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台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规划》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四年九月六日

台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规划(2004年—2010年)
台州市经济委员会

  汽车是反映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产品之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本密集,关联度广,带动性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政府都将汽车、摩托车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行业已成为台州的支柱行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此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提升全市工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摩托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按照《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台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规划》(2004年—2010年)。

  一、台州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汽车产业不但没有受到进口汽车的严重冲击,反而出现爆发性增长,汽车生产持续大幅提速,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1、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增长期。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1年,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1980年,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1992年,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2003年,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44万辆。从发展历程上看,每上一个台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1970-1980年,汽车产量增长了1.5倍;1980-1990年,汽车产量增长了1.3倍;1990-2000年,汽车产量增长了3倍。预计2000-2010年汽车产量将增长4倍以上,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在最近两个十年呈明显加快的趋势。

  注:2010年为预计数

  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25.1万辆,比上年增长38.8%,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3年,汽车产量达到444.4万辆,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增幅达到35.2%.近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摆脱了大起大落的局面,进入了在较高基数上的平稳快速增长期。

  2、轿车生产比重不断扩大。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再创新高,累计生产汽车444.4万辆,销售汽车43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2%。 其中生产轿车201.9万辆,同比增长83.3%,销售轿车197.2万辆,同比增长75.3%。

  客车行业变化剧烈,轻型客车保持较高增长,微型客车增幅明显下降。全年生产客车119.5万辆,销售12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5.2%。

  货车增长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重型货车增幅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全年生产货车123.0万辆,销售12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0%和10.4%。

  3、汽车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诞生以来,整个产业发展从1971年起呈现曲线增长。从1999年开始,汽车工业再次以高于整个工业的速度增长。在所有工业行业中,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3年,汽车行业对工业增量部分的贡献率达38.9%.

  4、汽车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从行业规模看,按行业销售收入排序,汽车制造业1990年列第15位;1995年列第11位;2000年列第10位;2001年超过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列第8位;2002年超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列第7位;2003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

  5、汽车产业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从世界范围看,汽车工业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和重组,现已基本形成了通用、戴-克、福特、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大集团(联盟)和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3家基本独立公司的“6+3”格局,产业集中化日益明显。这9家公司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汽车市场。

  2003年产量居前十位的国家汽车生产与销售表

  6.汽车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降低,汽车普及化将成为必然。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我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9600万辆,比2002年增长21%.其中汽车保有量2421万辆,所占比重仅为25.2%,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北京、深圳及我省温州等相对发达城市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也仅为15辆左右。据2004年1月15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公布的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数字(以GDP增长8%为预测背景):到202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为2074万辆,汽车总保有量将达到15683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摩托车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1、摩托车行业概况。我国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约占世界生产总能力的40%.2003年全国摩托车总产量达1429万辆。全国摩托车生产区域已形成五大板块。其中,重庆板块生产能力居首位,超过400万辆,台州板块的年生产能力超过200多万辆。

  2、国内市场需求预测分析:(1)市场潜力看好。1993年我国摩托车产量第一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达到335.15万辆;1997年突破1000万辆,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与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均摩托车拥有量的差距仍很大。日本、泰国等国家平均每6人拥有一辆摩托车,台湾省每千人拥有423辆,几乎每两人就有一辆。2003年我国摩托车保有量近6000万辆,仅相当于每21人拥有1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一般为6-8年,全国平均每年需更新摩托车1000多万辆。我国摩托车市场潜力仍然十分看好。(2)市场需求平稳增长,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虽然摩托车的市场需求在平稳增长,但由于生产总量已超过市场需求总量,因此,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内容与方式将会更加丰富和新颖,新产品、新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3)摩托车消费市场将会出现新的特点。一是市场重点将逐步从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由于一些较大城市实行“禁摩”,加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摩托车主要市场将逐步从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广阔的中小城镇市场为摩托车行业走出困境,步入坦途打开了大门。二是市场重点将从南向北、从东向西转移。许多迹象显示,摩托车市场重点已经出现从南向北转移的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来,北方地区几个大规模市场的出现,加快了“振兴东北”这种转移趋势的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摩托车市场重点还将完成从东向西的转移。三是摩托车品种将更加丰富多彩。大城市摩托车市场的萎缩,中小城镇摩托车市场的扩张已成大势所趋,市场消费层次的变化,将提出不同的消费需求,对摩托车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将更加丰富多彩。

  3、国际市场需求预测分析。近五年来,国际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呈复苏势头,需求量每年增长约10%.其中发达国家对50cc小排量摩托车的需求平均增长30%;发展中国家对100cc—125cc中低排量摩托车的需求每年增长15%;许多欠发达国家对质优价廉的三轮摩托车需求成倍增长,这些都为我国摩托车出口提供了契机。

