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于1994年年底正式开工。在工程移民过程中,三峡地区卫生系统面临繁重任务:为工程施工和库区移民提供有效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程施工和蓄水运行后生态环境改变带来的新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涉及366个卫生机构(县及县以上医院35所、预防保健机构21所、乡镇卫生院280所)及1000个村卫生室的搬迁和重建。鉴于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大事,支援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认真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动员、组织和推动全国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的要求,现提出开展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三峡地区卫生工作的安排意见如下:

  一、提高认识,取得共识。

  三峡工程是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崛起的重点工程。参与三峡工程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对口支援工作本身就是直接参与三峡工程建设。为此,各级卫生部门和部属各单位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从上到下充分认识对口支援三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有了共识,就能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就能善于抓住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措施。

  二、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各地要把对口支援三峡地区卫生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明确主管领导,指定具体的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并落实到人。主管领导要及时了解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情况,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定期检查督促,形成制度。

  对口支援工作既重要、紧迫,又有一定的工作难度,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组织各方力量,通力协作,尽快开拓工作局面。

  三、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领域。

  为保证三峡地区卫生机构在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过程中,起好卫生服务和保障作用,并及时提供有效的卫生防病、基本医疗和急救服务,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巩固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入手,重点支持县乡两级的医疗、预防保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对当地重点疾病的控制和监测能力;围绕提高卫生人才整体素质的目标,重点培训三峡地区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以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四、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支援方式。

  根据卫生部门“人才众多、技术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和行业优势,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各地要在对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双方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并确定相对一个时期的对口支援工作规划或工作方案。对口支援项目可采取包干形式予以落实,如由一个地市或大的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等,具体项目执行可采取如下方式:

  ——建立对口支援项目基金;

  ——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经济合作开发,如中草药材的开发、深加工和出口等;

  ——提供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

  ——免费为当地培训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或卫生技术骨干定期下去传帮带;

  ——组织适用设备支援;

  ——提供信息服务等。

  五、建立定期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

  为及时沟通信息,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卫生部三峡工程移民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及时加强协调,总结交流经验,检查各地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与各地区、各单位对口支援办事机构的定期联系制度,并不定期刊发简报。各地区、各单位要与卫生部加强经常性的联络,及时通报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协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