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市农委制定的《芜湖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批转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分解落实,并切实抓好实施工作。

  特此通知。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芜湖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年)

  (市农委 2004年10月28日)

  一、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

  (一)基本情况

  芜湖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安徽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7°58′——118°43′,北纬30°38′——31°31′之间,西北依长江与巢湖市一江之隔,东北靠江苏省高淳县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宣城市,西南连铜陵市和池州市,东南接宣城市。土地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省控面积3393.13平方公里),市辖三县四区,28个镇(乡),593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223.8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9.22万人,乡村劳动力90.69万人。境内湖沟棋布,圩田弥望,岗冲相间,丘波起伏,丘陵、岗地、平原、水面面积之比为19∶24∶43∶14.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级抬升,海拔6-582米;土地构成,耕地86436公顷(农业区划资源调查修正数139013公顷),水面47807公顷,其中已养水面24448公顷,有林地6302公顷,园地3894公顷,牧草地7581公顷等;土壤构成,主要土壤有水稻土、红壤和潮土三大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44.2%、32.5%和3.06%.

  (二)生产现状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我市积极推行“重养抓特、压粮扩经”的战略,加快了农业区域结构、用地结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与1992年相比,农林牧渔产值之比由??68∶4∶22∶6??调整为2003年的46∶7∶27∶20,水产业增长势头最快,增加329.5%;种植业内部粮经比由57∶43调整为2003年的47∶53.结构调整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开发,苗木、花卉、蘑菇、莲藕、水果、长枣、板栗、獭兔、圩猪、土鸡、麻鸭、波尔山羊、螃蟹、青虾、珍珠等名特优稀新资源的优势得到发挥。

  2.大宗农产品生产向优质化、安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3年全市优质稻播种面积67.6千公顷,占水稻总播面积的74.5%,产量48.02万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27.7千公顷,占油菜总面积的63.4%,产量4.9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2.81千公顷,产量52.37万吨,特种和高档菜品种比例明显增加;优质专用棉花面积8.06千公顷,产量0.76万吨;水产品产量8.79万吨,淡水养殖产量7.40万吨,其中特种和名贵水产品比重大大提高;生猪出栏47.81万头,瘦肉型猪占73.1%;家禽出栏1724万只。全市农产品生产安全化程度明显提高,已成立了芜湖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新辟了多处“乐泉食品放心店”,新建了10个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陶辛“水韵”牌青虾、六郎葡萄、“香莉来”大米、方村“金丝瓜”、花桥“双丰”不落地米、籍山“九莲”蘑菇、烟墩“里口”土鸡和土鸡蛋等8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芜湖源生锅巴被列为国家级绿色食品。随着大宗农产品生产向优质化和安全化进发,农产品专业化水平亦不断提升。形成了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优质专用棉花、水产品、瘦肉型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如南陵县平原圩区40千公顷优质水稻示范片、芜湖县20千公顷“双低”油菜示范片、繁昌县三山镇区域8.7千公顷和芜湖县湾沚镇罗保等地1.4千公顷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繁昌县三山、繁阳、荻港镇等2.27千公顷优质专用棉花示范片、龙窝湖等八大水面高效渔业示范片、芜湖县湾沚镇15万头无公害生猪饲养示范片、清水、六郎镇1.54千公顷和南陵县许镇、籍山镇等大水面的优质水禽示范片等。

  3.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些区域性集中产区。一是芜湖县陶辛镇0.33千公顷无公害青虾生产基地,二是南陵县许镇、籍山镇沿205国道区域920万平方尺的蘑菇基地,三是芜湖县清水镇区域1.24千公顷的苗木花卉基地,四是南陵县烟墩、三里镇年出栏370万只无公害土鸡和芜湖县湾沚镇年出栏430万只无公害商品鸡生产基地,五是繁昌县平铺镇丘陵区域??2.78??千公顷板栗生产基地,六是南陵县三里镇10.4万只獭兔养殖基地,七是南陵县何湾镇区域1.6千公顷丹皮和葛根GAP生物药业基地,八是芜湖县方村镇年产9亿只幼蚌繁育基地,九是南陵县籍山、弋江镇区域1.2千公顷优质西瓜基地。

