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委、办、局,市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淮安市2001年秋播和2002年春夏播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希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八日

关于淮安市2001年秋播和2002年春夏播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现就2001年秋播和2002年春夏播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为重点,以农业质量标准化、信息化为手段,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发展创汇农业、含税农业、生态农业,加快种植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步伐,培育无公害蔬菜、优质稻米、牧草、“双低”油菜、优质专用花生、蚕桑六大优势产业和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指导性计划

  继续增加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按照压粮、稳油、扩菜、兴草、拓桑的总体要求,落实今秋明春的作物布局。全市今秋明春作物布局的大体计划安排是:三麦面积254.7万亩,比去年调减36.4万亩;水稻面积294.1万亩,比今年调减5.9万亩,其中稻田养殖42.2万亩,比今年增加2万亩;玉米、山芋面积基本稳定在50万亩,油菜籽、花生面积分别稳定在80万亩、60万亩。蔬菜新增8万亩,总面积扩大到165万亩,其中大棚菜面积33.6万亩,水生菜面积40.54万亩,露地菜面积90.86万亩。牧草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秋播7.75万亩。新拓桑园面积7万亩。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标是:水稻面积40万亩,其中绿色稻米10万亩、有机稻米2万亩;小麦、油菜各20万亩,蔬菜30万亩,花生19万亩,牧草3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规模化、特色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坚持“与资源特点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则,着力抓好以县域为重点的规模和特色基地建设。淮阴区重点在蔬菜、花生、油菜、山芋4个20万亩上求突破,突出主攻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优质花生和“双低”油菜基地建设,适度发展蚕桑生产。涟水县按照“东椒、西薯、中间藕、沿路大棚菜”的区域布局,着力扩大朝天椒和根茎类蔬菜的规模特色,拓展优质专用饼干小麦。楚州区坚持“南水生、北花生、中间菜”的区域规划,着力培植露地菜、水生菜、地膜花生和稻田养殖、优质稻米五大特色区域。洪泽县主攻大棚蔬菜、水生菜、优质稻米和牧草种植,发展蚕桑生产。金湖县坚持“水”字当头,主攻水生菜种植、优质稻米、稻田养殖,适当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扩大蚕桑生产。盱眙县重点发展山区牧草种养、河西片稻田养殖、地膜花生、“双低”油菜、东部大棚蔬菜,适当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清浦区继续发挥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主攻大棚蔬菜生产。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在农业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坚持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监测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标识的“五统一”,建设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 10万亩以荷藕种植为主的水生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中涂沟、闵桥、吕良、前锋、岔河、泾口、南闸、流均、义兴、涟城各1万亩。19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其中黄码、城南、盐河、王营、棉花庄、渔沟、王兴、丁集、袁集、高良涧、和平、武墩、徐杨、席桥、盱城、马坝、高沟、岔庙、黎城各1万亩。30万亩无公害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涟水、楚州、盱眙各10万亩以上。发展涟水徐集有机蔬菜栽培1000亩,保滩以芦荟、苔韭等为主的特色蔬菜基地1200 亩,盱眙王店乡有机草莓生产基地200亩。19万亩花生种植基地,其中吴集、五里、刘老庄、徐溜、老张集、成集、徐集、陈师、麻垛、南集、宋集、茭陵、苏嘴、官滩、铁佛、兴隆、鲍集、仁集、管镇各1万亩。在环洪泽湖、白马湖周边地区,建成40万亩优质无公害稻米种植基地,其中洪泽、金湖、楚州、淮阴各10 万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洪泽5万亩,金湖5万亩;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有机稻米洪泽示范区为核心,在洪泽县岔河镇建成有机栽培米生产基地2万亩。以生产绿色稻米为主的14万亩稻田养殖基地,其中南闸、林集、范集、流均、仁集、涂沟、前锋、三堡、闵桥、吕良、塔集、兴隆、淮河、鲍集各1万亩以上。20万亩优质无公害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其中盱眙5万亩,涟水10万亩,金湖5万亩。20万亩优质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其中盱眙10万亩,涟水县5万亩,淮阴区5万亩。3万亩种草养鹅和商品牧草生产基地,其中三河、共和、黄集、凌桥、五里、季桥、车轿、马坝、河桥、金北各种植牧草3000亩以上,养鹅100万只以上。

