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战略调整行动计划纲要》在广泛听取意见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已经院领导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中国科学院
  二○○一年三月二日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战略调整行动计划纲要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我院将进一步凝练科技目标,调整学科布局,优化组织结构。争取在5至10年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资源环境与生态领域,为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以独具特色的创新研究在国际上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可带动我国产业发展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衍生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

  -、完成学科布局重大调整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与先进制造、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物质科学和先进材料、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天文与空间科技、数学与系统科学,加强科学技术史及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大科学工程和重大交叉学科前沿研究,形成能够支撑我国第三步发展目标、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布局。

  (一)基础科学领域

  量子科学与器件,生物信息与生物物理,智能信息处理,纳米科学技术,神经和脑科学,发育与遗传,人口与生殖调控,生命起源与进化,人及重要战略生物资源基因组,复杂系统研究,数学与系统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等。

  (二)战略高技术领域

  超短超强小型激光,自由电子激光,光通讯,超级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微小卫星技术,微机电系统,生物芯片,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反应器,清洁高效能源,绿色化工,环境技术,天空对地观测与遥感技术,空间环境与卫星动力学,先进系统软件平台及软件基础开发工具,中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芯片设计,智能机器人和现场总线等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新材料(如生物材料、仿生材料)的设计和工艺原始创新等。

  (三)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地球系统科学和圈层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预测,海洋动力学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水土资源与水质量,地球空间信息及其应用等。

  (四)农业高科技及人口与健康

  分子及染色体细胞工程培育优质农作物品种技术,动物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组织工程与治疗性克隆技术,安全型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低毒高效农药合成技术,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症、艾滋病研究,药物依赖治疗等。

  (五)国防战略高技术(略)

  二、推进全院组织结构战略调整

  根据新的学科布局,按照具有相对一致的科技战略目标、相近的研究领域以及具有相对集中的园区和易于共享的支撑条件等原则,通过继续优化整合现有的研究机构、积极孕育并适时新建一些研究机构、所际联合和项目牵引等方式,形成20个左右开放的、跨学科或跨地域的知识创新基地(包括已部署的10个基地),并对相关研究所进行结构调整,最终形成80个左右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实力、特色鲜明的国家研究所,其中30个研究所成为世界公认的著名高水平研究机构,3至5个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拟组建10个左右知识创新基地,适时组建新的研究机构

  近期拟组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合肥科教基地、光电科技集团、海洋科学研究基地、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能源科学研究基地等。基地的名称、组建方案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将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确定。根据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适时组建新的研究机构。探索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按高新技术企业机制运行的新型研究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优先考虑的领域和方向是:量子信息、信息安全、通讯网络、纳米科技、生物信息、脑智与认知科学、生物能源与生物质能转化、营养与健康、草原生态与畜牧等。

  2、深化研究所结构调整,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

  通过结构调整,强化支持一批大型研究机构,使之成为我院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特色鲜明的中小型研究所,对大科学工程依托单位进行学科方向和人员结构调整,使之成为我国科技界和工业界从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平台;明确若干研究所为行业或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推进若干应用开发型研究所和工程研究中心整体企业化转制或进入企业;撤并若干学科严重老化、缺乏发展前景的研究所;整顿我院野外台站,加强研究所对台站建设与运行的管理。

  3、坚持竞争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建设。坚持竞争机制,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定期严格公正的评估,优胜劣汰,并组建2至3个大型国家(联合)实验室。拟新建8至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0至30个院开放实验室。

  4、建立开放体系,与社会共建科研机构

  积极探索与大学、企业和地方合作的形式,如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青年科学家小组、工程中心等,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

  三、组织重大研究项目和部署新兴研究方向

  (一)按领域前沿、重要方向和重大项目三个层次凝练科技目标

  根据院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规划,由各研究所自行选择前瞻性和交叉性领域前沿,继续组织以探索未知世界、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开创性、探索性研究。院将加强后评估。

  选择一批对科学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或国防建设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重要研究方向,由院和研究所共同给予支持,使之成为今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基础。院将重点组织跨学科、跨所、跨局的项目。

  精心选择若干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强调集成创新,强调与国家科技计划相衔接。院将统一组织实施。

  (二)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深入分析国家“十五”经济发展目标、科技重点布局和各类科技计划,组织全院科技力量,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十五”期间全院承担的国家科技项目在数量和经费总额上要有较大增长。

  充分调动院所两级积极性。鼓励研究所积极争取院外项目。院将把各所承担的重大科技任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并在人才计划、装备及支撑条件等方面择优给予配套支持。院机关将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组织协调,重点组织跨所、跨学科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全院的综合优势,并将把组织争取国家重大项目的绩效作为考评相关局的重要内容。

  四、调整我院国防科技组织结构,完善国防科研基地建设(略)

  五、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战略调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在做好启动阶段试点单位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现有研究机构的组织结构调整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五年内基本完成全院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战略调整。

  (二)组织方式

  坚持“院所两级、所为基本单元”的管理原则。院机关主要抓好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的整体宏观设计,组织协调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跨所、跨部门的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项目,加强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后期评估。各研究机构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通过组织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试点工作各项目标。

  (三)拟采取的措施

  在重点研究领域,建立高水平战略专家组,跟踪国际发展趋势,把握世界科技前沿,研究国家战略需求,提出本领域的科技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各方咨询意见。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推进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对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研究所,在资源配置上予以优先考虑。

  建立健全研究机构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确保重大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建立严格的项目考评及经费审计制度。按照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标准和我院整体发展规划,精选和联合高水平科研组织进入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支持试点单位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项目资助等形式,支持与院外单位共建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