  4.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机制正在形成。我市有国家、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个,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96个,带动农户约15万户,连接基地约40千公顷。我市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有以优质米加工业为主业的东源、双丰、兴农集团等,以油料加工为主业的芜湖丰润油脂公司等,以优质专用棉花加工业为主的市棉麻公司和三县轧花厂等,以蔬菜加工业为主业的芜湖三山食品工业园、新欣食品厂等,以蘑菇加工为主的安南、国清、九发、土老冒蘑菇加工厂等,以畜产品养殖和加工为主业的元丰、华源、正宇集团等。

  (三)农产品生产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大而集中的区域优势,重点区域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不够,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较低;二是在结构调整中存在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忽视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区域农业结构雷同问题突出;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远远不够,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四是对有的优势和特色资源重利用轻保护;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覆盖面不广;六是科技支撑乏力,生产潜能和优势难以挖掘;七是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全面保证。

  二、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的确定

  (一)优势农产品的选择标准

  按照“总体布局,全面规划,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差别化发展战略要求,近期将确定一批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先行规划布局,实行项目倾斜和重点扶持。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标准是:

  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生产基础条件较好,通过优先扶持发展,能占领国内市场,有效抵御进口产品冲击的农产品。

  2.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或享有盛誉,具有传统优势,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渊源,生产规模较大,在国内外有一定市场,具有发展成为优质品牌潜质的农产品。

  3.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农产品。

  (二)优先发展的八种优势农产品的确定

  为确保所选择的优势农产品对提升我市农业在国际、国内或全省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根据“优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方法,在三个层面选择。一是选择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中确定的沿江江南地域的优势农产品,例如“双低”油菜、棉花、水产品(尤其是河蟹)、家禽等;二是选择在全国和全省具有比较优势和突出地位的优势农产品,例如优质水稻、蔬菜、瘦肉型猪等;三是选择具有区域生态优势、市场需求大、种养相对集中或规模成片和发展前景较广的优势农产品,例如苗木花卉、食用菌等。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近期我市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产品有优质水稻、“双低”油菜、蔬菜(含食用菌)、苗木花卉、优质专用棉花、水产品、瘦肉型猪、家禽等8种。 对8种农产品优先划分优势区域,重点予以扶持,先行规划建设,在优势产区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提高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实现抵御进口冲击、扩大出口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适应我国入世和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调整和优化我市农业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纽带,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挖掘潜在优势,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在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2.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把潜在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3.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性优势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

  4.必须实施产业整体开发,构建优势产业群体,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5.必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优化优势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

  6.必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不搞全面开花。

  7.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区域化布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8.必须推行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经过5年努力,在我市优先培育8种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创造一批具有地方鲜明特色、在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形成18个优势产区(包括8个重点产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准确捕捉市场信息,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效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

  长远目标:全面形成比较优势突出、品种结构合理、市场效益显著的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格局,使农业生产力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培育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提高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快优势产区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一)确立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依据

  确立优先发展的8种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布局,必须综合分析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和资金技术等环节,符合市场的需求性、生态的适应性、生产的区域性和效益的持续性要求,考虑产加销就近配置和统一发展的便利因素,考虑保持乡镇界限的完整性。必须把握16字,即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规模,连片开发;市场取向,区位优良;基础良好,产业领衔。

  (二)农业比较优势分析

  1.区位环境优势。芜湖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省、乃至全国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活动地点。政策上,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外向型大城市步伐日益加快,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功能上,城市辐射能力增强,市场活跃,推动农业产业向区域化和专业化发展。

  2.农业基础条件优势。气候上,我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4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250mm,年均日照时数2070小时,光热水条件俱佳;农田水利上,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5.52千公顷,占总耕地的97.7%;机电灌溉面积??82.73千公顷,占总耕地的94.6%;田、林、路、渠、电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3.农业资源地域优势 .我市农业生物种群繁多,有优质水稻、名优水产、“双低”油菜、精细蔬菜、优质蘑菇、珍禽良畜、速生树种、名特干果、历史名茶、地道药材等等。主要地域分工,中部沿江圩区粮油、水禽、水产;西北沿江洲地蔬菜、棉花、奶牛;东部岗地生猪、茶叶;西南丘岗区特优水稻、中药材、蚕桑;城郊区苗木花卉、食用菌等等。

