目 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监测指标
 3.1 环境指标
 3.2 文昌鱼
4 仪器设备
5 样品采集
 5.1 站位布设
 5.2 文昌鱼及沉积物
6 样品的室内分析
 6.1 体长测量
 6.2 栖息密度
 6.3 生物量
7 数据处理及作图
 7.1 年龄结构
 7.2 密度及生物量平面分布趋势
8 监测报告
 8.1 格式与内容
 8.2 监测结果描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文昌鱼现场采样记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文昌鱼种群结构室内分析记录 


--------------------------------------------------------------------------------

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文昌鱼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监测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XXXXXX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

3 监测指标

  3.1环境指标

  环境监测除满足《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的要求外,增设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含量监测指标。监测应满足GB12763《海洋调查规范》的要求。

  3.2文昌鱼

  --分布

  --密度

  --生物量

  --年龄结构

4 仪器设备

  --采泥器

   箱式或抓斗式采泥器。

 --绞车和吊杆

 绞车及吊杆负荷为1000kg。

 --钢丝绳

 绞车一般使用直径为6~8mm的软钢丝绳。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宽的筛子和支架组成,上层筛的孔宽为(2.0~5.0)mm,中层为1.0mm,下层为0.1mm。

 --游标卡尺

 --立体显微镜

  --电子称(精确度为0.01g)

 --镊子、滤纸等实验室常用物品

5 样品采集

 5.1 站位布设

  在保护区海域内平均布设采样站位,沉积物粒度采样站位应与文昌鱼采样站位相同,一般每20km2布设一个采样站位。

  5.2 文昌鱼及沉积物

  5.2.1  采样面积与次数

  使用采泥器采集文昌鱼样品,每个测站采样面积至少为0.1m2。由于文昌鱼主要栖息在沙质底质中,采样的成功率不高,根据图1所示标准确定采样是否合格。

 

图1 成功采样标准示意图

  5.2.2 样品分选

  样品用底层孔径为0.1mm的套筛分选,现场挑选出上层或中层筛子内的文昌鱼样品,放入标本瓶中,底层内的文昌鱼个体小,难以在现场挑选,将底层内的生物样及沉积物全部收集到文昌鱼标本瓶中。

  5.2.3 样品处理和保存

  样品用5%~7%(V/V)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投入采样标签,瓶外贴好标签。做好现场采样记录(见附录A)。

6 样品的室内分析

  6.1 体长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采样站位的所有文昌鱼样品的体长(mm),填入体长测量记录表中(见附录B)。

  6.2 栖息密度

  计算每个站位文昌鱼的总个体数,用总个体数除以采样面积,得到每个站位文昌鱼的栖息密度(ind/m2)。

  6.3 生物量

  将每个站位文昌鱼样品挑选出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去水分,用电子称称重,用每个站位文昌鱼的样品重量除以采样面积,得到每个站位文昌鱼的生物量(g/m2)。

 每个站位的文昌鱼标本经分析后,放入250ml白色广口瓶中,用70%乙醇固定长期保存。

7 数据处理及作图

  7.1年龄结构

  昌黎文昌鱼各年龄组的体长范围为:0龄≤7.0mm;7.0mm<Ⅰ龄≤15.0mm;15.0mm<Ⅱ龄≤29.0mm;29.0mm <Ⅲ龄≤37.0mm;37.0mm<Ⅳ龄≤43.0mm;Ⅴ龄以上>43.0mm。其它海域分布的文昌鱼由于水温、种类等差异,各年龄组体长范围有所差异,根据体长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年龄组体长范围。将所有站位样品体长数据和起来作为一个样本群,作出年龄结构图(图2所示)。


图2   文昌鱼年龄结构模式图

  7.2 密度及生物量平面分布趋势

  用等值线或圆表明密度及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密度区间为<50,≥50~<100,≥100~<200,≥200~<400,≥400~<800,≥800(ind/m2)。生物量区间为<5,≥5~<10,≥10~<20,≥20~<40,≥40~<80,≥80(g/m2)。

8 监测报告

  8.1 格式与内容

  文昌鱼监测报告的总体内容与格式见《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

  8.2 监测结果描述

 应对监测结果进行精确描述,应按文昌鱼的各监测指标(栖息密度、生物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标准差顺序对监测指标进行描述。描述时尽量使用图表说明结果,对文昌鱼年龄结构、高密度分布区进行重点描述。讨论的重点应放在环境质量变化、沉积环境变化(包括沉积物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等)对文昌鱼分布格局、密度、年龄结构的影响,文昌鱼监测指标的时、空变化趋势等内容。报告中应包括下述图表。

 图1 文昌鱼监测采样站位图

 图2 文昌鱼密度分布图

 图3 文昌鱼生物量分布图

 图4 文昌鱼年龄结构图(或文昌鱼体长组织图)

 图5 文昌鱼栖息密度时间变化趋势图(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