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落实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任务,特制定《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4~2008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04~2008年)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市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文化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对实现“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我市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制定本方案。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全省文化体育出版产业工作会议后,各部门在促进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各部门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200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9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部门和单位。全市广电系统,从业人员已达1100人,营业收入1700多万元;宿州新华书店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797万元,营业收入1.45亿元。二是一些文化设施已初步建成或在建设中。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主体今年年底可以完工,市体育综合训练楼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三是民营文化产业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一些民营的广告公司、演出公司、文化传播公司迅速成长,个体书店已发展到150多家,营业额已达5000万元。四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灵璧石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市内年交易额达到2000万元。萧县的书画作品已有一定规模,有一支庞大的书画艺术创作队伍,每年创作书画作品数以万计,书画一条街已形成气候,年交易额达到210万元。

  (二)发展形势分析

  未来一段时期,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特别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

  1、以泗州戏为代表的地方戏资源丰厚。泗州戏发源于宿州市,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在安徽省及淮河流域有丰厚的群众基础,五、六十年代曾晋京汇报演出。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戏、戏歌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2、动物表演艺术资源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动物表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涌现出了以埇桥区动物表演团为代表的一批发展势头好、有一定实力的艺术团体,他们依托旅游景点、固定演出场所,演出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全市上规模的动物表演团有十多家,总数过70家。埇桥区动物表演团曾二次参加吴桥、武汉两大国际杂技节和安徽省首届杂技节,参演节目均获奖,年创收已达二百万元。

  3、农民画和民间艺术发展前景广阔。萧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书画之乡,有国家级和省以上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近百人,中青年画家二千五百人。近年来,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举办画展,并成功到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进行书画交流活动,每年创作出的书画作品数以万计,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灵璧钟馗画、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也有一定基础,这些艺术资源需要认真挖掘、整理、提高。

  4、灵璧奇石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各种不同形式的灵璧奇石展,灵璧奇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进一步包装,把灵璧奇石作为一个文化名牌产品打出去,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大。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新型文化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高,需求带动作用明显,这为我市加快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的层次,提供了体制、资金、人才和观念上的条件和机遇。

  同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产业意识不强,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普遍存在;二是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总量偏低,基础薄弱;三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企不分,政出多门,行业管理不到位,企业运行不规范,效益低下;四是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五是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严重缺乏。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通过市场导向、政府规划、部门联动、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发展特色地方文化,力争到2008年初步实现宿州市文化产业产品特色化、设施现代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使之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1、总量登上新台阶。到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年增长15%左右。逐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框架,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到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初步建成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文化需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做到全市“县县有馆、乡镇有站,村村有室”。

  3、文化产业发展形成鲜明地方特点。充分挖掘皖北地区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互补的区域文化格局。灵璧、泗县着重抓好泗州戏、灵璧石特色文化产业,萧县、砀山着重抓好农民画、民间艺术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化进程。

  1、加快发展以泗州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演出业,培育民间戏曲团体,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帮助他们寻找演出市场。

  2、加快发展有鲜明地方特点的歌舞、杂技、马戏等文化产业。改组、组建、新建各种面向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按市场运作方式组建市歌舞团,办成代表宿州市文艺水平的文艺团体;积极培育和发展动物表演团,在埇桥区动物表演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自收自支的市马戏团,提高演出质量,尽快占领省内外演出市场,积极参加全国演出比赛;在埇桥区杂技团的基础上,尽快组建自收自支的市杂技团。

  3、加快发展以萧县农民书画和灵璧钟馗画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产业。继续办好三年一届的萧县书画节和萧县书画一条街;成立宿州市书画艺术对外交流展览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推销我市书画;为提高我市书画包装水平,开办书画锦盒加工厂,并尽快注册商标;筹建我市书画工艺品大市场;筹建宿州市书画艺术培训中心。

  4、加快发展以灵璧奇石为代表的观赏文化产业。有计划地开发灵璧奇石、大理石、砚石,办好灵璧渔沟、灵璧县城两个奇石展览中心,建成两个较大规模奇石展览馆,提高布展水平;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到省外、中心城市举办奇石展览,创造条件,参加国际性的展览活动;巩固、发展、壮大灵璧石鉴赏学会;出版一套灵璧奇石丛书,系统介绍灵璧奇石、大理石、砚石。争取按市场运作方式在市内建一个奇石公园。