  4.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我市农技力量颇具实力,一是市县(区)均设有农技推广中心和农技推广、植保、环保、土肥、种子、水产、畜牧站等,各乡镇都有农技综合服务系统,农产品集中产区有各种各样的种养专业技术协会,引导农户抓技术、走市场;二是全市有大专院校多个,涉农专业的资深高科技人才很多,时常可帮助及参与各级兴办农业项目和工程;三是全市已建立国家、省、市、县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起到良好科技示范作用,使我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幅提高。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1.优质水稻

  我市水稻广布沿江江南水网圩区,属水稻生产最适宜地区,具备功能较完善的生产基础。是安徽省主要水稻产销集散地,其产量、品质和知名度均居全省前例,“芜湖米市”在全国享有盛誉。2003年我市水稻播种面积90.65千公顷,总产64.03万吨,优质稻占74.5%;全市优质米加工企业490多家,常年加工优质米65万吨,销往全国各地。

  主攻方向: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单产,提高品质,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推行粮食、经济、饲用三元种植结构,科学改善和提高地力水平。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体系,扩大优质稻基地生产规模,提高综合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产业化经营,调整和建设一批上等级、上规模的米厂,积极开发深加工米业。

  优势区域:(1)中部沿江河水网圩区优质稻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中部沿江河的冲积平原,包括南陵、芜湖、繁昌县的弋江、许镇、籍山、家发、方村、六郎、陶辛、红杨、峨桥、平铺、峨山、繁阳、荻港等13个乡镇,产区土地面积174.56千公顷。2003年,本区水稻播种面积68.73千公顷,总产44.32万吨,分别占全市75.8%和81.4%.本区是芜湖水稻的集中产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水网密织,土壤肥沃,圩田弥望,平坦集中,是水稻生产最佳适宜区,种植连片规模48.5千公顷。区内有位于南陵的国家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三县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良种选繁基地。

  (2)西南部丘陵岗地特色稻米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西南部丘陵岗地区域,包括南陵县的工山、三里、何湾、烟墩四镇,产区土地面积66.83千公顷。2003年,本区水稻播种面积18.76千公顷,总产12.64万吨,其中特色稻产量7.9万吨。本区丘岗交错,水田多集中于枝状冲田,特殊的光照、土壤、温差、隔离等条件,是我市名特优稀新水稻良种繁育生产优势区域。本区特色稻米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有香稻、色稻、特种专用酒米稻、特种专用籼型优质食用软米和优质专用饲料稻等品种。

  发展目标:到2010年,两个水稻优势产区共发展优质稻95千公顷(其中西南部特色稻米优势产区25千公顷),总产65万吨,其中特色稻18万吨,商品率达65%,优质品率提高到85%;扶大扶强南陵东源集团、芜湖双丰粮油有限公司、南陵兴农优质米有限公司、南陵宏业粮食有限公司、南陵林兴米业有限公司、芜湖春谷粮油有限公司、芜湖福昌米业有限公司等省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使2一3个龙头企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一批粮食深加工项目。重点打造“芜湖大米”系列知名品牌,使“芜湖米市”成为华东地区优质米集散中心。

  2.“双低”油菜

  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把长江流域列为油菜重点建设优势产区,安徽省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前二位,沿江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75%,我市位于其中心地带。以“双低”油菜产业为突破口,增强我市农产品生产的竞争力,势在必行。我市油菜具有高含油、高产量、早上市的产品竞争优势,主导优质品种有宁杂1号、中油杂2号、中双7号、中双8号、湘油15号、两优586、陕油8号、宁油10号、秦优7号等。我市已成为全省“双低”油菜的重点产区。2003年全市油菜种植43.69千公顷,总产7.69万吨;其中“双低”油菜27.7千公顷,产量4.96万吨,优质品率63.4%.常年加工菜子油和色拉油等4.36万吨。近年来,芜湖县、繁昌县形成大面积覆盖优势,常年种植30千公顷,占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68.7%,南陵种植规模逐年增加,继续扩大油菜优势产区潜力很大。

