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明显成绩。宣汉、渠县完成了地质灾害调查和评审验收工作,市城区完成了文家梁地质灾害勘查和北翎路滑坡治理,有效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汛期将至,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切实加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将《达州市200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印发你们,请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达州市200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制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要加强对辖区内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进行登记、建卡,落实专业观测,做好预报预警,制定切实可行的避灾措施;要严格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等多项防灾制度,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增强灾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能力;要继续加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要面向全社会经常性开展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及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避灾意识。

    达州市2003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达州市属大巴山中山区及华蓥山低山丘陵区,以山区和丘陵地形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渐变性和突发性地质灾害较为频繁,近几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多,灾害类型明显增加,分布面积不断扩大,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影响达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达州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险程度,加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二00三年地质灾害预测

    我市地质灾害历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发生在5-10月。特别是今年川中、川东北已发生严重干旱、长江重庆水位目前下降至57年来的最低水位,专家预计其中上游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因此,汛期应将地质灾害的监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1、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中山峡谷地带,包括万源市的全部及宣汉县的东北地区。海拔1000-2372米,相对高差600-800米,“V"型谷发育,在区域构造上属大巴山张孤形与川东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交接部位,出露地层为震旦系——白垩系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类。各种地质灾害发生频繁,规模大、危害性大,为达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区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和山塌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本区共有各类地质灾害500余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13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发生于垦植及植被较少的山坡及沟谷地带,表现形式以沟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

    2、西南部低山深丘区

    华蓥山地区,为川中丘陵的一部分,它包括宣汉县西南部、达县西部及渠县大部,该区北部小部分为海拔500-1000m的低山,大部分为海拔300-500m,相对高度50-200m的丘陵,侏罗系紫红色砂岩、页岩被河流侵蚀切割为桌状、台状、浑元状丘陵。

    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大型4处,中型1处,小型1处,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

    3、东南部华蓥山低山区

    本区是以束状为背景的低山丘陵地貌景观,由平行雁行排列的隔挡式构造组成狭窄条形低山的中部形成细长的与山体走向一致的岩溶槽谷,两侧砂石构成背状或单面山,条形山地之间,向斜为宽缓的谷地,海拔40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

    本区主要包括:达县、渠县、大竹、开江,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塌陷、地裂缝、泥石流仅局部有分布。据现有资料统计,本区共有地质灾害600余处,滑坡、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均有发生,其中特大型3处、大型18处,其余均为中小型,区内水流失较严重,主要分布于华蓥山、铜锣山低山峡谷的沟谷地带以及山间丘陵地带,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沟蚀次之。

    (二)地质灾害点

    达州市2002年可能发生县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危险点主要分布在:通川区(梨树坪点);达县江阳乡、斌郎乡、碑高乡;大竹县安丫乡、永生乡、新生乡;渠县的土溪乡、李馥乡、三汇镇、临巴镇、李渡乡;万源市皮窝乡、官渡镇。罗文镇;宣汉县的渡口乡、清坪、樊哙、三墩乡、华景乡、士黄镇等一些地质环境恶劣,人口集中的一些乡镇。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相关监测资料、规模及危害程度等,对其险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整理编制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二、预防方案及防御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

    防治地质灾害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治地质灾害提到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切实认真地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李志成同志为组长、李晓波、郁海同志为副组长的达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桂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专人负责,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并在人员、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防灾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各地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等法规规章。切实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造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各县、市(区)应根据市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确定地质灾害危险点的范围。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或地质灾害危险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观测制度,制定好防御预案,并将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御预案填表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局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给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三)完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是《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地应按照《达州市二00三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要求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编制好本辖区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组织国土资源局、防汛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进行登记、建卡,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及已有险情征兆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必须落实专人观测,作好预报预警,切实盯严盯死,制定切实可行的躲避措施,对疏散路线、时间、疏散地、预警方式进行周密设计,确保灾情发生时不死人,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体系

    各县、市(区)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基本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普及群众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要求建立好监测体系,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镇、乡村、社及村民,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人。

    三、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趋势,提出防灾、抗灾措施,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四、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逐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矿产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要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力度,杜绝人为诱发新地质灾害。要认真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提出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防治,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按照“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谁受益,谁出资,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坚决禁止采矿、伐木、采石、削坡、取土、堆放矿渣或弃土,抽取地下水等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五、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防御措施

    全市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市国土资源局排列22处,各点重要险情、发展趋势,应急防御措施明确,要认真落实到单位、到责任人,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懈怠。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真抓实干,把全市地质灾害预防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