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教委《关于新余市2001-2010年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规划的请示》已经市人民政府第65次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批转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二年九月九日

  新余市2001-2010年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城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中小学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现就我市2001-2010年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制定如下规划:

  一、目前城区中小学现状

  ㈠市、区政府及各厂矿在城区举办的中小学情况

  市、区人民政府及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在城区共举办中小学23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市一中、市七中(原渝水一中);完全中学6所:市二中、市三中、市四中、市五中(原长林学校)、市九中(原铁路中学)、市十中(原新钢一中);八年一贯制的学校2所:市十四中(原煤建三处学校)、新钢一技修学校;十一年一贯制的学校3所:市六中(原新纺学校)、市十二中(原二化学校)、市十三中(原钢丝厂学校);完全小学10所:市长青小学、市逸夫小学、市西湖小学(原长红学校)、市五一路小学(原电工厂学校)、铁路小学、新钢一孝渝水一孝渝水二孝渝水三孝25公司学校。

  ㈡城区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少与效益低并存。一方面到2000年我市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国务院要求到二十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相差1.6个百分点,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教育效益又比较低,城区现有各级中小学(含民办基础教育)43所,在校学生3.6万人,平均每校800人,其中不足300人的学校26所。中小学点多面广,存在投资效益不高和浪费教育资源现象。

  2、教育资源紧张与闲置共存。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规模超大,生源爆满,平均班额70人左右,大大高于每班不超过40-50人的标准,造成学校教室、教学设施紧张,教师紧缺,经费短缺,给学校管理和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条件较差、质量偏低的学校,学生又不愿意去,使得部分学校特别是一些厂矿子弟学校的教师、教室均有多余。有的学校只有10多人一个班,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

  3、办学体制分割与网点布局不均共存。在城区存在市、区、乡、村、厂矿企业、社会力量六种不同的办学主体,使得城区中小学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一方面,地方上的学生进入不了厂矿企业学校就读,城区的学生不愿到基础较薄弱的学校就读;另一方面,厂矿企业、乡(村)辖区内的学生又想方设法转入市直几所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没有体现出国务院规定的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学校网点布局也不尽合理,市二中、市三中相隔较近,劳动路以东至石岗片区,赣新路以南至铁路片区,市里没有设置一所学校。

  4、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适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普遍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入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就读,农村学生想方设法转到城区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学生千方百计挤入重点学校就读,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和分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体现不出就近入学的原则,造成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和择校现象。

  二、城区中小学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我市2020年城区人口发展为40-45万人的规划测算,将有6-6.5万左右适龄儿童少年上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每校不超过30个班,每班不超过50人的标准计算,我市今后10年内将在城区扩建学校5所,新建学校4所。

  1、总的目标:打破条块分割,淡化隶属关系,合理布局网点,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发展城区基础教育,稳定发展厂矿企业基础教育,合理调整农村基础教育,鼓励发展民办基础教育,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内在规律相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把我市建设成现代化教育城。

  2、主要任务: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教育资源作用,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最大需求。创名牌、建示范、扩大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确保2005年85%以上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三、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规划

  ㈠扩大5所学校建设规模

  1、市六中。在2010年前,学校招生达2500人以上。2005年前,为市六中增划10亩用地,并建设一幢6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2、市西湖小学。2010年前,学校招生达到1500人以上,为该校增划20亩用地,2003年前,为该校建设一幢6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3、市二中。为了尽最大可能增加该校用地,在近年内,将现家俱厂职工宿舍以南剩余围墙拆除拉直重建,延至该校学生宿舍东头直至该校食堂东头,增加的零星边角之地归该校使用。

  4、市一中。规划在近年内为该校增划41亩用地,使之达到国家示范性高中用地标准。

  5、市经济开发区。由渝水区政府在现水西太和圩初中的办学基础上,办成一所完全中学,解决城东区居民子女就学困难,并扩大该校校园面积。

  ㈡新建4所学校

  1、劳动路以东至孔目江片区。现有居民达2万余人,2010年前,由市一中承建,采劝民办公助“的形式,在孔目江立交桥的东北方向规划300亩土地,新建新余一中新校区,解决城南、城北、城东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问题。

  2、里木塘和丽景新村片区。2010年前,在铁路以北、青年路以南规划150亩土地,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3、城南办事处片区。在解放东路、五金市场旁规划50亩土地,由渝水区政府负责,于2005年前创办渝水四校

  4、北湖东路片区。主要开发为居民住宅区,在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同时,采取政府优先划拨用地,房屋建筑开发商建设校舍的办法,建设一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