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2004-2008年温州人才发展行动纲要〉2004年度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5月24日

  《2004-2008年温州人才发展行动纲要》2004年度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切实组织实施《2004-2008年温州人才发展行动纲要》,特制定2004年度实施意见。

  一、创新政策,广泛吸纳“一港三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一)加快人才政策创新步伐。研究制定人才引进的新政策、新办法;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温州籍高校毕业生回温就业、创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流动;实行“一卡通”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服务协调机制。(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协助单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房管局)

  (二)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新建2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创建3-5个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重点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加快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温州虚拟科技研发中心和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温州市场的发展;抓好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力争新设博士后工作站2家以上;筹建温州留学人员服务网络,在有条件的县(市)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区分园或建立省级留学人员研发基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经贸委)

  (三)做好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国内外智力工作。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互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方针,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人才智力交流暨科技项目(南京)洽谈会”、“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引智项目(宁波)洽谈会”、“中国国际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三大平台,发挥海外联络点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外智力。认真做好2004年中国科技成果(温州)交易会招才引智工作;制定《温州市人才开发目录》,确定若干名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人才”引进名单,进行重点引进。(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市科技局)

  二、搞好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

  (四)继续推进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工作。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重点,积极开展创“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办好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贯彻落实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学历(位)教育;采取上挂下派特别是外派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选派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复杂的岗位锻炼。(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直机关工委,协助单位:市委党校、市财政局、市外事办)

  (五)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抓好知识更新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等工作,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和35周岁以下的国家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培训,探索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探索在机关管理中运用ISO质量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协助单位:市法制办)

  (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建设。推荐一批优秀企业家参加MBA学习或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组织10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出国培训班;做好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的筹建工作。(牵头单位:市经贸委、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协助单位:市财政局、市外事办)

  (七)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贯彻落实《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12天;做好政府资助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工作,开展市第五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工作,组织实施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和“名师名家工程”,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协作单位:市财政局)

  (八)加快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研究制定有利于培养和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加快建设适应国际性轻工城建设要求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建设和考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整合技能人才的评定工作,加快技能人才考核方式和选拔标准的改革。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继续举办村干部文化补习班和大专学历班,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发挥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温州分校的作用,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牵头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科协、市总工会,协助单位: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市农科院)

  (九)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实施“221”名师名校长工程,举办温州市首届名师名校长论坛,通过课题资助、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出国培训、挂职锻炼、名师带徒等措施,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素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协助单位:市财政局、市外事办)

  (十)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做好新温州大学的筹建工作。(牵头单位:新温州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协助单位:市教育局、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

  三、完善机制,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十一)建立长效的人才宣传机制。在温州日报、温州电视台、温州广播电台、温州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人才宣传专栏,积极宣传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协助单位:温州日报社、温州电视台、温州广播电台等)

  (十二)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探索建立能客观真实反映干部绩效的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改革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评价方法,实行考试、考核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方式,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评价工作,在服装、鞋革等支柱产业中开展地方高级资格评价工作试点;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开展地方商务师、经营师等评价工作。(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统计局)

  (十三)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和考核制度的探索研究,扩大全委会民主提名确定考察对象工作的试点,发挥全委会在干部任用中的作用,坚持市、县党委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完善干部正常退出的各项配套措施;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助单位:市人事局)

  (十四)强化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建立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奖制度,开展突出贡献科技人才评选活动。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联系高级专家制度,畅通沟通联络渠道。建立人才住房保障制度,采取实物和货币、购买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千方百计解决人才的住房需求;努力解决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的住房困难;为各类人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跟踪服务,努力解决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

  (十五)规范人才市场建设。整合人才市场资源;建立温州高级经理人才市场和职业经理人才库;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对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制定温州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人才中介行业规范和诚信制度;筹建人才中介行业协会。(牵头单位: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

  四、搞好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资源开发

  (十六)开展非公企业“聚才兴企”试点活动。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行业、非公企业中开展“聚才兴企”试点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研究》课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的意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协助单位: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狠抓人才工作落实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市、县、乡(镇)三级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企事业单位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十八)完善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制定人才工作考核办法,把人才工作列入县(市、区)以及市直有关单位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十九)加强检查督促。对《2004-2008年温州人才发展行动纲要》2004年度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落实情况、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情况以及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