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西部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66号)精神,不断开创我省西部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做好2003年西部开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编制和依法实施规划根据全省“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形成以全省总体规划为龙头,地区规划、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互配套的西部开发规划体系。

  (一)总体规划。由省计委负责,年内完成全省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由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负责,根据全省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2004年上半年完成各地区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

  (二)专项规划。由省计委统一协调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部门,年内完成全省退耕还林、特色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建设、水资源等规划的编制。

  (三)跨区域规划。由省计委负责,根据我省经济流向和与周边省(区、市)的互补性,抓紧做好跨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的调研工作;同时,会同贵阳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调研和我省方案准备,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南贵昆”经济区规划的前期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把规划工作作为西部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既要抓紧编制完善各级各类规划,又要严格实施西电东送、城镇体系、旅游、天然林资源保护、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建设、水利建设、人才开发等已经批准的规划,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使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促检查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重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10号)的要求,在抓好省委、省人民政府已部署的高等级公路、县际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落实的同时,加快做好以下工作:

  公路方面:(1)按照加快建设“二横二纵”公路主骨架的要求,结合开展“十一五”计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全省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抓紧做好有关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向国家申报。(2)编制完成全省经济路、旅游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建立相应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3)根据国家建设乡村公路的要求和部署,制定我省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4)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改变投、建、管、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管理高效的工程管理体制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铁路方面:(1)按照施工进度要求,加快在建铁路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渝怀铁路、贵阳铁路枢纽工程等项目在征地拆迁中的遗留问题以及水柏铁路的营运问题。(2)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审批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3)抓紧做好黄织铁路项目法人组建、资金筹措等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4)根据我省运输需求状况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修改完善全省铁路建设“十五”计划,做好“十一五”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民航方面:(1)根据国家民用航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研究提出民用航空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方案、支线机场的营运管理办法和客源组织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2)围绕旅游支线机场建设,抓紧编制支线机场所在地旅游产品建设和市场开发规划。(3)按照把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国际机场的目标,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抓紧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批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水运方面:(1)完成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主体工程,整治滩险56处,新建码头1处。(2)完成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滩险整治46处,改扩建客运、货运码头各1处。(3)完成涪陵贵州货运码头复建工程。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已部署的城镇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相关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切实抓好城镇规划、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等重点工作。(1)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落实规划编制专项资金,重点搞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力争100个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0%,7个旅游示范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50%.筹备建立省城镇规划管理委员会。(2)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制定出台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方案。(3)按照“政企分开、水污合一、市场竞争”的要求,制定出台全省污水处理产业化具体方案。

  三、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为加快把我省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更好地满足广东及周边省(区、市)和我省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今年1月,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专题请示,提出了我省进一步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进度计划和电源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继续扎扎实实抓好“西电东送”各项工作,既要切实抓好已部署的“西电东送”工程项目建设及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又要根据“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各方面环境变化,积极做好急需开展的各项工作:

  (一)适时调整电力发展规划,做好电力项目前期准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1)根据我省电力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省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总体思路,在继续大力开拓和巩固广东电力市场、确保完成“黔电送粤”任务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开拓重庆、湖南等周边省(区、市)电力市场,努力扩大省内电力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2)按照今年向广东送电200万千瓦,“十五”投产装机800万千瓦、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十一五”投产装机1000万千瓦、争取再增加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抓紧落实“十五”后三年电源建设项目,着手编制“十一五”电力建设规划。(3)根据向广东及周边省(区、市)送电的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电网公司的支持,抓紧做好新输电通道的建设规划。(4)加快电源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构皮滩水电站、盘南电厂、纳雍二厂、鸭溪电厂和黔西电厂,力争“十五”后两年开工建设思林、沙陀、光照水电站和大方、发耳电厂。(5)按照大煤保大电、煤电联营,有利于尽快争取国家审批,有利于正确处理省内外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等原则,抓紧完成后续火电及配套煤矿项目法人组建工作,并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业主和有关方面的工作责任、工作目标,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按计划推进。(6)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遵循“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的原则,着眼于优化整合地方电力资源,积极做好相关方案的调研和准备工作。(7)按照“政治强、业务精、能吃苦、善协调”的原则和要求,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西电东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

