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各厂矿企业、院校,市政府各部门:

  市科技局制定的《黄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二年八月二十日

  黄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意见
(市科技局 2002年8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及时抓住国家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及我市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城市的机遇,切实加强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领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育合格的人才队伍,指导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意义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内涵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迎接国际性产业分工调整,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实施中央“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事关我国工业乃至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市是个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在我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必将成为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十五”时期,实施黄石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方针,以我市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领导,整体规划,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力争在应用示范、技术服务、政策环境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原则是:

  (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真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生产信息、营销信息和管理决策信息的系统集成,创造条件发展网络制造和电子商务,建成数字化企业。

  (二)大力加强和扶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起着沟通关键技术和企业应用的桥梁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企业与软件开发公司、咨询服务企业三者间的密切合作,是制造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三)切实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努力营造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项措施,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作

  根据我市制造业现状和需求,突出特色行业和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重点任务。“十五”期间,我市将以制药、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服装、饮料等8个行业40家企业为重点,按照机械电子等离散型行业、制药化工等流程型行业、信息及机电一体化产业三大类别,从信息化单元技术推广、现代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数字化工程等三个层面深入开展应用示范工作。

  (一)选择10-20家中小型企业开展信息化单元技术推广示范。重点抓好CAD的深化应用和制造装备数字化,并根据各自的需求选用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单项实用技术,加强基础信息化。有条件的企业应适时引进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等技术,推进单元技术与局部集成应用的结合。

  (二)对信息化基础较好的离散型制造业企业,应在CAD/CIMS应用的基础上,开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基于三维CAD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C4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基于先进中国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 供应链管理(SCM)/客户资源管理(CRM),并重点解决好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间的信息集成问题。

  (三)对制药、精细化工、酿酒等流程型行业的骨干企业,要重点应用生产过程优化控制与执行系统(MES)及过程控制系统(PC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应用流程工业过程自动化集成系统ERP/MES/PCS。制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GMP改造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计划,并行实施。

  (四)对冶金、建材等流程型行业中企业管理及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按照ERP系统管理模式,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生产、销售、技术质量、财务一级管理体制;以合同为主线,对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进行系统整合;按“一码到底”的原则建立完整、统一的编码体系,对各系统进行串接;以网络贸易和电子商务为前景进行网络创新,建设稳定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力求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生产、销售的信息化水平和整体效益。

  (五)对集团化制造的龙头企业,应在成功应用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支持协同制造、资源共享、网络化集成服务的制造网络系统,发挥区域制造业群体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六)大力支持数控产品及信息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快拳头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抢占国家推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市场。

  四、建立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服务体系

  (一)深入实施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

  (二)针对我市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专家库,形成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制造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在内的,覆盖省内外的,多门类、多层次的专家咨询网络。

  (三)创造条件建立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独立公正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实体,真正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企业提供需求诊断、规划制定、方案选型、工程监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依托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组建行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带动本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四)充分利用市外科技服务资源和网络技术资源,广泛组织省内外软件开发公司、咨询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与我市企业合作,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的社会化与网络化。

  五、大力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人才

  (一)以市CAD培训基地及有条件的企业为骨干组建2-3个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以市内外大专院校教授及企业信息化专家为主体组建一支师资培训队伍,通过各级政府、服务机构、示范企业合作联办的形式,有计划地对企业领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培养一批能基本满足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开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普及型人才。

  (二)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对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物资奖励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六、努力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政策环境

  (一)设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资金。“十五”期间,每年安排资金不低于200万元,通过无偿资助、贴息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

  (二)对列入计划的重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必须由制造业企业与咨询服务企业合作制定总体方案,经市专家组评审通过后,酌情给予补贴。

  (三)对购买信息化软件达到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软件投入可按《购买科技成果资助办法》给予资助。

  (四)对信息化建设总投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按照《黄石市开发后劲项目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市后劲项目奖励基金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市计委、经贸委、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加强协作,在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贴息及相关的科技计划中,都要把制造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持。对信息化建设力度较大的企业,优先支持争取国家技改贴息贷款,优先支持科技计划的申报及立项。

  七、切实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黄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二)成立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参与《黄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评估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服务指导,配合办公室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理和检查、验收,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企业主要领导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工作有超前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要真正把信息化作为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措施坚决推进,绝不能因暂时的条件不足而犹豫不决,裹足不前。项目实施进程中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亲临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带动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重点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以及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领导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保证总体目标的按期实现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