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市农委《关于马鞍山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10)》批转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四年四月十一日

马鞍山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10年)

  (马鞍山市农业委员会 二00四年四月)

  马鞍山地处长江下游的沿江江南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气候等资源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产,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紧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具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独特条件。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区,是我市农业和农村适应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我市农业和农村实现“两个率先”的现实途径。

  根据农业部有关文件和省政府《关于批转省农委〈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本规划所指的优势农产品,是指在我市的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经过重点扶持和培育,能形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

  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思路和目标

  (一)思路

  从促进新阶段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扶优扶强发展战略,政策向优势区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经营实行市场运行,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全市农民奔小康。

  (二)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优先培育优势农产品,建立特色优势区域,产品优质安全,创建知名品牌,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改造传统农业,构建起专业化、区域化,集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使我市城郊型农业的生产特点更加鲜明。将水产品、畜禽产品、优质粮油、蔬菜四种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打造成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将近郊花卉苗木区、江心洲蔬菜区、马桥生态渔业区同时建成为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基地。

  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布局,重点扶持。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是: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具有潜在的出口优势,生产基础和条件较好,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占领国内市场,进而能够拓展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如水产品、畜禽产品、“双低”油菜、蔬菜等农产品。

  (二)优先发展的6种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根据上述原则,近期确定水产品、畜禽产品(肉猪、肉禽)、优质粮油(“双低”油菜、水稻)、蔬菜、苗木花卉、速生林木等6种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优势区域,重点扶持发展,尽快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国内市场,扩大出口。

  上述优势农产品中,我市的“双低”油菜和水产品被列入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我市的水稻、“双低”油菜、肉禽、水产品等列入我省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蔬菜、肉猪、苗木花卉、速生林木等作为我市优势农产品,列入本规划。

  1、水产品

  我市地处沿江江南,水域面积广阔,所属当涂县一直以来是安徽的水产重点大县,2003年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3.9%,其中主导产品河蟹产量占全省13.6%,是安徽河蟹的主产区之一,处于农业部规划制定的优势农产品河蟹养殖出口基地的范围内。我市河蟹养殖虽具一定规模,但产品质量不够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我市实行养殖区域环境保护、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产品包装标识、标准化生产、市场建设、宣传推介,使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以河蟹为主的水产养殖正在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主攻方向:以大水面湖泊、河沟和宜渔稻田为重点,积极推广虾蟹混养、蟹鳜混养、颡蟹混养三大混养技术,以河蟹为主,兼顾发展青虾、鳜鱼、黄颡鱼等地方优势水产品。提高其苗种繁育能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开拓水产品加工,努力培育“石臼湖”牌地方特色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

  优势区域:主要建设湖阳、南北圩、大公圩优势产区,面积25万亩,该区域养殖面积占全市的83%.其中建设以乌溪为主的河蟹苗种培育1.5万亩(重点是提高苗种质量);大公圩河沟生态养殖10万亩(重点是进行资源恢复);湖阳圩、南北圩稻田生态养殖11.5万亩(重点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湖阳石臼湖围网养殖2万亩(重点是合理规划布局,协调好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水产养殖业为重点在上述区域重点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大力实施“三资”推动工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社会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使该地区迅速成为沿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水产品出口基地。

  2004—2005年重点建设大公圩马桥生态休闲渔业基地,兼顾加强乌溪、塘南蟹种基地建设,尽快提高蟹种质量。同时研究制定优势区其他区域的具体发展措施,2006—2010年重点加强这些区域的建设发展。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将水产品优势产区做大做优,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河蟹产量突破万吨,品质有较大提高,大规格河蟹比重达40%以上,“石臼湖”牌河蟹能与国内其他知名品牌相比肩。名优水产品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除河蟹外,形成具一定规模产量的青虾、鳜鱼、黄颡鱼三大特色产品。生态养殖面积达到90%以上,渔业生产与资源环境能够达到相互协调发展。重大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品出口量有明显提高。

  2、畜禽产品

  我市2002年肉食品总产量达2.7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比重达18 %.近几年来,我市在市场经济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优质商品猪、土种鸡、水禽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攻方向:按照科学饲养、规模养殖、保证质量,提高总量的要求,大力推广畜禽良种繁育技术,扶持规模养殖大户,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建立无规定疫病区,培育品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能力。

  优势区域:生猪重点建设以丹阳为中心的丹阳、博望、新市、黄池等乡镇的优势产区,形成良种猪繁育体系,加大优质猪的繁育推广力度,提高覆盖面。区域内生猪饲养量达40万头。主动迎接上海等大城市辐射,力争使我市成为优质猪供应基地。

