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同意市地震局《马鞍山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望按照该计划提出的目标、内容及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2000年11月9日

  马鞍山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

  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我市位于扬-铜地震带中段、郯-庐断裂带东侧,紧靠茅山活动断层,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背景,是全国21个地震重点防御城市之一。马鞍山市是重工业城市,全国特大型钢铁基地之一,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马钢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防震减灾的示范企业,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繁重。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马鞍山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城市所有建筑物和交通设施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二)生命线工程和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遇到6级左右地震时受损程度轻微,震后修复时限为3~5天。

  (三)监测能力达A类

  1、地震前兆监测能力良好,地震台要监视300KM范围内Ms≥2.0级为下限的地震,要能准确提供地震参数;

  2、地震速报的时限为30分钟;

  3、灾情速报时限为2小时。

  (四)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1、市防震减灾指挥部各成员在30分钟内进入岗位;

  2、市、区(县)各企事业单位震后60分钟启动应急预案。

  (五)震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时限为3~5天。

  二、实施计划

  (一)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才能有效实施防震减灾的各个步骤。有关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列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所列项目的经费投入。

  (二)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规范体系,实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和《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实施办法,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加强防震减灾的行政执法工作,完善和规范防震减灾的执法程序。

  (三)重视城市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和逐步开展断裂带的探测。研究城市发生直下型地震的可能性,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防震减灾的基础。

  (四)建立先进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全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很大提高

  1、2000~2001年,实施完成地震台测震数字化台网改造,2001年底通过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组织的验收;

  2、2001~2003年,实施观测井网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

  3、2001~2005年,建立多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4、建立防震减灾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使之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2000~2005年,完成震前预防和地震信息对策,地震前兆监测危险性分析,全市重点工程、房屋及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建设,建立地震会商多媒体演示系统;

  5、建立全市地震通讯网,实现地震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2001~2002年,地震通讯、数据传输网与省地震局联网、建立震时灾害、灾情与救援的多渠道通讯保障系统。

  (五)建立全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地震应急的快速、有序和高效

  1、落实“马鞍山市防震减灾工作预案”,根据情况变化修订,使之更完善,职责更明确;

  2、制订我市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

  3、配备必需装备,改善地震应急条件,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抗震设防管理,使各类建设工程具备相应的抗震设防能力

  1、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把安全性评价纳入基建程序,强制对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价;

  2、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已建重大、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按规定进行震害预测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重视指导农村建房中抗震要求。

  (七)普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每年制订宣传计划,结合唐山地震纪念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不同宣传对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重视对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2、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