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改革的新形势,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

    中央决定在福建等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粮食生产与流通新形势的需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减负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市农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既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抓好改革的实施,更要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上要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理清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着力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规模生产,加快科技服务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上狠下真功夫,以建设效益农业强市,特色农业大市为目标,促进我市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妥善处置,切实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要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决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45万亩(其中水田241万亩、旱地4万亩)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不得在耕地保护区内搞非农建设,不得建固化、永久性鱼池,不得破坏耕作层,不得种植多年生木本作物等。

    二是要抓紧改造中低产田。"十五"期间,每年计划改造5-10万亩,建设一批标准农田,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整体规划,连片集中,实行沟渠路建设与地力培肥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是要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着力从粮食品种结构、质量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加以调整优化。首先,在生产方面要调整耕作制度、作物类型、品种种类、种植类别等,重点是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稻,开发优质专用型粮食品种。建设一批优质粮基地,突出粮食转化增值,提高加工水平,树立品牌和质量意识。其次,要抓好改制扩种,大力发展脱毒甘薯、马铃薯等优质旱粮;重病虫区的改制改种;发展间作套种扩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粮经、粮菜、粮菌、粮渔等水旱轮作和高效种植模式,重点抓好单季稻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旱作物的间套种以及双季稻区的冬季开发等。第三,要做好存粮于田的措施准备,加强技术储备和种子储备。

    四是要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原有扶持粮食生产如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专项资金要逐年增加,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粮食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和关键性的增产增效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建立健全各级粮食种子储备制度。加强优质和适销品种备用种子储备,根据省上要求,市县级要建立种子储备,储备费用列入每年同级财政预算。

    三、抓住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区域规划的调整、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农业效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尽快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蔬菜、莲子、食用菌、花卉、名优果茶、药材、林竹等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业,更多地增加收入。烟叶生产要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打响"金三明"烟叶品牌,建好三明特色优质烟区和国际型优质烟草生产基地。要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改善和优化菜园生态环境,加强储藏保鲜、冷藏、速冻技术和净菜加工处理技术研究,提高蔬菜产品档次。要在京福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沿线中高海拔区域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在城镇周围建立城郊型菜篮子基地。食用菌生产要按照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菜篮子"食用菌生产基地、常规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香菇、蘑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和反季节食用菌。交通方便的地方,特别是国道、省道两旁,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外资,鼓励当地农民开发花卉种植,发展鲜切花或盆花、盆景等花卉。要引导农民在溪河两岸含沙量较大的冲积地及房前屋后的农地,或坡度25度以上的山排田、山垅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优质杂柑、甜橙、早熟桃、优质早熟梨、猕猴桃、名优茶等茶果以及笋用小径竹等,大力种植绿化苗或优质牧草、药材等,提高农业效益。坡度和规模较大的坡耕地,实行 "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可依靠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或专业大户等退耕发展茶果、林竹或牧草等。要积极实施"数村一品,几乡一业"的战略,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专业村和专业乡镇,逐步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对具有鲜明特色又有一定规模的产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要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建立节粮、高效的畜牧水产生产体系。要重点发展以永安市为中心的优质鸡产业化、以沙县为重点的肉鸭产业化、以大田为中心的肉兔产业化,并建立起以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为重点的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以永安、尤溪、沙县、宁化为中心的优质鸡种苗繁育基地,以宁化、清流、建宁为重点的肉牛生产基地,以尤溪为重点的蛋鸭生产基地,以尤溪、沙县、大田为中心的肉羊生产基地,以三明市区、永安为重点的乳品生产基地。开发牧草是发展草食动物的前提条件,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把发展牧草业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项目,通过种草养鱼养殖畜禽,推动养殖业发展。要围绕发展养殖业和牧草种植,引进和筛选一批优质牧草,并加强对牧草栽培、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加速养殖及牧草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要发动养殖专业户、重点户,充分利用冬闲田和部分农田开发种植优质牧草,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将种草与养畜养禽养鱼结合起来,通过养殖转化和增值,提高牧草的潜在效益。要鼓励广大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为牧草过腹增值创造条件。各地要把种草养畜养禽养鱼作为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供外商投资开发的养牛基地,要规划好牧草种植面积,安排好牧草种植品种,并创造条件发展干草和草粉加工业,从而带动我市牧草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稻莲田水产养殖,以"一稻一鱼"、"中、晚稻田轮作周年养鱼"为主,结合发展莲塘(田)规模化基地型高产高效养殖和稻莲田特种水产养殖,通过技术改革,品种、模式更新,推广合理放养等技术,尽可能提高稻莲田水产养殖的单位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四、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水平和效益

    一是要加快名优品牌建设,带动区域特色经作生产的发展。各地要按照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结构多元化的思路,大力发展"三高两好"产品,即市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品、营养性能好的优质产品,安全卫生好的绿色产品。并充分利用本地区域特色,加大优质品牌建设,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优质名牌农产品的发展。同时,要重视规范品牌建设的操作规程,在技术上、管理上实施统一的标准,做到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促生产,以品牌推进产业的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企业和经销商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建立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中,粮食购销企业要主动参与,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通过签订产销合同,与种粮大户、大村组成联合体,或共同开发新产品(优质稻),或共同入股经营,或共同加工,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使公司和农民真正成为产加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促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

    三是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客观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农业投资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经营行为的管理。流转的土地不能改变农业用地的性质。

    四是要优化农业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农业外向程度。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先进工艺、设备,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商情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为龙头企业服务。要通过提高龙头企业的外向度,使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加市场化和企业化。

    五是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十五"期间,市里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油料、蔬菜、莲子、"两薯"、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畜禽种子种苗工程。集中各有关部门力量,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和精深加工技术、有机食品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运用,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制定市级"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推广计划,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新"的引进、消化、创新和推广。

    六是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业"155"服务网络成立市农业市场信息中心,加快市级信息网络公共平台建设。健全各级农业信息网络,在2003年之前,把农业信息网络拓展至县(市、区)、重点乡镇、市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大户,重点建设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开拓网上业务,把网站建成集农技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2001-2003年,各级财政每年要拨出专款,用于县级农业网站建设。

    五、加强领导,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扎实稳步推进

    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作的研究,深入基层,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总结农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有效地做好指导工作。要建立领导抓农业结构调整的责任制,做到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农村工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自觉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积极为农民提供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服务和政策法律咨询,切实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各级粮食、财政、金融部门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认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