  土种鸡重点建设以护河、石桥、大陇、塘南、乌溪、霍里、向山等乡镇为主的土种鸡优势生态养殖区,使土种鸡养殖规模有较大提高,建立土种鸡交易市场和加工厂。

  水禽重点建设以湖阳为中心的水禽优势产区,发展湖阳麻鸭、樱桃谷鸭等优良品种,建立苗禽孵化中心,组织苗鸭生产、向周边沿河、沿滩地区辐射,形成江南水禽养殖特色,加大红心鸭蛋等水禽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加工能力。

  2004年尽快启动建设丹博优质生猪生产基地。2005开始,重点建设湖阳水禽和大公圩土种鸡的养殖。2010年能够形成较强的加工能力。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在广泛推广良种生产、饲料安全、兽医防疫的基础上,优势产区的优质猪肉由目前22%提高到90%以上,产量提高40%以上。土种鸡年饲养量达300万只。水禽年饲养量达300万只。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创建知名品牌,畜禽产品安全质量明显提高。

  3、优质粮油

  (1)“双低”油菜

  马鞍山市是我省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全市油菜生产面积49.7万亩,占全省的3.3%.我市所属当涂县被列入我省沿江油菜优势产区之中,是今后五年油菜重点发展地区之一。我市近几年引进和推广了皖油系列和华皖油系列等优质品种,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较大。

  主攻方向:大力推广含油量在40-42%以上的高含油“双低”油菜品种和适用栽培技术,提高含油量和单产,降低芥酸和硫甙含量,大力推进专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搞好专收、专储、专加工,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amp;shy;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优势区域:重点建设大公圩和沿江片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当涂县大公圩、宁铜铁路以东的年陡,以及314省道以南地区,面积30万亩。上述地区油菜生产面积占全市的60%左右。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双低”化,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2-3个百分点,商品菜籽达到部颁标准(芥酸5%以下,饼粕硫甙含量45umol/g以下)。创建1个知名品牌,饼粕综合利用率60%以上。

  (2)优质水稻

  我市是传统的南方水稻生产地区,2003年被列入我省南方优质水稻优势产区。2002年全市水稻生产面积66.9万亩;产量34.2万吨,占我省水稻优势产区产量的7%左右。近年来引进了一批适宜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稳步发展潜力较大。

  主攻方向:以提高水稻优质比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现统一供种,同一品种区域化规模种植;实施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品牌建设。

  优势区域:主要建设圩区和沿江片优质水稻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当涂县大公圩、宁铜铁路以东的年陡,以及314省道以南地区,面积30万亩,占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的60%.

  2004年先期启动建设沿围乌公路的护河、石桥、塘南、乌溪四个镇优质粮油各1万亩的生产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标准化和优质化。随后建设314省道以南姑溪河以北区域和宁铜铁路以东地区基地,并重点扶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全市水稻优质率在95%以上,优质粳稻比重较2002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达65%左右;其中优势区的优质率在98%以上,优质粳稻占70%以上,培育品牌,争取扩大出口量。

  4、蔬菜

  我市蔬菜生产面积5.7万亩,产量15.8万吨,是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但是蔬菜生产面积不大,反季节大棚生产面积较小,仅占总生产面积的8%,特色蔬菜如食用菌产量只有5000吨,占总产的3%.水生蔬菜还没有得有效开发,生产结构急需优化调整。随着我市“双百”城市的建设发展和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蔬菜需求量将逐年上升,种植规模需加快扩大。一方面解决我市的市场供给,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出我市良好的蔬菜种植区位优势,供给周边城市。

  主攻方向:大力推广反季节设施栽培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名特优新精细品种,发展水生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品牌,发展蔬菜加工业。

  优势区域:重点建设城市近郊的江心洲蔬菜生产区和沿石臼湖水生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江心洲、湖阳、黄池等乡镇,面积8万亩。

  2004年首先启动江心洲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蔬菜生产面积达8万亩以上,食用菌生产面积由2000亩提高到5000亩以上,反季节棚室生产面积比重达30%.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出2-3个蔬菜加工企业,具备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

  5、苗木花卉

  根据我市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丘陵岗地资源,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着力发展苗木花卉生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主攻方向:苗木花卉重点发展种苗生产,应用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种子生产和育苗技术,引进、繁育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配套建立种苗质检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和种苗信息服务中心,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我市苗木花卉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产区。

  优势区域:选择近郊霍里、向山以及当涂县丹阳、博望、新市的314省道两侧建立苗木花卉优势生产区。面积2万亩。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在近郊区域形成具一定规模、技术含量高的育苗中心;在当涂县丹博、新市区域形成大规格种苗特色区,能够提供数量较大的多种特色花卉苗木。组建成全市性苗木花卉协会,形成完整的生产和营销体系。

