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蚌埠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蚌埠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

  根据《安徽省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纲要》(皖政办[1996]26号) 和《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意见》(皖震防[1998]7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蚌埠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计划》。

  一、蚌埠市地震活动情况和防震减灾能力分析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皖北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和东、中、西、郊四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龙湖风景区,总面积5866平方公里,人口320多万。

  在地震环境上,我市位于大华北块南缘,郯城━━庐江断裂带于五河县境内斜穿而过,在全国地震区带划分上,分属营口━━郯城地震带和许昌━━淮南地震带,全市被郯城━━庐江断裂、利辛━━五河断裂、平峨眉━━定远断裂和固镇━━长丰断裂所分割。近年来,我市邻近地区地震频频发生,如1979年7月江苏溧阳6.0级地震,1983年11月山东荷泽5.9级地震,1984年5月南黄海6.2 级地震,1995年苍山5.4级地震,蚌埠地区均受波及。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平静,我国大陆从1988年开始进入本世纪以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并处于第五个活跃期中7 级强震连发的地震高潮活跃阶段。与上一活跃期相比,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大。1996年11月9日上海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6.1级地震后,苏鲁交界及南黄海重点监视区的异常并未消失,仍有发生更大地震的危险(我市处于该异常区边缘),大华北地区首都圈内震情异常,张北发生多次地震,其南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没有排除(我市处于该区边缘);我省97、98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将皖中西部和淮南、蚌埠到泗县一线列为未来发生5级地震的省级重点监视区。地震是破坏性极强甚至造成毁灭性灾难的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

  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制定并下发了《蚌埠市防震减灾工作预案》及《蚌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方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加大了宣传力

  度,各级领导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对防震减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正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目前我市有专业台站2个(蚌埠地震台、怀远地震台),有地方、企业群众地震测报站30个(其中三县一郊20个),有专业地震人员32人,兼职测报员38人,基本建成了以测震、地下水动态、电磁波、宏观观测为主的地震监测台网,全市地震监测能力已达ML2.0级。

  但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些部门和企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地震监测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数测震仪器为七十年代的产品,灵敏度低,不能适应地震应急反应的需要;地震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

  二、推进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主要任务

  我市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使地震基本烈度6 度以上地区的重要城镇和生命线工程、主要企业与开发区,具备抗御5-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

  1、按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的建筑物发生直下型5-6级地震时,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的比例在10%左右。

  2、生命线工程整体未遭受严重破坏,局部严重破坏的,经抢修10日内恢复正常;易燃、易爆、毒气等易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设施不遭受中等以上破坏,一旦发生险情,有关部门能够立即发出警报和组织抢修,不致蔓延。

  3、区域内测震台网定位精度达到A类监测能力,能监测到ML2.0级地震。信息通讯系统反应迅速,震情速报在30分钟以内、灾情速报在2 个小时以内上报省政府和省地震局。

  4、迅速、准确地实施《蚌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方案》,做到不发生社会混乱,不出现人为损失,震后 5日内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实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计划、措施和步骤

  推进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防震减灾的四个基本环节和八项主要措施,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市实际,因地制宜,分轻重缓急认真组织实施。从地震科技进步和监测震情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快建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决策指挥和震害预测、防震减灾对策计算机管理三个现代化管理系统。具体计划、措施和步骤如下:

  (一)综合职能管理

  1、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切实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震减灾法得到贯彻落实。

  2、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各级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中保证防震减灾专项经费,保证本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费需要。

  3、在已制定的《蚌埠市防震减灾工作预案》及《蚌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方案》的基础上,今后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结合各县(区)、大中型企业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方案》,计划在2001年全市进行一次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逐步形成完善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保证平时、震时都能有效地发挥决策、组织、指挥、调度作用。

  4、由建委负责,计划在2000 年开始对全市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生命线工程进行抗震鉴定,提出加固措施;责成生命线工程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与抢险恢复的具体办法,并做好应急备件储存,确保十天的抢修时限。

  5、筹备建立蚌埠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以适应地震应急反应的要求。

  (二)地震监测预报

  1、根据《关于加快制定我省大中城市震后早期快速判定工作预案的通知》(皖震组字[1998]8号) 的精神,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提高震后趋势快速、准确判定能力,1999年制定出《蚌埠市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

  2、采用数字传输,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震观测台站智能化,便捷地获得准确可靠的地震参数,有效提高地震预报和速报能力,使我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1.5 级左右,并能有效监测7级左右的地震。

  3、为了摸清我市地应力情况,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分析依据,计划用两年时间对我市及三县、郊区范围内及部分邻近地区的地应力状况进行普查,以确定未来危险区所在位置,提高地震分析预报水平。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方针,搞好专群结合,逐步改造完善专业和群测站的监测手段。对五河、固镇地下水监测点进行改造,增强对地下水位、水温的连续监测和自动采样记录的能力。

  (三)防震减灾宣传

  加大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开辟防震减灾宣传专栏,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播放地震科教录相片,重点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时平息地震谣传。

  要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日集中宣传防震减灾法。在中小学普遍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以增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四)防震减灾系统建设

  建立蚌埠市地震局计算机与省局计算机系统联网,为数字化测震迅速提供地震三要素;建立多媒体震情演示系统,做到震情会商意见能快速、准确、形象化演示。

  建立蚌埠市防震减灾通讯保障系统,采取无线通讯和有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讯为主。使用计算机、传真机,实现数据和图文的快速传递。遭受严重破坏性地震时能迅速形成地震部门、军队和邮电部门相结合的多渠道的工作体制,保证通讯的畅通无阻。

  用三年时间建立蚌埠市震害预测、防震减灾对策计算机决策管理系统,科学有效地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1998年前为准备阶段;1999年起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用六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十年目标任务;最后用一年左右时间进行省、市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