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韩国、台湾一直是全国、全省引进外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市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当前,日、韩、台对内正在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外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移步伐。为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促进全市对外开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8月份,全市合同外资额17094万美元,同比增长157.4%;实际使用外资968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2%,两项指标在全省均居第10位,创造了我市历史上的最好位次。但是,从外资来源地看,我市日、韩、台资总量小、比重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8月份,全市合同日资307万美元,实际到位7万美元,分别占全市直接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外资额的??2.2%??和0.1%,占全省的0.8%和0.02%;全市合同韩资116万美元,实际到位29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的0.8%和0.4%,占全省的0.05%和0.02%;全市合同台资1563万美元,实际到位216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的11%和3.1%,占全省的2.8%和0.6%.这样的外资构成,与当前日、韩、台资大规模向外转移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全省吸纳、承接日、韩、台资的规模不相适应,与我市拥有的区位交通条件和泰山自然文化对日、韩、台的广泛影响等比较优势也不相适应。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市外资增长的后劲和持续性就不会有坚实的基础作支撑,利用外资的好势头必然会难以为继。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以胶东半岛为载体的制造业基地被省政府确立为战略举措,“半岛制造”对内成为共识,对外特别是对日、韩、台形成广泛的影响。我市作为连接山东东西部的枢纽地区,具有承接日、韩、台产业转移的诸多条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正视问题,知难而进,进一步增强对日、韩、台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变优势为现实,以诚招商,以商引商,努力开创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找准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的切入点。

  (一)总体要求:以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日、韩、台产业转移为契机,以日、韩、台资为重点,实施日、韩、台资带动战略,发挥我市区位、交通、资源、劳动力等综合优势,坚持全球招商与日、韩、台招商相结合,侧重日、韩、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侧重走出去;全民招商与专业队伍招商相结合,侧重专业队伍;集中招商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侧重经常性工作机制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效果,拓宽外联渠道。构筑招商网络,招聘专业人才,建好专业队伍,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氛围,争取尽快形成日韩台、欧美、港澳东南亚三大区域齐头并进的招商引资格局,全面提升我市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二)具体目标:2003年全市利用日、韩、台资的比重达到10%以上;2004年利用日、韩、台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2005年利用日、韩、台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工作重点:对日、韩、台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围绕“一个结合、四个突出”展开实施。“一个结合”即结合日、韩、台提出的产业共同化发展战略(把企业产品的“龙头”〈研发和销售〉放在日韩,把企业产品的“龙身、龙尾”〈加工和制造〉放到国外),利用我市与日、韩、台产业结构的相近性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发挥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日、韩、台商走合作共赢的路子。“四个突出”即:突出招商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中介机构和招商特色。在招商的重点领域方面,日、韩、台经济在分别经历一段稳定、高速增长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界纷纷调整发展战略,特别是机械、电子、通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正在加速对外转移的步伐。这些领域与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基本吻合,应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对其招商的重点领域。在招商的重点区域方面,日、韩、台工业并不完全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与大企业、大财团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它们周围的中小城市。随着日、韩大商社和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大陆,为其配套的众多中小企业必然会跟进中国,加之这些中小城市的中小企业,决策环节少,投资周期短,且与我市现有企业规模相当,双方合作的成功率会更高,这些中小城市应作为我市招商的重点区域。在突出中介机构方面,日、韩、台中介机构大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会员和较强的号召力,通过他们招商,尤其是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突出特色招商方面,主要是突出我市的优势和特色,诸如交通、资源、劳动力、文化及六大行业优势,以此来寻找商机,扩大合作。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尽快实现对日、韩、台招商工作的新突破。

  (一)加强领导,把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放到对外招商的首要位置。从世界范围看,日、韩作为资本输出的发达国家,与我国同属文化相近、习俗相通的东亚圈,同一区域的资源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促进共同发展的捷径。要紧紧抓住日、韩、台资这个突破口,成立专门班子,抽调得力人员,拿出足够财力,主攻日、韩、台客商,倾力打造日、韩、台商加工基地,以保证对日、韩、台招商取得大的成效。