  主攻方向:以提高“双低”油菜的含油率、单产水平、降低芥酸和硫甙含量为突破口,加快引进、推广和选育高含油率(含油率大于40%)的“双低”油菜品种步伐,推进种业产业化进程;在优势产区覆盖性推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全面实施专用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扩大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规模,使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低于部颁标准;实行产业化经营,搞好专收、专储、专加工,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优势区域:(1)中部沿江河圩区“双低”油菜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中部平原圩区,包括芜湖县方村、六郎、陶辛、红杨等镇,南陵县弋江、许镇、籍山镇和繁昌县峨桥、平铺、峨山、三山、繁阳等12个乡镇,产区土地面积168.78千公顷,油菜籽面积32.18千公顷,总产5.45万吨,分别占全市的73.6%、70.8%,平均单产1.94吨/公顷;其中“双低”油菜25.80千公顷,产量4.38万吨。由于土壤、气候、资源等优势因素,本区属油菜生产最适宜区,也是我市油菜的重点产区,具备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2)西部丘陵岗地“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西部丘陵岗地,包括南陵、繁昌县家发、工山、三里、何湾、烟墩、孙村、荻港等7个镇。产区土地面积98.46千公顷,油菜籽面积8.26千公顷,总产1.43万吨,平均单产1.73吨/公顷;其中“双低”油菜籽产量0.76万吨。本区南陵丘陵岗地区域有种植绿肥的历史习惯,近年来,改种油菜较多,并有继续扩大之势。

  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中部和西部油菜优势区全面实现“双低”化,单产水平提高30-35%,全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90%以上,达55千公顷(其中中部油菜重点优势区40千公顷),总产13万吨,油菜籽折油5.33万吨;其中高含油率的“双低”油菜9万吨;含油率提高3-4个百分点,推进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使商品油菜籽芥酸、硫甙含量基本达到部颁标准;加快改制和改造油脂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强芜湖丰润油脂公司,培育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蔬菜

  安徽是全国四大早春菜生产基地之一,我市蔬菜生产在全省具有重要位置。蔬菜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后,出口前景广阔,发展蔬菜生产潜力巨大。

  2003年蔬菜复种面积26.96千公顷(含瓜果),总产68.27万吨。我市蔬菜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蔬菜生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生产规模区域,一是以供应城镇鲜菜为主的近郊细菜和应时菜生产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将渐趋萎缩;二是以加工菜和批量商品菜为主营的沿江洲地标准化蔬菜生产区,这里有著名的繁昌三山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冷冻、腌制、脱水、保鲜等加工基地和近9千公顷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三是以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的东部(以芜湖县罗保为中心)蔬菜生产区,这里是在结构调整中新发展起来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种植“青弋江”牌蔬菜1.4千公顷;四是以生产食用菌为主的南陵蘑菇生产基地,常年生产920万平方尺食用双孢蘑菇,并配套精加工罐头厂,年生产注册品牌“国清”牌800吨、“土老冒”牌600吨、“九连”牌600吨,销往周边各大城市和省份。蔬菜资源也很丰富,有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根菜类、水生类和特种菜等128个品种。

  主攻方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积极引进和推广蔬菜优质良种和先进精作栽培技术,增加特优菜和精细菜比重,提高单位面积净产值;大面积推广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增加反季节和应时菜面积;扩大水生菜基地;积极发展食用菌基地;兴建出口速冻菜和保鲜菜加工基地,建设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和开发与国际绿色标准接轨的知名鲜菜和加工品牌;健全体系,强化管理,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和产品质量预警机制。

