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有关专业计划由省计划部门另行下达。

  今年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朝着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步迈进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和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1%,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净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7‰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农业种养业结构调整,积极建设现代农业。探索建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培育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一批集农产品批发、保鲜贮存、配送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大力推动农产品绿色生产和消费,研究制订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扶持政策,在大中城市试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加强各类园区的整合提升,注重园区质检、信息、技术开发、物流、职工培训等服务条件的改善。加强技术改造,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依托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校科技园区等,建设以规模生产和高水平研究开发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加强各类孵化器建设,切实抓好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微电子等产业,继续扶持一批重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问题,加强国际国内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依托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依托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继续抓好网上技术市场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港口资源丰富、专业市场发达和区域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优势,培育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推动工商企业优化物流管理,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推动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各类企业参与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努力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深入实施文化大省建设纲要,加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文化产业运作机制。继续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围绕“五大百亿”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甬台温铁路、杭千高速公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杭州地铁一号线、三门核电厂、浙江华能玉环电厂、镇海炼化大乙烯工程、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良渚遗址保护公园、浙江美术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温福铁路、浙赣铁路浙江段电气化改造、杭州湾跨海大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滩坑水电站、金华九峰水库、浙江国华宁海电厂、温州电厂三期、西气东输浙江配套工程、绍兴PTA工程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切实抓好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至温州段、甬金高速公路、永宁江治理二期、西湖文化广场等在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争取江山白水坑水库、长兴电厂四期、嘉兴污水处理厂、杭州大剧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继续抓好国债资金的争取和国债项目建设,根据国债资金安排重点,积极争取高技术产业化和工业专项、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护林工程、旅游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利用国债资金,加快项目建设。

  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化改革步伐,在城市燃气、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行业,加快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力度,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加强和改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管理,建立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投资责任追诉制度。制定《招投标实施办法》。

  三、扎实推进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发展,进一步改革和调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继续支持经济强县强镇加快发展。优化区域布局,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进一步改善杭州湾地区发展环境,整合港口等资源,努力形成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带;充分发挥温台地区体制机制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产业特色,加快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积极利用金衢丽地区的后发优势,加快与沿海地区的分工合作,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欠发达地区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水利、交通、通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条件,积极推动人口内聚外迁,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港口转运、修造船、海岛旅游业和临港型工业。加快调整渔业结构,认真做好渔民的转产转业,积极引导渔区群众发展浅海养殖、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流通业。

  四、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以及金融机构改组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重视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和完善产权、技术、人才和土地市场。加快建设“信用浙江”,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法规。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五、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力争在利用外资上取得大突破、大发展。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放在首位,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外商服务中心、投诉中心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注重改善口岸作业、通关、货代以及子女入学、卫生保障、文化娱乐等服务环境,努力降低要素成本,营造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建立重要跨国公司发展动向跟踪研究制度和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积极采取企业并购、风险投资、投资基金、企业债券、境外上市等形式利用外资。争取在农业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教育、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引进外资方面有新的突破。努力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推行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出口的扶持政策,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权益。继续做好进口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和协调,进一步推动多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主动接轨上海,对接港澳,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帮扶工作。

  六、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制定再就业目标和就业岗位计划,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鼓励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重点发展社区服务业,尤其是要注重开发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发展非正规组织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社会保障的执法力度,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依法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努力探索多渠道筹集养老和失业保险基金的途径。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帮扶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高度重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积极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孵化器,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抓好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和合理确定教育收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努力办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实行更为有效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省工作和创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和农村卫生改革,进一步推动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工作。

  八、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抓好生态省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减轻污染负荷。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抓好生态示范区、生态村镇建设和水系源头的生态环境管理。加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继续加强非农用地管理。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00三年二月二十日

  附件:

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注:1.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数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统计口径调整,2002年预计数低于上年水平。

  2.2002年增长数按可比口径计算;2003年预算数与调整后的2002年执行数相比增长12%。

  3.研究生招生计划未含党校;地方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含高职和电大普通班招生。

  4.增长数均为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数。

  5.口径为常住人口。

  6.统计范围仅限于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