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大中专院校:

  《河池市2002——2004年科技创新计划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二月十二日

  河池市2002-2004年科技创新计划方案

  从1999年起至2001年,全市用三年时间实施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的六大科技创新计划,全面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发挥了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对加入世贸后各种挑战和实现富民兴市新跨越中的支撑作用,使我市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创新计划(2002-2004年)的通知》(桂政发[2002]18号)的要求,结合河池市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我市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瞄准我市“十五”计划中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以技术支持产品创新为核心,以“科技金源”、“科技金桥”和“科技金穗”三大科技行动为载体,围绕“抓源泉、疏渠道、促转化”,重心前移、服务到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务求在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加强科技创新环境营造与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用三年左右时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㈠农产品科技开发和“三田”建设科技支撑有突破性进展。重点培育、引进、推广一批应用面在千亩万头以上,能形成地方特色种养业的农业新品种,使其中20%以上成为当地当家品种,主要种养业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支撑“三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农产品及出口创汇农产品有大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带动千户以上的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形成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

  ㈡工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增加3-5个百分点;研制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不少于60项,使其中25%以上成为企业新的主导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15%以上;制糖、机械、有色金色、食品、制药等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在性能、品质、价位、花样款色等方面有明显改观,产销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扶持5家产品创新示范(明星)企业。

  ㈢企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全市建立企业信息化试点2个,机械、建筑、轻工等3个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平均达80%;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电脑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应用于粮食、甘蔗、果蔬向养殖业拓展;科技信息网等各类专业网络建设不断延伸,覆盖至主要乡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等有较大发展。

  ㈣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建设2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引导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技术开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有技术依托关系,建立完善集品种繁育、筛选和新技术应用试验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建立1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和一批提供产品检测、分析测试、专利、信息和图书资料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扶持5家产品创新示范(明星)企业,示范企业新产品年产值率达30%以上;培植5家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市本级及各县市(区)的科技三项经费逐年提高。

  三、实施科技“三金”行动

  按照科技工作“重心前移、服务到位、体现效益”的要求,组织实施“科技金源”、“科技金桥”和“科技金穗”三大科技行动。加强产品创新的源头工作,为产品创新培育、寻求和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知识;把科技中介服务环节建设作为支持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构筑技术进企入户的桥梁,疏通技术转移的渠道;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能力及环境建设,加快出新品、创名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开源。

  ㈠科技金源行动

  科技金源行动是为产品创新开创技术源与知识源,实现技术跨越为目标的科技行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分级推进,重点解决本市特色产业的急需技术。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科技金源行动重点以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企业和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体,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筛选100项成熟度较高、可供规模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二是实施专利战略,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企业专利工作,加大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力度,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三是组织制定我市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优势产业的技术跨越式发展;四是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采集、筛选国内外先进技术信息,分门别类制成光盘传播,为企业、农户提供技术源。

  围绕科技金源行动的主要任务,重点组织实施14个科技专项:红水河综合经济带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经济带建设配套技术;农作物、禽畜、淡水产优良品种的繁育与集约种植、养殖技术以及桑蚕产业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黄牛品改关键技术与集成及草食动物养殖技术开发;主要农副产品贮藏、深加工增值技术;石山地区生态重建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专家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企业信息化技术攻关;多媒体技术应用;生物技术产品菌种筛选及产业化技术攻关;中草药有效成份测定、提取分离、产业化技术攻关及中药材技术标准;有色金属深加工技术;蔗糖、木薯淀粉、植物香料深加工产品集成开发技术;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技术及城乡电网改造技术;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

  科技金源行动科技专项的实施,以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持有者为技术依托,作为“源”的载体,以项目为扛杆,加强技术集成、部门联动实施,注重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

  建立和完善科技金源行动的绩效评测指标体系,坚持把为产品创新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数量与水平,技术成果产品化与产业化程度,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专利实施效益,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跨越的程度,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对群众、企业带来的实惠等作为主要评测标准。

  ㈡科技金桥行动

  科技金桥行动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搭建技术、知识传输的桥梁,疏通技术、成果供求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科技行动。其目的是引导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发展从事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贸易、评估咨询、创业服务、信息服务以及提供人才、财务、法律、金融、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产品创新提供技术、信息、智力等多样化服务,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金桥行动重点抓好“5网一中心”的建设工作。

  1、技术市场网。以现有的技术市场和各类技术交易、贸易组织为基础,通过拓展服务范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河池市常设技术市场,为沟通技术供需双方信息,组织开展技术协作、产权交易、人才智力引进,以及技术成果、产品展示交易等综合服务。

