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青海省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

2004年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新世纪初“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和新型工业化,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和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保持和发展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实惠的势头,保持和发展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势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7%(工业力争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0%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元,达到192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 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优势产业集中。整合建材、冶金、医药等行业,提升行业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采取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供水、供电等垄断行业改革。建立健全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产权置换与混合发展并重,城镇率先发展与农村牧区跟进协调,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完善对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理顺分配关系。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鼓励事业单位和转企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人员收入分配方式,完善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入股等制度。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品市场,重点强化西宁、格尔木商品流通集散中心的功能,积极发展专业市场、配送牛心、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搞活流通。加快培育各类要素市场,支持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推进土地、矿产使用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督的失信惩戒。支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计划、金融、财税等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提高预测、执行能力,改革和完善统计体制、价格体制。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培植稳定的税基、财源。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认真落实省对州地市财政体制调整意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职工工资和“三条保障线”等刚性支出的同时,增加对农牧业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和改进金融工作,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入,防范金融风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严格人员编制管理。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一、二、三产业结合,大、中、小项目并举,省内、省外、境外资金并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精心组织好第五届“青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引进几户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资金的增幅超过两位数。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对外投资等经贸活动,扩大特色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规模。狠抓投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务实高效的行政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增长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建成西宁至大通、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搞好大通至扁都口、阿岱至同仁等8条重点公路建设,抓紧县际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40 亿元。继续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服务工作,加快兰青铁路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开工西宁至大通、双寨至甘河两条支线铁路改造项目。做好巴塘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完成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湟水北干渠二期工程,实施“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建前工程。加快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和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苏只、康扬水电站、格尔木燃气电站、桥电和西海火电厂项目,加快拉西瓦水电站建前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和玉树无电县通电项目。加快大通和海北、海西煤炭资源开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西宁地区“煤改气”工程、重点城镇道路排水工程等一批续建项目,争取开工西宁第七水源工程。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制定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大力推进退牧还草示范工程。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青海湖生态治理、西宁南北山绿化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00平方公里。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加大城镇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灾害防治,搞好人工增雨工程。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园艺、农畜产品流通加工和其它非农产业,促进后续产业开发和能源替代。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投资领域的新变化,搞好“引大济湟”、拉西瓦水电站、铁路电气化改造、湟源至格尔木330千伏电网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储备工作。

三、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

深化农牧区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土地、。草场征用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牧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专业协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发展支农建农、维护农牧民利益的体制和机制。深化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力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取消特产税,做好降低农业税税率工作,探索对农牧民的直接补贴办法。

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为农牧民办实事计划”的实施。抓好农牧区公路“通达”工程,力争在两年内解决青南地区5个乡和国定贫困县240个村的通达问题,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实施“通畅”工程;确保盘道水库按期下闸蓄水,完成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25万亩,解决30万人、10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年内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万栋,暖棚2000栋;实施一批以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卫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尽快解决无电村的通电问题。

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畜牧业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上规模、创品牌。把畜牧业作为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扩大“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规模,年内育肥牛羊220万头只以上。加快推进环湖地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

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继续采取培育、引进、嫁接等方式,扶持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规范和发展订单农牧业。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治、农畜产品销售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劳务输出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

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升全省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大力开发优势资源。继续抓好114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水电开发上规模、上水平;促进石化行业发挥优势,朝着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钾肥生产能力,加快海西纯碱、盐湖提锂工程建设;稳定铝、镁、铅、锌等生产规模,推动有色金属开发由单纯原材料生产向合金新材料转型;完成医药企业 GMP认证,支持骨干医药企业扩能增效;提升生物资源和农畜产品开发水平,推动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引进、吸收关键设备和技术,促进机械、纺织、建材、冶金等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电力、运输等综合协调,制定保障关键原材料有效供给的应对措施。

做大做强园区经济。集中精力发展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区、生物科技园、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支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提升园区建设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风险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加大引资引智力度,争取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工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提高。

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西宁、格尔木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区域中心地位。加快县城和人口密集、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支持一批有特色的小集镇建设。把城镇建设与园区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支持农牧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非农产业。加快户籍、用地、城镇住房等制度改革,吸引农牧民进城定居落户、投资兴业。争取年内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青海湖地区、塔尔寺、互助北山等景区建设,发展环西宁旅游圈,塑造“夏都”品牌;以青藏线为主线,整合沿线景区、景点资源,开辟青藏线旅游带;围绕“唐蕃古道”,积极开发人文历史及民族风情旅游线。办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等重点旅游文化活动。加强与周边省区合作,共同开发“大丝绸之路”旅游项目。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高层次的第三产业。

发展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支持西宁、海西加快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加强海东和环湖地区的开放开发,抓好青藏线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设施农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城镇化、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对青南地区的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和“三江源”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安排1.3亿元资金,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高校基础设施和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2.9%。二是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集中力量抓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紧紧抓住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三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搞好13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力争实现县县有“两馆”目标。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6.5%和91.8%。加快多巴奥运训练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进度。四是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投入1.37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好全省4州、32个县国债疾病控制项目,争取年内建成使用。搞好省、州(地、市)9个急救中心和 39个县传染病防治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扩大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力争用2-3年覆盖全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行、认真兑现农牧民自愿放弃生育二、三胎的奖励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扶贫开发。精心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做到帮扶对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措施落实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加大对特色种养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水、路、电等问题。积极推进“三大扶贫工程”,巩固和扩大香巴扶贫成果,实施好塘格木农场调庄移民项目。加强对口帮扶,抓好定点扶贫、行业扶贫,年内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年内新增就业岗位 2.5万个。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注重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鼓励下岗职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解决好“4050"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与开发城市公益性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能力。办好一批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活动,促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积极探索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家庭为主,社会辅助的农牧区社保体系。

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增加在住房、大件耐用商品和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以农村牧区住房改造、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改造为契机,引导农牧民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七、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尤其是公务员的法律素质。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法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监督。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青藏高原精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依法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犯罪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坚决揭露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达赖集团的渗透、分裂和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

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五个统筹”为引领,以“三个协调发展”为目标,牢记“两个务必”,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坚持唯物辩证法,抓主要矛盾和问题,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论,不断地在实践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求得新发展;坚持群众路线,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真抓实干,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