  (二)把握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

  1、加强对日韩台产业转移规律的研究。涉外部门、招商机构和经济主管部门要把日、韩、台产业转移规律作为重要课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既从宏观上把握产业转移的方向和时机,又从微观上盯住项目目标,实行动态跟踪,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为全市对日、韩、台招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2、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率团赴日、韩、台招商。自今年10月份开始到以后2至3年的时间里,全市每月至少派出2个以上的团组赴日、韩、台招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赴日、韩、台招商活动。要把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创造条件,优化服务,组织动员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结识大朋友,靠上大财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把握主动性,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近期精心组织好在日韩举办的招商活动,争取谈成一批新项目,结交一批新朋友,取得一批新成果。要积极邀请日、韩、台的知名人士、知名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来泰安观光、考察,让他们了解泰安、熟悉泰安、投资泰安。同时,对国内的日、韩、台企业要加强联系,搜集信息,扩大合作。各县、市、区要把对日、韩、台招商列为重点,定出计划,积极走出去,力争近期要有大的突破。

  3、建立健全对日韩台招商网络。市外经贸局、台办、外侨办、招商局、贸促会等涉外部门要注意选择实力强、信誉高的外商作为我市的招商代理,建立和完善招商代理制。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在日、韩、台设立专门的招商代表处,配备专业人才,负责推介、对接招商项目,宣传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组织当地投资团组来我市考察。友城关系是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之间缔结的合作交往关系,我市在日、韩都有自己的友好城市,友城之间交往多年,渠道顺畅,今后重点在经贸合作上下功夫,做文章;没有经贸合作就没有友城发展的根基,也没有发展友城的价值,我市必须采取主动措施,选好题目,尽快破题。各类贸促会、商会、企业协会及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经济交往主渠道的作用,多为企业搭建平台,促进企业广泛合作。

  4、加强对日韩台招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市政府将适时招聘一批专业人员特别是熟悉日语、韩语的经贸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对日、韩招商的语言障碍。各县、市、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要采取各种措施,健全招商机构,选配精兵强将,壮大招商队伍,为开展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5、论证一批与日、韩、台产业转移相对接的项目。针对日韩台产业转移的特点,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随时提报对接项目。要高度关注和跟踪日、韩、台商投资动态,按其所需推介项目,找准结合点,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各县、市、区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结合实际,根据日、韩、台企业“扎推”的特点,规划日、韩、台工业园区,创造适宜发展的小气候,发挥聚合效应,扎实有效地做好以商引商的工作。

  (三)精心策划,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对日、韩、台的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一是市外宣办、外经贸局、外侨办、台办等有关部门要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片,通过日、韩、台传播媒体,定期对我市经济建设、投资环境、优势条件及商机进行报道;二是邀请外方专家参与策划宣传材料的制作,邀请境外媒体来泰采访,录制节目,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少费用、扩大效果的目的。通过宣传,扩大泰安、泰山在日、韩、台的影响和知名度,吸引他们来我市观光、旅游、考察、投资。

  (四)优化环境,确保外商进得来、留得住。下大气力办好现有日、韩、台资企业,为外商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近期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对日、韩、台资企业的调研,了解外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尽快协助妥善解决。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要定期到日、韩、台资企业走访慰问,通过茶话会、恳谈会等形式,加强联络,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使其驻泰如故,乐不思归,真正感受到“投资泰安、稳如泰山”。

  (五)明确责任,强化调度,确保招商成果落到实处。对日、韩、台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办公室要作为重点事项,抓好督查落实,加大调度、考核力度,按月将日、韩、台招商和在谈项目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加强信息反馈和项目跟踪,对在谈的日、韩、台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调度到人、考核到人,力促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200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