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5.6%.现就今年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实施“6+3”工程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汇源#4机组、外环路、界沟煤矿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竣工投产。快节奏抓好宿州电厂、丰原小麦深加工、龙王庙煤矿、齐鲁——宿州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加快推进永泗和睢明高速公路、宿淮铁路、淮水北调、林浆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投资主体,完善审批手续,保证土地供应,抓紧落实开工计划。制定“6+3”工程调度管理办法,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项目论证储备。紧紧围绕“6+3”工程,进一步开发既符合产业政策又具有投资吸引力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项目的研发与策划,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6+3”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皖北煤电集团、中煤三建公司等驻宿大企业的优势,研发提报重大项目。瞄准长期国债资金投向,积极申报农田水利、科教文卫、公路交通、环保治污、循环经济等政策性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对所有入库项目,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深度可研报告,扎实做好包装、论证等基础工作,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快开发区(园)建设。完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完成京沪铁路以西4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建设,力争20个项目投产,20个项目开工。加快推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向农业开发园区发展,把园区规划与开发区统筹安排,实现道路互通,设施共享。依托祁东矿区的资源优势,积极申报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尽快形成“一区两园”联动发展格局。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区分土地类别,确保项目落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四)做好“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以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主线,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二、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

  (五)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招商。调整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吸引力。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加快实现资源、产业、市场和资本的对接。突出引进工业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利用现有企业对接一批项目,加快资产重组和嫁接改造。鼓励外资兴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板材加工、植物秸秆利用。全面放开教育、文化、卫生、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结合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方案的实施,重点推介皇藏峪、大五柳等项目,提高景区品位。力争全年引进内资40亿元,外资2650万美元。

  (六)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强化“一岗双责”,落实招商引资任务。抽调一批懂招商、会招商的人才,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常年赴外招商。加强招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招商能力。强化市政府驻外机构的招商职能,增设若干驻外招商联络处,在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招商平台。

  (七)扩大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抓好肉制品、蔬菜、水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大力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出口扶持力度,壮大出口企业群体。组织参加华交会、厦交会、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70万美元。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八)强化城市规划先导作用。以高速公路为顶点,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中心为两翼,集中力量建设“L”型城市新区,加快推动人口从老城区疏散,建设向新城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八路、高开路区域控制性详规和沱河景观带、合徐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岛规划。完成城市交通、绿化、环保、供水等专项规划,确保城市建设有规可依。

  (九)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骨干路网建设,注重打通关键节点,完成外环路、宿怀路、汴河西路建设,建成金海北路、胜利西路、濉河路、西昌北路、南外环连接线,启动高开路、淮海南路、西昌南路、张仙庙路北段建设,力争经过两年努力,基本建成宿城主干路网,提升城市通达能力。加强城市景观的营造,启动沱河穿城段治理和市府广场建设,完成运粮河水系综合治理和雪枫广场改造。

  (十)加快城市综合开发。完成市行政中心搬迁和光彩城大市场一期、银河绿苑一期、裕城花园、城隍庙商城建设,加快建设金鼎花园、国际广场、西关大街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开发竣工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

  (十一)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高起点修编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重点抓好县城建设,增强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力。

  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十二)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加快市政公共设施的资本化运作,放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垫资兴建城市路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公开拍卖城市道路、桥梁命名权、市政设施广告发布权,谋求城市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挂牌、出让制度,搞好城市新区可利用地块的整体策划和开发招商,用好开行贷款和国债资金,形成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十三)推进城市管理创新。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管理方式向综合管理转变。推进城管部门内部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定员定岗定责。将城市园林绿化、城市污水处理、市政设施维护、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全面推向市场,通过转化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实施老城区主干道精细化管理,着力在增绿、治乱、净化上下功夫。抓好主干道绿化配套和公共绿地缺株补植,扩大绿地面积。开工建设北杨寨垃圾处理厂,新建改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加快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行市区共建,启动小街小巷五年治理计划。继续强化市区交通秩序、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综合整治,推进城市“脏、乱、差”的深化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创建水平。

  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十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改善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围绕与大工业的联姻和龙头企业的配套,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抓好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建设,示范推广小区集中养殖,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突出抓好原林基地建设,壮大林业经济。

  (十五)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水平。完善提高市检测中心、县区检测站、重点产区、集贸市场检测点,创造条件开展产地、市场检测。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十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的产业化进程,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扶持砀山丰原、宿州福润、锦丰实业等省市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抢占沿海大中城市销区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十七)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劳务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健全市、县区、乡镇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将劳务中介、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有机链接起来,扩大现有劳务输出基地,发展新的就业区域。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组织化服务,力争全年劳务输出总量突破100万人。

  (十八)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农业支持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农资金。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免收农业税等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农业良种等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奎濉河治理和县乡公路建设,争取新汴河堤防加固、沱河湖洼地治理等工程尽快立项,加快数字化天气雷达工程和市人工增雨防雹指挥中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十九)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国有产权和职工身份置换为重点,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规范、彻底改革。鼓励现有优势企业通过产权置换、嫁接重组等途径,靠大联大,做优做强。对现有困难企业,稳步推进依法破产,努力盘活有限资产。加大优势企业技改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集群,深入挖掘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搞好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协调和监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二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制定民营企业投资指导目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加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民营经济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将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建立对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

  (二十一)加快推进财政、投资等体制改革。精心培植税源,扎实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实现稳定增长。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继续强化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减少、规范投资审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稳妥推进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改革。

  (二十二)积极稳妥推进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新组建机构的“三定”工作,进一步理顺经济管理职能。

  (二十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编制完成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商业和现代物流业。扶持华夏、美惠多等龙头企业,引进外地知名商业企业,优化配置商业资源。积极推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结合城市改造,打造一批商业街,提升流通业档次。加快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中介咨询、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抓好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七、全方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十四)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提高“一站式”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双项活动”格局,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政府各部门要强化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围绕大局履行职能,寓管理于服务,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亲商安商,真情服务。

  (二十五)加强社会环境的管理。深入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周边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强装强卸、乱搭乱建行为,切实净化施工环境。出台《宿州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强化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重点解决行政机关中态度冷硬、作风蛮横,办事推诿、效率低下,违法行政、吃拿卡要等问题,做到投诉一件,曝光一件。把责任追究落实到当事人,落实到责任单位,增强威慑力和影响力。加强外宣工作,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媒体曝光事件,树立正确的对外舆论导向,着力提升对外形象。

  (二十六)创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开展信用企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着力打造信用宿州。建立信贷投向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传导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八、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十七)抓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支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重点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社会关系接续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二十八)妥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做好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抓好拖欠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执法检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药品、食品放心工程,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消除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消防等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金盾工程”,构建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完成“四五”普法任务。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改革发展稳定运行。

  (二十九)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抓好宿州高专筹建和卫校新校区建设。加快建设市体育馆,启动市立医院门诊楼建设,基本建成全市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狠抓流动人口计生规范管理、优质化服务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组织好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上述重点工作,实现预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第一要务,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核心,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着力提高谋划全局的能力;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着力提高勤政廉政的能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宿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五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