  (二)突出搞好优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围绕发展优质化、无害化农产品,着力加大优新品种和配套高产优质节本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使全市粮、油、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小麦推广淮麦18、淮麦16和扬麦11.水稻推广两优培九、3优18、连粳3号、淮稻6号。玉米推广苏玉10号。花生推广天府10号和鲁花11号。山芋推广即薯2号。油菜推广宁杂3号、淮杂油1号。蔬菜推广淮研2号、淮研5 号、汴椒1号、洛椒四号98A、洛椒998辣椒,中椒7号甜椒,合作906、中杂9号番茄,圣女樱桃番茄,扬茄1号、黑龙茄子,津优1、3号、津春4、5 号、津绿3号黄瓜,抗病苏蜜、早佳、天黄、早春红玉、黑美人西瓜,鄂莲4号莲藕,四季苔韭,港葱84-1洋葱,三红胡萝卜,丹麦王、湖月、哥伦比亚、惊春 893甘兰,81-6地梅,台湾292、75-1、早生白鸟早熟毛豆,明宝、丰香草莓等新优品种。牧草重点推广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紫花苜蓿等。桑重点推广育711.蚕种推广苏菊。

  与优质良种相配套,三麦生产要坚持适期播种,大力推广精播、半精播群体质量栽培和示范推广稻田套播麦等省工节本技术。水稻生产继续推广旱育秧、扩行稀植、塑盘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蔬菜生产重点推广大棚集约化立体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平衡配套施肥、生物有机肥使用、有机活性基质无土栽培等技术,推广应用种苗脱毒快繁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贮藏及保鲜加工技术、设施栽培环境控制及综合配套技术等,全面提高蔬菜生产水平。油菜生产坚持“秋发、冬壮、春稳、活熟”方针,提高单产和效益。花生生产全面推广起垄、地膜、套种技术。棉花生产全面推广棉田套种洋葱、大蒜、西瓜、马铃薯、花生等棉套经栽培技术。蚕桑生产全面推广应用桑园一步成园技术、桑枝条桑收获配套技术、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方格簇室外预挂技术。

  (三)突出品牌农产品的培育

  抓紧注册、创建一批传统名优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对已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农产品,如黄码红椒、涟水朝天椒、赵集粉丝、吴集花生、盱眙芝麻、丁集黄瓜、“淮上珠”有机米、金湖荷藕、蚕茧等,要加大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和宣传,加快创建名牌农产品。以蔬菜、优质稻米为重点,创建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抓住11月份淮安(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的契机,大力宣传淮安名、特、优、新、精农产品,提升淮安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在京、沪、杭、宁等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

  (四)突出强化各项配套服务

  及时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跑市场、找订单、抓信息、搞服务、创环境上来,做好产前引导,产中指导生产,产后帮助销售等各项服务工作。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乡村组干部、有能力的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领办、创办和联办农业科技园区。二要扶持培育大户和典型,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涉农部门要牵头组织大户分行业、产业组建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大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要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龙头企业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年内建成淮安农业信息网和7县(区)农业网站,全市50%以上乡镇农业部门和市县级50%以上龙头企业(市场)上网,组织500个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上网。发展信息用户1000个,给1000个营销大户、农民纪经人和部分种养大户尤其是蔬菜大户配备信息机。实施农技服务“110"工程,开通县、乡农技服务”110"热线,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四要实施政策法律服务工程。加强对农民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完善“订单”合同,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双方合法利益。

  四、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实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干群投身调整的积极性,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围绕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尊重农民意愿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典型示范引导相结合,把面积、品种、区域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认真落实种源和资金,层层抓好技术培训,搞好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责任制,加大各级干部的领导责任,强化各有关部门的服务职能,形成服从、服务于调整的合力,开创全市结构调整工作的新局面。

  附件:一、淮安市2001年秋播及2002年春播蔬菜生产布局指导性计划

  二、淮安市2001年秋播及2002年春夏播布局指导性计划

  三、淮安市2001年秋播及2002年春夏播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指导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