  优势区域:(1)西北部沿江洲地标准化商品菜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西北部沿江洲区,包括繁昌县三山、繁阳、芜湖县火龙岗、马塘区澛港等4个乡镇,产区土地面积51.79千公顷,2003年蔬菜复种面积11.41千公顷,总产26.69万吨,分别占全市的42.3%、39.1%,平均单产23.39吨/公顷。本区距芜湖市区近,交通便捷,蔬菜商品率高达96.2%.这里有1.4千公顷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省龙头企业三山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华东地区蔬菜销售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2)东部岗地(圩)无公害蔬菜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东部裘公河流域的岗地和少部圩区,包括芜湖县湾沚、陶辛、花桥、六郎等4个镇,产区土地面积46.48千公顷,2003年蔬菜复种面积4.3千公顷,总产9.94万吨,平均单产23.11吨/公顷。本区交通方便,蔬菜商品率达90.5%;尚已开发的0.56千公顷高架大棚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地,位于湾沚、陶辛镇一带区域,集约化程度高。区内已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量化学农药和无公害激素,无公害化程度较高。

  (3)中部沿河水网化圩区食用菌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中部沿漳河流域的平原圩区,包括南陵县许镇、籍山、家发、工山等四镇,产区土地面积61.10千公顷,2003年双孢蘑菇面积920万平方尺,总产6000吨。本区受惠于205和318国道,流动人口较大,订单农业已成气候,蘑菇已成为南陵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品。

  发展目标:到2010年,西北部、东部蔬菜和中部(食用菌)优势产区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优势产区蔬菜复种面积由现在的15.71千公顷发展到25千公顷(其中,西北部蔬菜重点优势产区18千公顷),总产提高到60万吨,出口优质蔬菜40万吨,同时标准化棚室蔬菜发展到16.25千公顷,占65%;建设省级蔬菜品种区域品种示范中心和种苗展示中心,从国内外引进100个以上优新品种,为优质商品莱生产和蔬菜加工发展提供品种储备,每年选育和筛选10-30个蔬菜新品种用于开发推广。以扩建的芜湖三山蔬菜市场、芜湖三山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九发南陵食品工业园区和安南罐头食品厂为龙头,其中三山蔬菜市场年交易量要达到30万吨;重点扶持新欣食品、三惠食品和安可福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加工企业,建设5-8套无公害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冷链系统;大力拓展蔬菜浓缩、脆片、保健、菜汁和添加剂等深加工,年加工1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占60%.扶持芜湖乐泉食品有限公司放心店,建设50个配送连锁经营网点。到2010年,蔬菜入超市净菜配送量达20万吨以上。食用菌(双孢菇)发展到4000万平方尺,年增30%,名贵珍稀食用菌类品种占25%,食用菌总产量4万吨,其中加工量3万吨,产值3亿元。

  4.苗木花卉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和国内以及长三角经济圈内的各大城市绿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人们对苗木花卉需求的日益增加,要求苗木档次越来越高,苗木花卉这个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市绿化苗木、地被花、盆景花、花坛花和鲜切花资源很丰富,温暖湿润和光照充足的亚热带气候适应苗木花卉的生长,发展该产业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多年来,在芜湖清水苗木花卉市场龙头企业及其生产基地的牵动下,我市苗木花卉产业门类逐渐拓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和专业市场;市(鸠江区)苗木花卉业也迅速崛起。2003年全市苗木花卉已种植4.6千公顷,年产值2.5亿元,产品已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出口海外,年创汇1300万元。该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现在除清水、鸠江等区域形成规模优势外,其他均为散状零星分布,急需把苗木花卉业这个比较优势集中起来;同时要积极拓展花卉栽培业。

