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日

  新余市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促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增强全社会抵御艾滋病的能力,根据《江西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政府负责,加强各部门合作与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谁主管谁负责,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㈠目标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性病疫情的上升趋势,降低艾滋病性病发病率。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病毒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控制在1/10万以下。

  ㈡工作指标

  到2004年底要完成的工作指标:

  1、坚决取缔违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2、完成医务人员艾滋病性病知识全员培训。全市70%以上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85%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为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5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3、全市现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及生活照顾。

  4、新余市人民医院和分宜县防疫站建立艾滋病检测初筛实验室,建成全市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系统和综合监测、实验室检测网络系统。

  5、制定有关降低人群危险行为的政策,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到2005年要完成的工作指标:

  1、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在城市达到75%以上,在农村达到45%以上,在高危人群中达到80%以上。

  2、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

  3、渝水区防疫站和分宜县人民医院建立艾滋病检测初筛实验室,能够开展规范性诊断。90%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50%的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4、从事艾滋病预防保舰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要100% 达到先培训后上岗。

  5、结合全市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县级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系统。

  三、行动措施

  ㈠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

  1、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健全采供血机构网络。到2004年底前,对所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全市实行血站技术人员和相关检测人员的全员考核,并实行采供血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依据《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对单采血浆站进行整顿。

  2、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单采血浆站购入机采血浆的情况,适时组织监督检查,对不合格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3、市卫生、药品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要适时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

  4、各医疗机构要节约血液、血液制品资源,做到合理、科学用血。规范化建设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室,严格推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5、建立举报制度,加大依法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的力度。卫生、药品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血液及其制品、诊断试剂和防治艾滋病药品的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保障用血安全。要与公安机关密切合作,严厉打击非法采集、收购和销售手工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㈡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宣传部门及大众传播媒体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每月至少刊播2次艾滋病性病防治、推广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或有关节目。

  2、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禁毒知识的普及教育。自2004年起,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品),发放率达到100%;到2005年,学生艾滋病十项预防知识正确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计划生育部门要组织基层人口学校普遍开展预防艾滋病性并促进生殖健康的教育。

  4、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及各级各类卫生医疗保健机构要开辟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品),有条件的要播放音、影像资料,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

  5、公安、司法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在押卖淫嫖娼、吸毒贩毒人员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卫生部门要依据《艾滋病宣传教育提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做好宣传材料(品)或原始资料的提供工作。

  7、各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负责本系统职工和有关人群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教育。乡镇、街道要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纳入创建文明社区的内容。

  ㈢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减少高危人群的危险行为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结合“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吸戒毒工作,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危害,降低人群高危行为。

  2、建立对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的强制检测和行为干预制度。到2004年底前,各级公安部门在依法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违法犯罪活动中抓获的卖淫嫖娼、吸毒贩毒人员送同级疾病控制机构强制检测和行为干预;司法部门要主动配合同级疾病控制机构对关押的卖淫嫖娼、吸毒贩毒人员进行强制检测和行为干预。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HIV监测和行为干预工作,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歌舞娱乐场所、美容美发、桑拿、按摩等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开展健康体检时增加HIV抗体检测项目。具有20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旅店要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一台,并接受当地疾病控制部门的监督。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在当地一些主要的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利用计划生育服务与工作网络和预防保健网络,大力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积极开展针具市场营销,推广使用清洁针具,减少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害。

  ㈣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质量

  1、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网络,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艾滋病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医、草药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舰临床诊断、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预防保舰临床诊断、治疗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采用药物和其他干预手段,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

  2、各地要根据感染和流行情况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体系,并建立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营造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的宽松环境,实施医疗照顾与关怀。

  3、卫生部门应建立性病诊疗、技术服务准入制度。整顿性病诊疗服务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推行匿名就诊,提高服务质量。到2004年底前,完成市级医疗机构性病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到2005年底前,完成县级医疗机构性病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

  4、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医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同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基金给付范围,按规定支付。鼓励开展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确需得到社会救助的贫困艾滋病患者,可由民政部门从扶贫济困基金中予以解决。

  ㈤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信息系统和评价体系

  1、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充分利用疾病控制、医疗、社区专业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监测。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系统,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将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快捷、灵敏的信息通道,提高艾滋病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2、鼓励和动员多部门、多学科的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性病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到2004年底,建立科学、合理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评价组织体系,定期对政策、防治方法和措施开展综合评估;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政策,不断调整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

  ㈥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及岗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和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舰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和管理等人员的专业培训。自2004年起,每季度由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组织考试,合格者发给合格证准予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各级党校要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策略和方法纳入培训课程。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岗位培训,进行艾滋病性病的政策制定与评价方法的学习。

  ㈦开展艾滋病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

  科技部门要把艾滋病防治研究列为重点科技研究项目,根据我市实情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科学成果,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基础性科研工作。卫生部门要扩大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该领域有关的活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及时推广应用科学的先进防治方法和措施;探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加强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能力;及时准确地分析与预测我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针对艾滋病防治措施和方法,开展经济学评价与应用性研究。

  四、保障措施

  ㈠组织领导。成立新余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工作。2004年底各有关部门、团体要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层层落实,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各级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要根据《行动计划》精神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行动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㈡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本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相关的政策,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保障。加快研究和制定高危行为人群干预政策与措施,抓紧研究和制定相关保险制度,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的保险机制。

  ㈢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机制。各级财政要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国内外援助,多渠道募集资金。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