  5、加快发展和壮大艺术培训业。把市艺术学校规模尽快扩大,2008年前扩展为中专艺术学校,并把歌舞、杂技、训兽作为艺术学校重点艺术门类;支持民间艺术培训业的发展。

  (二)适应新的需求,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1、广播影视业。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加速形成综合频道与专业频道相结合的高质量节目体系,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综合性多功能传输覆盖网络体系,数字化、自动化为主的广播电视技术体系。深化制播分离,增开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专业台,适用新技术,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积极拓展有线电视网络规模,大力开发网络多功能业务,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建立市级新闻站,在开展新闻发布、电子公告、信息传输的同时,为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可视电视系统和电子商务等增值业务。认真抓好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提高广播的常响率,使其成为广大农民获取致富信息的便利渠道。

  2、出版发行业。到2008年底,建立起以宿州市区为龙头,以北苑图书交易市场和大型图书城为中心,以社区、各县和乡镇为配合的全市出版物发行网点,综合书店、连锁书店和便民书店相互补充。新增二级批发单位6家,大型书城1家,形成国有书店和其他书店共同发展的出版物发行新格局。完善宿州市北苑图书市场,组建电子出版物集中交易市场,整顿分散经营电子出版物市场,组建室内电子出版物市场,统一管理,集中销售,形成规模。

  3、文娱演艺业。实行“文化精品”战略,加快发展泗州戏、梆子戏、坠子戏、歌舞、动物表演、杂技等文娱演艺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省内外优秀的文艺演出团体到我市进行演出;规范发展电子、网络娱乐、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的文化娱乐经营企业,并向省内外和农村市场延伸。加强艺术培训,加大扶植一批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加大对影剧院的改造工程,积极创建星级影剧院。

  4、体育竞赛健身业。培育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彩票市场,形成比较健全的体育市场体系。重点发展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建立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拓展青少年体育、农村体育、社会体育。到2008年,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2万人左右,营业额年均增长率达10%.

  5、文化信息业。建立市级新闻网站,形成以新闻发布、电子公告、信息传输为主业,兼顾电子商务、网络多功能业务拓展,为广大用户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可视电话系统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增值项目,建立以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公用电信网为基础的文化信息网,实现文化资讯上网运行。抓好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电子商务建设,以商务服务方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6、节庆会展休闲娱乐业。精心策划办好宿州市艺术节、砀山梨花节、萧县农民书画节、灵璧奇石节等重大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发展有特色、有潜力、有消费群体的社会休闲娱乐、电子游艺、歌舞业,在城市发展酒吧、茶吧、网吧、陶吧、咖啡馆、装祯室、工艺制作室等高消费型、小康型、大众型设施,加速推进社区文化下乡,强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和开发,用健康有益文化活动推动相关消费;融文化休闲经营于一体的休闲沐浴业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服务,壮大实力,促进就业,到2008年全市文娱、休闲、演艺等经营收入达2.5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

  (三)吸引各方资金,建设一批文化设施

  1、城市文化广场。完成火车站广场、雪枫广场、市府广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提高广场的文化品位,城雕、广场、城区绿化及广告等要注重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做到建设独具风格、整体协调、生态优美。

  2、市文化艺术中心。要尽快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四项文化设施要统一规划,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形成城市文化消费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

  3、建成市体育中心。体育中心建设规模72000m2,体育馆按4000座设计,建设时间2004年至2008年。

  (四)发展中介组织,开拓文化市场

  1、引导好市演出公司和市文化艺术传播中心两个中介组织,鼓励他们扩大业务,规范经营。

  2、进一步开拓乡村文化市场,建立宿州市乡村演出网络,使市、县二级专业文艺团体能经常深入农村演出。

  3、开拓省外演出市场,要把我市的泗州戏推到黄淮地区广大城乡演出;要把动物表演团、杂技团推到外省大中城市演出,增加演出场次,增加演出收入。

  4、建立健全赏石协会、书画协会、演艺协会等中介组织,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文化产业宣传力度

  市、县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文化产业发展和消费的宣传周活动,以扩大影响。市拂晓报、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设文化产业专栏,宣传文化产业的内容,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

  (二)培育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主体

  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投资原则。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扶植一批市场前景好、项目回报高、就业贡献大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对各类文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取消所有制限制,加大金融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发展银企合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或产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队、剧团、书店、体育俱乐部、体育学校,对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实行相同的国民待遇。

  (三)积极培养和使用文化产业专门人才

  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文化艺术演出单位人才管理机制,企业自主用人、员工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文艺团体要推行制作人制,演员签约制,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备人才资源。

  (四)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政府设立优秀文化奖励专项资金,奖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演出、中介有突出贡献的人。

  (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体育设施和网点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和社区规划,并确保建设用地。文化、广电、体育、出版等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到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上来,把不属于政府管理部分还给市场,还给企业,放给协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