  6、速生林木

  我市周边有一些大型造纸厂,纸浆需求量大,而我国在相当时期内,国内木材需求缺口仍将进一步扩大,因此结合我市一些地区土壤、气候的独特条件,快速发展速生丰产林作为工业原料林基地是非常适宜的,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这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主攻方向:速生丰产林主要以杨树(315杨、898杨、2025杨、南抗1号杨为主)、大叶榉等品种为主推广种植。建立浆纸林、人造板原料林基地。

  优势区域: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地区种植速生丰产林。主要以小黄洲、江心乡、长江干流沿线建立速生丰产林优势生产区域。面积5万亩。

  2004年首先启动小黄洲速生丰产林基地1万亩。

  发展目标: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加快林业经营体制改制和创新,通过5年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林业生产经营新格局,基本建立从林木种苗繁育到成材林生产周期性的框架体系。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三、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优势产品,建设优势产区的有效手段。实施这一手段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抓龙头企业建设。每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1-2个领头企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在优势农产品区域投资兴业的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或征用、资金配套、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龙头企业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从事优势农产品营销,利用其开拓市场能力强、信息灵敏的优势,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对优势农产品的传统品牌进行有效整合,带动标准化生产,使每个优势农产品都有一个在市场叫得响的过硬品牌。二是发展优势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协会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让这些能人成为领办协会的主力军,从多方面支持社会活动,发挥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三是加强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建设好现有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合理完善市场布局。利用产地市场基础,加强与周边大城市的大市场联结,积极发展配送、超市、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优势农产品流通。四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区优先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和服务水平。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参与和举办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充分提高我市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形象。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前提。要以国家和省安全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指导,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市的生产技术规程,将优势产区逐步建成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和统一质量标准,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为基础,打造产地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强化检测,重点在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鲜活产品率先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定期对优势产区的产地环境和产品进行抽检和监控,向社会发布质量公告。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种植业非疫病生产保护区,加强对生产过程和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全面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推广良种和成套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应用组装配套技术是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要加大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种植业方面,努力掌握前沿技术信息,搞好“双低”油菜、优质水稻、蔬菜等新品种引进研发和更新换代,建设完善良种繁育、质检和种子加工的基础设施;畜禽方面,尽快建立稳定的优质猪繁育体系,增强良禽的引进、选育和孵化能力,提高家禽和土种鸡的种质质量。水产方面,加快与沿海的对接,以乌溪、塘南幼蟹培育基地为依托,推进河蟹苗种更新工程,加快河蟹种质的提纯复壮,确保河蟹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适用技术组装水平。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推广资源,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重点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场区和示范户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项目为抓手,特色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拉动“三资”投入,推进优势产品和产区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投入的机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和论证,做好高质量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项目申报。在规划期内,我市在优势产区应重点进行下列项目建设:配合我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在优势产区重点建设农业生态保护项目;配合优势产品的优质化建设,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如“双低”油菜、优质水稻、林木等种子研发、引种、繁育、加工等,河蟹的苗种更新工程、优质林木种苗繁育工程);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非疫病植物保护区;完善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发挥其监控功能;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一批协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业科教示范工程,迅速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科技园区。在优势产区建设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突出的地方先期作为基地重点建设,力求点上突破,达到以点带区。重点建设好马桥生态休闲渔业基地、丹博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大公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江心洲蔬菜种植基地、近郊苗木花卉基地、小黄洲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六大特色基地。制定详细的基地分步实施方案,围绕优势产区的特色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市县(区)相关资金,重点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在政府宏观调控和财政资金的重点引导下,使优势区产业特点鲜明,投资环境优良。借助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和奋发有为、锲而不舍的招商精神,拉动“三资”投入到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促进“三资”资金在上述区域快速集聚,最终实现“三资”资金在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推动优势产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政策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在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深化粮棉油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对优势产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努力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用于农业建设的项目资金,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引进“三资”投入。市、县(区)财政应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投资总量,整合投资资源,集中资金办大事,特别是要研究和制定现有资金类别,如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专项、科技三项费、土地复垦和治理、农田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多项涉农资金集中、合理、有效地用于优势产品和产区建设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重点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重大成套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实施补贴政策,逐步对一些优势农产品的优质种子补贴,以及与推广重大技术有关的农业机械设备购置和生产投入品补贴。免征出口水产品生产的农业税。对优势农产品出口按照增值税的征税率进行全额退税。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农业用地补贴政策,加快农业土地的流转使用。

  减免优势农产品在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在优势产区、大型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出口环节,对优势农产品实施免费检疫和质量检验制度,对国家实行强制性免疫的重大疫病防治实行免费免疫。

  (二)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

  抓紧组建和完善各类优势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协调价格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扶持。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高规格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宣传等推介活动提供补贴,对龙头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申报并获得认证的给予奖励性补贴。市、县(区)级财政设立资金,对每年在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应对入世挑战,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套班子”的要求,责任到位,加强督查、奖惩兑现,抓好项目的落实。在推进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实施的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金融、外贸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规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