  主攻方向:扩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增加鲜切花标准化栽培规模;积极开发苗木花卉组培、无土栽培和现代温室生产,应用高科技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加强引进国内外中高档苗木花卉品种和挖掘地方名特优新资源的力度,扩建无毒种苗繁育和常规种苗基地;继续扩建苗木花卉市场,扩大和完善花卉苗木市场多功能体系建设;发展一批集基地生产、示范推广、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优势区域:(1)北部近郊沿江河平圩区苗木花卉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北部近郊和芜湖县的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的平原圩区,包括鸠江区、马塘区和芜湖县清水、火龙岗等7个镇,产区土地面积43.04千公顷,2003年苗木花卉基地面积??2.21??千公顷,其中苗木1.42千公顷,地被花0.46千公顷,花坛花0.15千公顷、鲜切花0.18千公顷。本区是我市苗木花卉产业的优势主导产区,现在已种植品种有苗木类香樟、广玉兰、银杏、冬青、龙柏、桂花、蜀桧、杜鹃等,地被花菊花、金盏菊、月季、孔雀草、三色槿、短串红等,观叶盆景榉木、苏铁、榕树、七月雪、迎春花、滴水观英、榔榆、雀梅、枸骨、山石盆景等,鲜切花蝴蝶兰、一品红、菊花、康乃馨、唐菖蒲、郁金香、非洲菊等。清水苗木花卉市场及基地、芜湖精诚园林园艺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销售网点。本区有多个苗木花卉技术协会为农户做野生植物开发、高档新品种引进选育、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服务。

  (2)东南部岗圩苗木花卉优势产区:布局于芜湖县湾沚、红杨、和平3镇和南陵县籍山、弋江2镇,产区土地面积59.58千公顷,2003年苗木花卉基地面积1.43千公顷,属零星分布。这里该产业才刚起步,产区内的岗坡地应选择在6度以上的坡地上种植草本和灌丛植被,对保持水土有益,可大面积开发苗木花卉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北部和东南部优势产区新辟6.7千公顷标准化苗木花卉基地,使两区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千公顷,其中鲜切花基地面积上升到2千公顷。强化苗木花卉种子工程建设,以品种多、品种纯、品位高,赢得市场竞争;加大投入,支持芜湖欧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的三千公顷国外良种苗木花卉基地;扶持芜湖精诚园林园艺有限公司、南陵许镇龙潭园景公司等一批具二、三级园林工程施工资质企业;建好芜湖恒达(中国)花木交易城,建立大型电子显示交易系统,建立技术、资讯、商务、检疫、品种等计算机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5.优质专用棉花

  中国棉花总产量占世界的25%以上,我市属于国家和安徽省沿江高档棉优势产区,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将长江流域确定为适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的原料主产基地。棉花是高商品率作物,加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市棉花生产的基础较好,一是轮作多样,菜棉、油棉、豆棉和麦棉等一年两熟;二是品种较好,重点推广的有中棉41号、中棉29号、中杂028号、中抗杂1号、国抗棉1号、PM1560BG、CK-1、徐州553、南抗3号、皖棉10号、皖棉17号、皖棉18号、苏杂16号、苏棉10号等优质抗虫棉品种;三是集中连片,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沿长江和青弋江洲地;四是加工较多,市县均设有轧花厂和微小型棉花加工店坊;五是销售较畅,市县棉麻公司年收购棉花能力近2万吨。因此,棉花生产在我市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2003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8.06千公顷,总产7630吨,单产947吨;与国外(澳大利亚等棉花生产国)棉相比,品质的一致性仍然较差,纯度不够,“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含量依然较高,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衔接不够,中间费用较大,有时挫伤农民种棉积极性。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分品种规模种植,规范栽培模式,加强高品质棉育种,进一步提高单产。为适应纺织工业多元化的需要,近期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扩大优质专用棉基地面积为突破口,专门发展适纺50支纱以上长绒棉和20支纱以下中短绒棉的原料生产;推进棉花标准化生产,强抓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检验力度,大幅度减少“三丝”含量,提高棉花质量和纯度。

  优势区域:(1)西北部沿江洲地优质专用棉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西北部沿江洲地的繁昌县繁阳、三山、荻港等3个镇,产区土地面积45.69千公顷,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2.67千公顷,总产3097吨,分别占全市的33.6%、40.4%,平均单产??1.16吨/公顷,高出全市平均单产。本区主要集中在三山、繁阳(原高安乡区域)等镇。因广泛推行菜棉复种,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收入。该区有年加工皮棉0.3万吨的繁昌三山轧花厂,县棉麻公司常年收购棉花0.9万吨。