  2、生产力促进网。建立以科技情报系统为主体的1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建立面向企业、农村,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促进网,为企业技术诊断、发展策划、共用技术支持、疑难技术攻关以及人才、技术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处理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科技信息网。以广西科技信息网河池市中心为基础,加强与各专业网、各县市互联。抓好科技信息网“进村入户”的4个示范乡镇的建设,形成以现代技术支持,以倡导创新理念,提供最新科技与经济发展动态为主要内容,为产品创新疏通相应的人流、财流、物流、信息流的信息服务体系。

  4、农业推广服务网。发展骨干企业、中介机构和农户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市建立1个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网;各县市(区)完善现有“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鼓励发展各类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加快农业电脑专家系统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立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网,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

  5、实用技术配送网。市组建1-2个专业的、组装配套的实用技术配送中心,或依法与农资经营企业联合组建技物结合的技术配送实体,各县市(区)也组建相应的实体,发展“订单服务”或预约服务,及时把企业、农户所需的技术、信息、种子、种苗以及与之配套的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等送“货”上门,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6、公共性科技服务中心。以市中心化验室、市技术开发中心、市产品质量监测所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分析测试、产品检测等公共性服务中心的建设。

  科技金桥行动重在铺“路”架“桥”,重在培植技术、人才、智力、信息流通的载体,重在提供高效优质的科技服务。因此,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以项目形式择优支持,加强以科技中介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它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㈢科技金穗行动

  科技金穗行动是通过“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广泛应用成熟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科技行动。科技金穗行动的组织实施主要针对基层、针对企业、针对农户,重点是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科技金穗行动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民增收。选择推广一批先进适应的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110个科技示范村和11000户以上农民科技种养示范户或科技种养大户。通过政策、信息、良种、良法、市场服务的集成支持,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种养。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主要经济指标在当地名列前茅,增产增效显著,并能带动周围村屯、农户应用科技发展特色种养和实现增收。

  2、组织科技进厂促进企业增效。围绕提高企业产品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企业主导产品战略。组织企业研制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60项以上,使其中25%以上成为企业新的主导产品。组织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技术、成果20项以上。开展创建产品创新明星企业活动,扶持5家产品创新示范(明星)企业,示范企业新产品年产值率达30%以上。在机械、制糖、有色金属、中药、食品、化工等行业或企业,分不同行业集成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工业智能控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重大共性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使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年增3-5个百分点,主导产品产销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名列前茅。通过创新活动,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5%以上。

  3、大力培植和发展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嫁接与改造,培植5家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产品特色的科技型企业。每个县市(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等形式重点支持1-2家带动千户以上农户的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进一步加强桂西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12个科技创新能力示范基地。筹建新材料高新技术园区。

  科技金穗行动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名、特、优产品,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上。各县市(区)要安排实施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大的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引导、推动科技金穗行动的开展。

  四、主要措施

  ㈠深化改革,加大营造创新机制和环境的力度。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调整,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技术业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集成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进科技情报系统向生产力促进中心转制,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联合或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培育和挖掘技术源、知识源;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则的科技有偿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以及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条款,激励科技创新。重点制定和完善技术和管理参与收益分配和鼓励政策;扶植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保护知识产权政策;东西部合作中的“引智、引技、引人才”政策等。

  ㈡引导全社会增加对创新计划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进步与创新需要成本,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各县市(区)要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持,广泛吸纳海内外各方面资金的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对农业及支柱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政府为主,技术推广和科技产业化投入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工作。

  争取信贷支持,借助资本市场。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争取国家各类科技创新基金、产业化基金的支持和银行信贷的支持,或到区内外、国外招商引智引资。

  ㈢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研人才,一批具有组织实施和配套能力的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一批能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懂金融、懂市场营销的科技企业家和科技风险投资家。把新一轮创新计划切实转移到“以人为本”和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上来,以人才推进创新,以创新促进人才成长。

  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科普工作。办好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形式多样有实效的科技下乡进企和挂点科技扶贫活动。继续办好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和企业职工吸纳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

  把“领导干部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纳入干部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分期分批对市直各部门、县市(区)、乡镇和企业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进行科技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现代科技意识和组织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

  ㈣加强同区内外及国际间的科技合作。重点是开拓利用发达地区及国际智力资源,吸引外地、海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到河池兴办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本地优势资源以及开发新产品,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㈤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对创新计划进行系统的跟踪宣传报导,广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宣传科技创新工作的典型和成效,推动创新计划的全面完成。

  五、组织领导

  ㈠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新一轮创新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协调创新计划的实施。

  ㈡严格工作责任制,把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县市、到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到位。

  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科技创新中的先导作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在科技工作机制、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㈢认真抓好示范带动。各类示范点的目标、任务、要求、方案要明确,市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

  ㈣进一步完善创新计划工作督查、评价制度,切实加强对创新计划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市政府每年定期听取县市(区)分管领导的创新计划进展汇报,不定期地组织对创新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督查和指导。完善科技创新统计监测指标,建立创新工作季报制度。制定和完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班子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