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现就抓好200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自觉性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全省“李冰杯”竞赛中,再次实现满堂红,获得省政府表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基础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特别是干旱、洪涝和山地灾害突出,农业基础还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深化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落实发展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

  全市200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三个转变”、发展“三大经济”,以治水为中心,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突出户办工程、民营工程、业主工程,抓好“五通四建”(通自来水、通路、通电、通光纤电视、通电话,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园、建设小微水、建设文明家园),科学规划,注重质量,创新机制,典型示范,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户生存发展环境。

  (一)水利建设。坚持以小型为主、民办为主、效益为主,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抓好水毁工程修复,确保春灌用水和工程安全度汛;抓好平昌牛角坑水库、友谊水库枢纽整治等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四县(区)堤防工程建设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实施治水兴村战略,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抓好生态水保工程建设,创建大示范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促进节水增效;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2005年度计划新增蓄水5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和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5万亩,解决5万人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160平方公里,新修和加固堤防5公里。

  (二)生态建设。突出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林资源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坚持“林草牧、林果药、生态旅游结合”的模式,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狠抓政策落实兑现。搞好绿色通道、城市绿化、河流、“四荒”的治理。创新林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林业产业开发步伐。2005年度,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4.5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万亩。

  (三)道路建设。继续按照“三个延伸”的思路,加快“一小时畅通工程”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抓好干环线公路的整治和路面铺筑;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提高通达率,扩大受益面。2005年度,计划完成县乡标美油路铺筑165公里;新建农村道路300公里,硬化40公里。

  (四)农田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推行户办改土工程,年度内完成中低产田土改良利用10万亩。按照“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造厨房、厕所、猪圈)的要求,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建设户用沼气池1万户。完成稻田保护性耕作1万亩。努力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五)农机建设。继续抓好以饮灌站建设为重点的机电提灌建设和“四微”机具的推广,搞好机械喷灌、滴灌、微灌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05年度,新建饮提灌站30处500千瓦,新增提灌设备500台/6000千瓦,新增机械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两工”等新形势、新情况,搞好新阶段的农建工作,对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大的热情和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把农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建设任务。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完善服务。计划、扶贫、财政、以工代赈、粮食、气象、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建办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搞好协调统筹。宣传部门要抓好宣传报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从行政指挥为主转到抓规划、抓引导、抓服务、抓示范上来,从单纯地注重规模、声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上来,推进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进一步创新建设机制,增添活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要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劳务积累、业主负责、民办民营”,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的带动作用、业主工程的影响作用、集体工程的互补作用、户办工程的优势作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抓好项目储备、申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要尽量整合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长治工程、林业“两大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农户自办、“一事一议”、换工互助等办法发挥农民投入主体的作用,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引导业主参与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建立民营化的经营管理机制。要围绕把资源转化为资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实现权责明晰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进农户自主经营、业主带动经营、协会组织经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合作开发等形式,落实管护责任,发挥工程效益,推进产业开发。

  (三)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务求实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质量为先、效益为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要严把规划设计关,严把质量监督关,严把资金使用关,爱惜民力、财力。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要推行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要加强资金管理监督,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预决算制、审计制和报帐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抓好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综合治理,配套建设,整体推进。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不能各行其是,要紧密配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把治水、兴林、改土、修路、办电、农村能源、农机推广等结合起来。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讯建设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新村扶贫、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抓好工程建后利用、建后开发。要切实搞好抓点示范,各县(区)要建设一批具有高质量的示范点、示范片,各级领导要落实自己的示范点,积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附件:巴中市200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分配表。(略)

  二00四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