  (2)东南部沿河洲地优质专用棉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西北部沿江洲地的南陵县弋江镇,产区面积15.93千公顷,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1.6千公顷,总产1488吨,分别占全市的19.9%、19.5%,平均单产0.93吨/公顷,低于全市平均单产。本区生态条 件适应棉花生长,棉田基本设施建设较好,棉农经验丰富,可带动周边农户,扩大产区生产规模。

  (3)东部沿河洲地和岗地优质专用棉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东部沿江洲岗地的芜湖县红杨、湾沚、花桥等3镇,产区土地面积44.05千公顷,2003年棉花播种面积2.61千公顷,总产2636吨,分别占全市的32.4%、34.6%,平均单产??1.01??吨/公顷,高于全市平均单产。本区是农业结构调整中新兴的棉产区。芜湖县年加工0.8万吨的轧花厂座落此地,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潜力很大。

  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西北部、东南部和东部优势产区共发展优质专用棉花13千公顷(含西北部重点区7.5千公顷),总产达到2.01万吨,高品质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的原棉产量占80%以上,平均单产1.55吨/公顷;把西北部优势产区建成标准化优质专用棉基地;全面推进优质专用棉产业化经营,形成以改制后的芜湖市棉麻公司为支柱,以各县其它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一批中小企业为依托,建立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

  6.水产品

  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的70%,其出口量在我国农产品中居首位。安徽省常年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4位,我市养殖水面在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所列的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内,尤其被誉为“芜湖三鲜”之一的河蟹,闻名全国。加之,近几年全市各地把发展名特优水产品作为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河蟹、青虾、鳜鱼、珍珠和水生经济植物产品,已初步形成从种苗培育到商品生产、保鲜、加工、出售一条龙的格局。并有企业获得了河蟹等水产品自营出口权。

  我市有水面47.81千公顷,2003年全市淡水养殖面24.45千公顷,淡水养殖总产7.40万吨,平均单产3.02吨/公顷,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2.59??万吨,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9.2%.其中,河蟹主养和混养已达11.87千公顷,产量0.27万吨;青虾、鳜鱼、甲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也有了大发展,一是已注册了无公害产品的“龙窝湖水产”、“六郎水产”、“水韵青虾”等省内外闻名水产品牌。二是在养殖方式上,改变了过去人放天养现象,向精养、半精养、混养和生态养殖方向发展。三是从改善水质生态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出发,实施养殖水面环保和健康生态养殖工程,推行水产品质量检测、加工、包装、标识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了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加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市场容量。

  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农(渔)民增收,大力推进渔业组织和机制创新,提高农(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渔业的外向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大面积推广精养高产技术,全面推进粗放和半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过渡;狠抓河蟹、青虾、鳜鱼、甲鱼、细鳞斜颌鲴、珍珠等优势及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重点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种苗繁育和精深加工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出口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区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改善仅以冷冻初加工为主的落后水产加工业,完善水产品市场的综合功能,全面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改善水质生态环境,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优势区域:(1)中、北部沿江河湖泊群水产养殖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中部和北部沿江河洲圩区内,包括繁昌县三山、峨桥、平铺、南陵县许镇、芜湖县火龙岗、鸠江区湾里、大桥、官陡和马塘区马塘、澛港等10个镇,产区土地面积76.23千公顷,养殖水面10.43千公顷,占全市的42.7%,水产品总产量3.84万吨,占全市的??51.9%??;其中优势特种水产品占35%以上,河蟹产量0.15万吨。本区是我市渔业生产和鱼种繁育的主要区域,湖泊集中连片,有5.75千公顷,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的88.1%.其中333.3公顷以上的有3个,66.7-333.3公顷的有18个,66.7公顷以下的94个;所有养殖水面中精养占24.9%,养殖水平大大提高;鱼种良繁基地较为集中,鱼种塘面积1.92千公顷,占总养殖水面的7.8%.这里水产品加工业和市场初具规模 ,仅水产冷库有28个,芜湖水产品批发市场、奎湖鱼市等,年市场交易总量约3万吨。