  欧洲市场近几年已成为我国摩托车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根据普惠制原则,欧盟市场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摩托车征收0—13%的关税,这一关税基本上是最低税率;北美市场与欧盟市场相仿,对来自中国的进口摩托车税率保持在10%以下,故入世对我国摩托车行业进军欧盟与北美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南美对我国摩托车产品征收的税率较高,一般在30%左右,非洲的关税则更高。中国“入世”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的高关税会降下来,但南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入世”方面较积极,进展较快,根据最惠国贸易条款,我国从中受益可能性还比较大。非洲国家总体上经济落后,“入世”动作相对迟缓,高关税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三)国外汽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垄断趋势增强。世界汽配企业经兼并、重组,出现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技术、产品、市场和服务等方面形成垄断,对我国汽配行业形成威胁。

  2、市场竞争重点转移趋势增强。由于西方国家汽车市场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减少,汽配企业开始重视世界汽车新兴市场。其中,中国是他们进军的重要目标。

  3、全球采购趋势增强。许多汽车巨头企业降低配件自制率,实施全球采购,加速了全球汽配市场一体化进程。

  4、备件市场、售后服务成为争夺焦点,特别是对世界新兴市场的争夺更为激烈。

  (四)国外摩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在摩托车主要生产大国和地区,配件生产主要向高档次、高科技和环保型方向发展。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摩托车工业被视为“朝阳工业”,摩配生产正在走仿制的道路,将逐步形成与我国摩配行业竞争的局面。

  2、先进摩托车生产大国的摩配制造尽管出现向国外转移的趋势,但对技术、设计等重要环节仍抓住不放。

  3、品牌、销售网络仍是国外跨国公司的市场王牌,我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摩托车产品想占领大份额国际市场尚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台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市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行业企业有25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9%.其中汽车及配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汽车整车生产企业4家,生产能力达到13万辆,年产量为6万辆;摩托车及配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有18家,年产量达145万辆,占全国总量的10%.

  (一)整车生产渐成规模,发展方向定位明确。

  汽车:台州汽车整车生产起步于1982年,浙江征远专用汽车厂(原临海挂车厂,现被浙江彪马集团有限公司兼并)进行汽车半挂车改装和挂车生产,最大年改装汽车能力达到1000辆。

  吉利集团1998年8月8日第一辆经济型轿车在临海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走上汽车制造之路。此后,吉利集团先后在宁波、上海、路桥投资汽车整车生产项目。2003年1月28日,被誉为“中国第一跑”的“美人豹”在台州路桥问世。到2003年底,吉利汽车年产量超过8万辆,占国内轿车产量的4%,其中在台州生产3.25万辆。据有关资料显示,吉利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八位,已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除轿车外,台州农用车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皮卡与SUV车(运动型多功能休闲车)生产开始起步。浙江彪马集团有限公司农用变型运输车年产量已达2.5万辆,占全国同类车型的三分之一。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已建成首期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于2004年3月18日开始生产,三年后将达到皮卡与SUV车6万辆、变速器20万台的生产能力。台州本能汽车有限公司的SUV车已投产。浙江凌田汽车有限公司是生产汽车发动机的企业,已控股湖南“江南奥拓”和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

  台州汽车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经济型轿车为主,农用车为辅的生产格局。

  摩托车:1984年临海摩托车厂“鹿城牌”摩托车的问世标志着台州摩托车行业起步。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钱江摩托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共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8家,其中椒江1家,黄岩6家,路桥7家,临海3家,温岭1家。产品从36cc到250cc共有50多个品种,其中踏板式摩托车产量占全国市场的一半以上。钱江摩托集团是我国摩托车工业的排头兵。2003年实现整车产量98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8%,销售、利润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二)零部件产品结构日趋完善,配套体系基本形成。

  台州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品格局。台州生产的汽车冷却器、刹车管、齿轮、轴承、减震器、刮雨器、方向盘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较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汽车用皮带轮、橡胶密封件、紧固件、高强度螺栓、磨擦片、离合器、传动轴、气门推杆、微型车凸架总成、汽车水泵、刹车泵、车内装饰件、空调压缩机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一定地位。目前,随着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逐步发展,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方向助力器等汽车关键部件也开始生产,配套范围不断扩大。

  我市摩托车配套体系基本完善。国内踏板式摩托车塑料配件70%产自我市,台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踏板式摩托车配件集散地。近几年,液压制动盘、起动电机等几十种配件批量出口美、法、意及东南亚国际市场。

