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直属单位;

  《牡丹江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3届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二00三年十月十七日

  牡丹江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放思想和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会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突出质量效益,实施粮食与畜牧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实现畜牧业综合生产力跨跃式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主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推进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四)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五)坚持重点扶持,多元投入的原则。要加大对畜牧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组织资金、外商资金、民间资金向畜牧业投放,通过多元化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发展目标

  (一)2003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13亿元,年增长7.5%,占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550元,年增长10%。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和禽类的出栏量分别达到76.3万头、14.1万头、26.7万只和700万只,奶牛存栏7000头,鲜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为1.7万吨、9万吨和4.2万吨,年增长分别为14.4%、5.3%和4.8%。畜牧5项综合技术(生猪直线育肥、奶牛群体高产、肉牛集中育肥、羊的肉毛增重、蛋肉鸡高产)覆盖面达75%,科技含量达65%,肉牛冻精配种改良率达50%,优质种猪、种羊、种鸡分别达到4500头、1000只和15万只。

  (二)2004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15.5亿元,年增长19.2%,占农业总产值的3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632元,年增长15%。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和禽类的出栏量分别达到84.2万头、20万头、29.7万只和754万只,奶牛存栏1.5万头,

  鲜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为4万吨、11.5万吨和4.6万吨,年增长分别为139%、27%和9%。畜牧5项综合技术覆盖面达78%,科技含量达70%,肉牛冻精配种改良率达60%,优质种猪、种羊、种鸡存栏分别达到5500头、1500只和17万只。

  (三)2005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18.5亿元,年增长19.4%。占农业总产值的36%。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727元,年增长15%。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和禽类的出栏量分别这到93万头、28万头、33万只和813万只,奶牛存栏3万头,鲜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为9.5万吨、14.5万吨和5万吨,年增长分别为87.2%、19.5%和7.7%。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肉牛10万头、生猪30万头、鲜奶10万吨、肉鸡1000万只、肉羊20万只。畜牧5项综合技术覆盖面达80%,科技含量达75%,肉牛冻精配种改良率达70%,优质种猪、种羊、种鸡存栏分别达到7500头、2000只、21万只。

  (四)2010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55亿元,年均增长24.3%,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163元,年均增长24%。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和禽类的出栏量分别达到145万头、83万头、88万只和1200万只,奶牛存栏8万头,鲜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为28万吨、32万吨和9.6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24.3%、17.2%和13.9%。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肉牛20万头、生猪50万头、鲜奶30万吨、肉鸡2000万只、肉羊30万只。畜牧5项综合技术覆盖面达85%;科技含量达80%,肉牛冻精配种改良率达90%,优质种猪、种羊、种鸡存栏分别达到1.5万头、3000只、25万只。

  (五)2020年远景目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6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四、战略步骤

  畜牧业发展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现有基础上,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畜牧产业腾飞打下坚实的基则;第二步,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畜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步,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畜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保证措施

  (一)明确发展重点,扩大优势品种规模。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确定肉牛、生猪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逐步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和竞争力较强的肉牛、生猪养殖基地群,形成产业规模发展态势。同时,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建设良种工程作为产业建设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肉牛、生猪等骨干品种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龙大股份公司及大湾种猪场、金源种猪场、惠民种猪场、东河种猪场等种业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的同时,积极发展奶牛、肉羊、禽类和特种养殖品种。

  (二)搞好产业布局,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全省“奶业振兴计划”和“肉牛、肉羊产业带”的总体布局要求,本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城镇郊区的乡(镇)和201、301国道两侧的乡、村,以饲养猪、禽、奶牛为主,以利于畜禽产品的流通,减少流通成本和流通半径;平原农村乡(镇)以发展肉牛、肉羊集中育肥为主,以充分利用粮食和农作物秸秆多的优势,发展规模养殖;山区、半山区的乡(镇)以饲养可繁母牛、羊和特种养殖为主,以充分利用山区、半山区的草原、草山、草坡的草资源优势,降低草食动物的饲养成本,实行低成本扩张。

  (三)突出项目建设,拉动产业快速发展。建立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把龙头企业、基地、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时机,调动各方面力量跑省进京,争取国家、省对龙头企业建设的支持。抓好宁安市与草原兴发集团,三道乳业公司与黑龙江乳业集团,海林市与完达山乳业集团的合作项目和林口肉羊加工厂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辟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天资肉鸡加工厂与基地的对接,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做大做强龙大股份公司奶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使其尽快成为我市乃至我省的种业龙头。

  (四)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实用技术转化和推广。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围绕良种繁育及性别控制技术、安全高效饲料配方技术、优质牧草品种选育收贮加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检疫技术等开展科研攻关,并研制开发畜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要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推广肉牛和生猪高效育肥、高产奶牛饲养、肉羊舍饲、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种植技术。要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技术交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从业者掌握畜禽饲养规程和常见疫病防治知识,尽快达到每个村屯每个专业户都有养殖“明白人”。

  (五)健全检测体系,保证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尽快达到畜产品出口地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各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免疫监测,实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0.5%以下,重点防治的22种动物疫病达到控制或消灭标准。

  (六)加大资金投入,打牢畜牧业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从2004年开始要从农发资金中拿出50%以上列入专项;建立畜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良种引进选育、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草原改良、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公益性基础建设;各金融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支持力度,调整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延长贷款周期,减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规模。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向畜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组织资金、外商资金投向畜牧业。

  附件:牡丹江市2003~2005年畜牧生产预期目标分解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