  (二)坚持“大煤保大电”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电煤基地建设。(1)按照《进一步规范“西电东送”电煤基地矿业秩序工作方案》的要求和部署,年内基本完成“西电东送”电煤基地矿业秩序整顿工作。(2)继续开展大型配套矿区规划、矿界划分、矿权调整等工作,在完成纳雍、金沙、发耳矿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完成鸭溪、黔西、大方矿区总体规划的编制。(3)完成纳雍五轮山矿、王家营矿,盘南响水矿,大方五凤矿、对江矿,普定龙场矿,鸭溪金钟矿的精查以及其他配套矿区的普查工作。组建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4)做好鸭溪电厂及配套矿区的环评工作,落实电煤平衡方案。(5)按照“资源统一利用、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研究提出跨地区矿区利益分配办法,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制定出台《贵州省煤炭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法》。(6)按照“依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原则,研究组建中小煤矿中介服务机构,制定管理办法。

  四、搞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围绕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框架的总体目标,在抓好已部署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各项工程建设和相关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努力在管理机制、后续产业培育、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管理机制,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培育后续支柱产业、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1)研究制定林权证发放管理办法和支持封山育林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林草权属明晰、管护责任明确、钱粮补助到位”的退耕还林管理机制。(2)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推行林草、林茶、林药、林果、林竹结合等模式,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可持续复合经营技术生产性试验”等项目建设;加快黔东南、铜仁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工建设黔北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3)抓紧做好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项目规划和储备,积极争取国家补助,年内建成沼气池10万口以上,选择100个村寨开展沼气生态农业示范。(4)在继续抓好农村小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的同时,研究制定加快农村小水电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逐步理顺小水电管理体制。做好以电代燃料生态规划及试点前期工作,争取国家立项建设。

  (二)加强酸控区和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降低煤炭含硫量,控制火电厂、锅炉、工业炉窑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酸雨区(贵阳、遵义、安顺、凯里、都匀、兴义6城市)的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位于酸控区的在建和“十五”其他拟建火电项目都要上脱硫装置,位于酸控区以外的坑口电厂要全部使用低硫煤并预留上脱硫装置的场地;今后所有新上火电项目都要安装脱硫装置。(2)抓好拖长江、草海、巴拉河流域的污染治理,确保5年内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3)加强城镇饮用水源的保护,切实保障居民的用水卫生和安全。

  五、加快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既要切实抓好已部署的水利工程项目、节水示范项目和病险库治理工程、“渴望工程”、“三小”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又要从管理体制、融资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为水利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同时,要积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准备,为新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一)深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政策制订及其改革试点工作,抓紧研究提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充分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二)落实在建项目配套资金。尽快落实王二河水库、玉舍供水工程、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等在建水利工程项目的地县配套资金,确保项目按工期完工,尽快发挥效益。

  (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国家审批。编制完成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打捆项目建议书,年内上报国家审批。继续推进道塘水库、独南灌区谭尧水库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六、大力发展以“普九”为重点的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一)大力发展教育。(1)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各县(市、区)在中央和省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各项资金中,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2)新增“普九”县(市、区)13个,扫除青壮年文盲20万人。(3)落实项目配套建设资金,实施好国家二期义务教育工程,确保在建项目按期完工。(4)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小学265所,为211所新建、改扩建的“义教工程”学校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5)普通高中在2002年的基础上扩招20%左右。(6)争取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

  (二)积极发展其他社会事业。(1)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和部署,抓紧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尽快形成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切实加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加大对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开工建设省及24个地县疾病预防中心,改扩建6所贫困县医院、59所乡镇医院和12所县级妇幼保健院。加强地方病、艾滋病的预防监测,在63个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2)改建20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新建5000个村计生服务室。全省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以内。(3)开工建设20个县级文化馆或图书馆,改建和新建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5000座,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0%和90%以上。(4)加强地、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争清镇亚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和红枫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成为国家级训练基地。(5)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省、地两级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促进城镇就业和再就业147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1万人。

  七、积极发展特色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省人民政府“加快培育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工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个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依托电力整合和发展相关产业。把实施“西电东送”与开拓省内电力市场结合起来,以电力工业发展带动煤炭工业、铝工业、磷化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在保证电力供求平衡的前提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相关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布局,提高集中度和科技含量,加大技改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1)按照“相互参股、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黔西电厂、桐梓电厂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遵义铝厂进行铝电联营、实行电力直供的具体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2)围绕把我省建成磷化工业强省的目标,积极推进磷电联营,进一步理顺磷化工行业的资产关系,研究提出组建磷化工集团的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3)配合神华集团,加快推进煤电油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抓紧编制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审批。