  台州市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览表

  (三)相关产业实力雄厚,制造能力较强。

  2003年,台州完成工业总产值2544亿元,其中制造业占95%.完成工业增加值521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实现工业税收7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634多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台州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主要得益于机械及模具、塑料、橡胶、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较好配套,同时也带动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进入电动自行车生产目录企业有62家,年产量达30多万辆,形成了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互动发展的局面。

  (四)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近几年来,台州汽车需求增长势头迅猛。1998年,全市新增汽车6490辆,1999年,全市新增汽车超过1万辆,2003年新增汽车达到3.69万辆。1999年到2003年各年新增汽车的增幅分别为73.0%、39.8%、9.3%、63.5%、31.6%,年平均增幅达到41.6%.据台州市车辆管理所统计,到2003年底,全市已拥有汽车(不包括农用车)13.66万辆,平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为7.5辆。

  三、台州发展汽车摩托车行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生产规模偏小。

  台州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是依靠民资滚雪球式积累发展起来的,由于汽车工业属于规模经营类型,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因此台州汽车生产企业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大,与其它原有的汽车生产厂家的投资规模无法比拟,与国际上年产25-30万辆的规模经济要求差距较大。同样,摩托车企业除钱江集团外,其余企业目前年产量均未超过10万辆,其中大部分企业年产量在5万辆以下。

  (二)研发能力较薄弱。

  研发能力是决定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研发力量薄弱,以仿制为主,是我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台州汽车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企业获利能力小,这又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台州仅有吉利汽车研究院在进行汽车的开发研究,难以适应台州汽车业发展提高的需要。

  (三)市场准入要求高。

  对摩托车生产企业,原国家经贸委[2002]110号文件规定实行生产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对摩托车的研发要求高,许多企业达标难度较大。同样,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国家发改委第8号令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新建汽车生产企业要求投入20亿元,新建摩托车生产企业要求投入2亿元。目前,国家汽车准入考核细则即将出台,我市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

  (四)产品质量不稳定。

  与汽车摩托车行业生产快速增长相比,我市汽车摩托车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在零部件质量以及整车可靠性指标上,与国内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低价无序竞争和诚信缺失所带来的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市汽车摩托车产品的市场声誉,制约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市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行业很重视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但总体上人才缺乏,技术工人严重不足,技术力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懂管理、懂产品开发、善经营的机电复合型人才缺乏,影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四、台州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发展空间,加大投资力度,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扩大部件生产,壮大整车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汽车生产以经济型轿车为中心,以SUV和低速装载汽车为两翼,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摩托车生产以踏板式摩托车为重点,逐步扩大骑式摩托车的市场份额。将台州建成中国经济型汽车和摩托车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型汽车、摩托车之都。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台州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行业的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360亿元,摩托车行业120亿元,配件行业520亿元。

  汽车:到2010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汽车整车年产量70万辆,其中轿车年产量40万辆,皮卡车与SUV箱式车10万辆,低速装载汽车、改装车、跑车及环保节能车20万辆。

  摩托车: 到2010年,全市摩托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踏板式摩托车占全国市场的80%,形成3家年产50万辆摩托车的行业龙头企业。

  配件:创立一批关键零部件名牌产品,做大做精做强零部件,以零部件发展促进整车发展,以整车发展带动零部件发展。到2010年,汽车配件与本地整车生产企业配套率达到70%以上,摩托车配件的配套率达到90%以上。出口份额要达到10%以上,重点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到2020年汽车摩托车行业远景预测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汽车年产量达到150万辆,摩托车年产量达到500万辆。产品从低档向中档发展,建成国际性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三)战略定位:

  汽车:努力建成“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即建成路桥、临海全国经济型汽车生产基地。

  摩托车:以温岭、路桥、黄岩为中心,通过整合重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坚持国内为主,努力扩大出口。巩固踏板式摩托车生产的领先地位,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互补发展的格局。

  配件:在全市形成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特色产品区域,椒江重点发展密封件、电机等附件;黄岩重点发展塑料件、灯具等配套件;路桥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器、车架等关键零部件;临海重点发展发动机、管路等零部件;温岭、玉环重点发展变速器、减震器、方向盘、泵类、摇臂等机械零部件;天台、三门、仙居重点发展热系统、座椅、装饰件、橡胶件等配套件。同时形成“十大龙头产品”,即建成发动机、变速器、冷却器、减震器、座椅、空调压缩机、方向盘、车灯及线束、装饰件与密封件等十个龙头产品,培植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五、台州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全面提升产业。

  1、建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要高度重视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成立台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协调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行业企业座谈会,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邀请国内知名的汽车专家学者,成立专门的专家咨询机构,为我市的汽车产业提供服务。

