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商贸园管委会,市工业园管委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切实做好2004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各级各有关部门带领全市人民发扬“闯”和“干”的精神,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巴中经验”,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进入新阶段,市委制定并实施了发展“三大经济”、实现“三市”目标战略,给“巴中经验”注入了新内涵,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巴中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的面还比较大,局部地方的贫困程度还比较深,目前全市还有贫困人口86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6万,低收入人口60万,扶贫开发的任务相当繁重。已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越温标准低,饱而不稳,饱而不富,容易返贫,巩固越温成果的难度大;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相当弱;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扶贫投入与扶贫任务很不相适应;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克服工作中的松劲畏难情绪,面对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新机制、新举措,为丰富和发展“巴中经验”,推动巴中发展新跨越做出新贡献。

  二、明确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2004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3.5万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确保8万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确保各项扶贫工程的顺利实施,使20万贫困农民受益;确保2003年实施的80个扶贫新村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以上,力争达到130元;确保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达到1.2亿元以上。工作重点是:

  (一)积极推进产业扶贫。

  按照全市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区域布局,继续扶持以生猪、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业;以银耳系列为骨干的食用菌产业;以金银花为骨干的中药材产业;以优质茶叶为主的绿色饮料产业;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产业;以翡翠米、双低油菜为主的优质粮油产业等立市立县(区)优势产业。加快“片、廊、园、圈”基地建设。重点培养10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培育10个绿色产业示范乡、100个绿色产业示范村、1000个绿色产业示范社,10000个绿色产业示范户。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75万人,收入22亿元。积极探索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确保重点贫困村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以上。

  (二)强力实施新村扶贫。

  全市在巩固2003年80个重点村的基础上,新启动80个重点村建设。新村建设要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一要实施好“村通工程”,抓好乡、村公路和农户联网石板路的配套建设,全市完成改造村道路1000公里;二要全面实施以集雨节灌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治水兴村战略,抓好中、小、微水利建设,发动农户打机压井,建微水池,从根本上解决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三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通讯的发展力度,实现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程控电话;四要调整农业结构,培植骨干增收项目,使贫困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五要抓好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基本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面要达到50%以上;六要搞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实施好“天保”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移民扶贫工程,完成850户移民搬迁任务,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大力开展科教扶贫。

  要以提高贫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切实加强贫困农民的能力建设。一是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点贫困村实现小学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完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完学率达到95%以上。二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认真推广市机械工业学校、市电子计算机技术学校、巴中远程计算机工程学校实行的“校企结合、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订单教育”模式。三是要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村要抓好贫困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求达到每户贫困户中有一名劳动者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成为真正的"明白人“;区县年内要对重点贫困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把党的扶贫方针政策、生产技能、致富本领交给村干部,尽快让他们成为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四是要改善贫困乡村的卫生、医疗条件,认真实施好”卫生扶贫工程“和”计划生育“三结合,以及”残疾人康复工程“,减少因病返贫人口,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三、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健全扶贫开发责任制,继续实行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扶贫办主任、财政局局长、农业银行行长“五长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领导职责,解决实际问题,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各级政府、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组织检查验收,按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评级奖励,没有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坚持扶贫到村到户。要根据每个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扶持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五到村五到户”,即扶贫规划到村,领导联系到村,帮扶措施到村,资金投入到村,工作深入到村;扶贫对象到户,领导联系到户,措施落实到户,项目覆盖到户,资金安排到户。

  (三)强化资金管理。扶贫资金分配要坚持扶贫领导小组审批制度,各类扶贫资金一律实行统一安排,相互匹配,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封闭运行,实行县级报帐制;对重点项目执行预决算和资金分期拨付制;重点村资金实行县、村直报制和公示制,市级下达的扶贫项目无偿资金计划在《巴中日报》上公示,减少中间环节,接受群众监督。年终市政府要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严肃查处。

  (四)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围绕产权、地权、林权深化改革,放手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围绕经营体制进行创新,大力发展“五专一龙头”为代表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从小庭园走向大市场;围绕管理体制、投入体制进行改革,加快水利设施等的拍卖、租赁、承包步伐,走明晰产权的路子,坚持用好国家投入,集聚村民自治的关系,走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坚持农民是投入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建设的主体。

  (五)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坚持市、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村制度。实行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党、团员“帮户”,“大户”带动,乡(镇)、村、社干部抓落实的办法。市、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定点联系一个村,帮扶1户特困户;市、区县党政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每年各定点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至少办2至3件实事,并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党、团员每人每年帮扶1-2户特困户,做到特困户户有人“帮”,家家有人“扶”,不脱贫不脱钩;能人和“大户”通过技术指导和项目覆盖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乡(镇)、村、社基层干部,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新村建设上,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新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六)强化扶贫开发宣传。各地、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中央、国家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全市各级党政结合实际制定的贯彻落实措施,宣传扶贫开发整体发展情况和农村基层脱贫致富好的典型事迹,以及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路子、新成效、新经验,为全社会参与扶贫营造良好氛围。

  (七)稳定扶贫开发队伍。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队伍要保持长期稳定,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队伍要加强自身建设,在政治思想、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要有更大地转变和提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工作,在人员配备、工作条件、办公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更多地关心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二00四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