  (二)推进旅游业发展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要求,在认真抓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解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13号)各项分解任务落实的同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按照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的要求,在全省12个综合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区中,综合评选出2个左右重点旅游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相对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初步成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目的地。(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研究提出各地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3)研究提出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争取在引进省外大企业进入我省景区开发方面取得突破。(4)按照《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抓紧做好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和各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或修编以及各专项旅游规划的编制,年内完成各地(州、市)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1)围绕已经启动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搞好服务和协调,推动其加快发展。(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力争出台“数字贵州”建设总体方案。(3)大力发展民族药业,加强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中药生产企业,推进医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4)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实施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挖潜改扩建国债技改、遵义铝厂电解铝环保节能技改、开磷集团60万吨/年硫基复合肥技改和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扩建60万吨/年磷铵、20万吨/年湿法磷酸技改、以及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万吨技改、遵义卷烟厂技改等重点项目。

  八、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在确保完成已部署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和电网、沼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资金投向,重点围绕加强以耕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以水、电、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住房为主要内容的生活设施建设和以教育、文化、卫生设施为主的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抓紧编制相关规划,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对我省农村投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继续实施优质稻、夏秋季反季节蔬菜等产业示范项目,加强山野菜类、小杂粮类、中药材、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稳步发展生猪,大力发展优质肉牛、肉羊、奶牛和特色畜禽养殖,加快建立节粮型、食草型畜牧业生产结构。改良畜禽品种,搞好草地配套建设,调整和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保障,提高我省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一步争取和落实相关援助项目和合作项目。确保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3)编制《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制定《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管理办法》。(4)培育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省外优强企业,争取年内在部分行业取得突破。完成第二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审和认定工作。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比例不低于40%.(5)研究制定“三绿工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1)以100个一类扶贫乡(镇)、5486个一类扶贫村为重点,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种养业等产业,确保20万贫困人口年内越过温饱线。(2)抓紧制定生态移民规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补助,有步骤地解决我省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易地安置和开发问题,确保年内完成3万贫困人口异地搬迁任务。(3)继续加强耕地整治,年内完成坡改梯50万亩,配套安排“三小”水利工程建设。(4)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加大扶贫资金的审计和督促检查力度。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1)进一步完善65个农发单位(其中农发县60个,农林场5个)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分年度实施的设计。(2)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强化科技、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把农发项目区建成农村率先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示范点。(3)继续加强农发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时足额回收、归还农发项目有偿财政资金。认真做好农发项目实施的年度验收工作。

  九、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1)按照国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搞好企业关闭破产等方面的部署,把国有企业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积极稳妥推进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同时,按照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抓好调查研究和方案准备等工作。(2)按照国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调查研究和方案准备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拟定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3)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规范”的原则,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项目审批程序。(4)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方式,开展减少前置性审批、加强事后监管的行政审批管理改革试点。(5)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对行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6)按照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做好金融体制改革调查研究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前期工作,拟定具体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将我省列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批准我省成立省级农村信用社自律管理机构。

  (二)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产品,巩固和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我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2)争取出台《贵州省外来投资者权益保护条例》,出台《贵州省损害投资软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和《关于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继续做好投资环境评价考核和考评结果公布工作,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创造条件。(3)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五个重点,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和项目衔接,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我省开发。(4)研究制定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搞好商品市场的规划和建设,落实具体项目,争取在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5)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力争把我省优势产业纳入国家拟修订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做好东部外商投资企业到我省再投资的引导工作。(6)认真做好项目准备,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定点定向组织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四城市的经贸合作。(7)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加强以西南六省(区、市)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力争与重庆市在能源、汽车零部件、铝工业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围绕贯彻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全面加强我省党政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开发提供人才保障。(1)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状况,做好2004年全省人才需求目录的预测、编制和发布工作。(2)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贵州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措施。(3)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的选拔推荐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工作。(4)推进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建设,筹建省留学回国人员服务机构。(5)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派遣、人才引进、专家咨询等服务。(6)抓好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四个一工程”的落实。

  西部开发工作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西部开发的重点任务,共同推进我省西部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省西部开发办要对本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作进一步细化分解(省人民政府已分解部署的不再分解),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督促检查落实;重大事项纳入省人民政府督办程序。

  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