  2、构筑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在沿海产业带和临海大田平原分别规划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提供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平台,实行分步实施,提高产业集中度。建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零部件企业创业基地、后勤保障与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一个集展示、销售、设计、研发、电子商务及各种服务于一体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中央商务区。在全市形成南北相互照应的两大产业基地。

  3、制定专门的行业扶持政策。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汽车摩托车行业发展资金,优先考虑扶持汽车摩托车产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土地、资金、用电、规费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倾斜,特别在工业用地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重点支持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汽车行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销售与服务投入,逐步整合现有整车生产企业,探索联合兼并重组之路。

  4、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多形式融资。充分发挥我市民间资金丰厚的优势,引导民资注入汽车摩托车产业;鼓励大企业上市融资,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发挥银行的信贷作用,增加授信额度,使多种渠道资金集聚到汽车摩托车产业上来。

  5、建立和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中介组织。发挥学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大专院校、大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性能。

  1、大力采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升汽车行业,尽快缩小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重点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发能力。提高汽车产品应用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水平,扩大电子产品在汽车上应用的比重,增加汽车的辅助功能,提高汽车性能和附加值。扩大采用高性能、轻量、节能、环保材料的比重,促进我市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2、引导和支持整车企业建立完善产品研发中心。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重点突破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开发与规模化生产。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进口冲压模具及焊接夹具等先进的工艺装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关键工序逐步采用机械手或机器人操作。鼓励企业加入国际各大汽车公司的开发网络,缩短开发周期,逐步提高我市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

  3、应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和引导企业建立与完善集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与服务及信息反馈为一体的现代营销体系。建立有利于集中管理、优化采购资源、降低采购成本的采购网络。鼓励生产企业与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新型业务关系。

  4、充分发挥我市相关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模具制造业的优势,大力推广普及CAD/CAM/CAE等技术,重点发展快速成型技术及高速铣削技术,提高模具制造质量,争取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发挥机械加工技术优势,为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发挥塑料工业的优势,为汽车摩托车产业提供替代产品。

  (三)坚持外引内联,拓展两个市场。

  台州发展整车应瞄准国内市场,积极开拓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零部件生产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配套率。

  1、鼓励与国外大企业合资合作扩大规模。通过嫁接外资等方式,壮大企业规模。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提高产品设计水平、质量和档次,生产出高性能价格比、适合普通百姓消费与口味的代步产品。

  2、努力扩大配套供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要与国内外大汽车集团建立起稳固的供求关系,不断扩大产品配套比重,逐步走向成套“捆绑”式供应。做精做强零部件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努力扩大出口比重与档次。重点支持汽车热系统、减震器、刮雨器、装饰件、管路,以及摩托车配件的出口,配件出口比重争取达到10%-15%.本市汽车摩托车生产厂家争取80%以上实行本地配套供应。

  3、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汽车摩托车展览会和汽车摩托车产品交易会,及时掌握汽车市场信息动态。组织企业到国外大集团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组织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到上海、沈阳、重庆等地考察合作。

  (四)培育民族品牌,扩大台州产品知名度。

  台州是首家制造汽车的民营企业的摇篮,是踏板式摩托车的发祥地。培育民族品牌,扩大民营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要在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生产出深受中国普通老百姓喜欢的产品。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努力争取将我市的浙江省摩托车检测中心升级为国家摩托车及摩托车、汽车配件质量检测中心,为提升我市产品档次,扩大影响力,确立我市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提供技术支撑。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建立台州汽车摩托车博览馆,举办相关活动,重视车的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统一,扩大知名度,树立形象,使汽车摩托车与台州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关联名词。

  3、引导转变消费理念。学习借鉴韩国等发展汽车产业的做法与经验,倡导以用“台州车”为荣的观念。对本市消费者购买台州产汽车摩托车产品,在上牌、办证等方面减免相关费用,生产企业也要对本市消费者作出适当的优惠,使“台州车”在台州内逐渐走红,促进“台州车”在全国市场的推广。

  (五)实施人才工程,培养专业人才。

  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造有利于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2、加大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采取企校合作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汽车产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争取与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开设汽车专业研究生班和本科班,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台州汽车工程设计中心和若干个全国性的汽车产品测试基地。

  3、培训熟练技术工人。吸收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实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教育经验,建立台州汽车专业技工学校或采用校企联合办校的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台州汽车产业发展对各类技工的需求。在台州学院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一批汽车专业技术人员。

  4、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兴建一批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外来人才的住房问题。同时,对外来人才的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知识更新、业余活动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