  (2)东北部河沟水产养殖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东北部水网圩区,包括芜湖县清水、方村、陶辛、六郎、花桥等5镇,产区土地面积49.5千公顷,已养水面6.066千公顷,占全市养殖水面的24.8%.水产品总产量2.08万吨,占全市的28.1%;其中优势特种水产品占40%以上,河蟹产量0.08万吨,青虾已发展到0.67千公顷,产量400吨,尤其是陶辛无公害青虾养殖已形成规模;还有陶辛(原咸保乡区域)幼蟹培育基地、方村幼蚌繁殖基地和六郎河蟹养殖基地等。本区沟渠纵横,陶辛、咸保、万春、政和、保丰等大沟水面4.324千公顷,占全市沟渠面积60.4%,水质良好,底栖生物丰富,水流和缓,为养鱼创造了优良环境。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养殖面积增加到20千公顷(其中中、北部湖泊群优势产区12千公顷),水产品产量达8.5万吨。其中,精养面积比例由目前的32%提高到80%;大力引进水产品良种和挖掘地方特色水产品资源,使水产品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加强河蟹、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优势特种水产品开发力度,使优势特种水产品占65%以上,河蟹主养和混养面积15千公顷,产量达2万吨,青虾3千公顷;在两个优势产区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机制,狠抓水产养殖病害预防和控制,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快市级水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实现从生产环节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控。组建以城市为基点的水产供销信息网络。加快建设芜湖福瑞达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一个以深加工为主要依托的多样化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

  7.瘦肉型猪

  猪肉等肉类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市是全国皖南圩猪的主要产地,芜湖县又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发展我市瘦肉型猪生产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市把瘦肉型猪生产作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发展南陵县生猪生产基地的同时,芜湖县在元丰集团的带动下,在湾沚镇(原三元乡及其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并一举成为规模化生产基地。现在,瘦肉型猪产业按其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已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市生猪出栏47.81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占67%.目前,猪的肠衣、猪鬃、猪皮等各种较大型加工企业有5家,较大的生猪屠宰市场有4个。主攻方向:扩大生猪基地规模,进一步提高瘦肉型猪饲养比重,加大国内外优良猪种的引进和我市地方圩猪品种的繁育力度;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保安全的要求,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鼓励养殖企业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饲养,全面提高总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推广现代化屠宰方式,在我市全面建设标准化屠宰和交易市场。

  优势区域:东南部青弋江两岸洲圩和岗地瘦肉型猪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东南部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水网圩区和青弋江以东岗地,包括芜湖县红杨、湾沚、南陵县弋江、许镇、籍山、繁昌县峨桥等6个镇,产区土地面积90.14千公顷。2003年生猪出栏32万头,占全市的66.9%,其中瘦肉型猪占72.0%.本区包含芜湖县和南陵县商品猪基地的主要部分,是我市生猪集中产区,也是地方优质种圩猪的主要区域,常年存栏优质纯种圩母猪2.0万头。本区生猪饲养、种猪良繁、仔猪交易、生猪屠宰、饲料加工、皮革加工和疫病防治等7大体系较健全。其中,规模化养猪场17个,仔猪和生猪交易市场6个,屠宰市场3个,有湾沚、红杨、弋江和峨桥等4个优质种圩母猪纯繁点,还有三个10万吨级饲料加工厂。

  发展目标:到2010年,瘦肉型猪优势产区年出栏商品猪达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70万头,占生猪总出栏的87.5%;优质种圩母猪存栏达4万头。重点扶持芜湖元丰集团、芜湖东源集团等一批大中型养殖企业,使其生产规模占全市的50%以上;改进现有加工工艺,扩大芜湖正宇畜产品集团乐泉分公司猪肉制品精深加工规模,大力开发冷却肉、分割肉、直接食用熟肉,年生产低温肉制品达2万吨,创建1-2个国家级、省级瘦肉型猪产品品牌,增加市场份额;扶优芜湖城南畜禽屠宰交易市场。

  8.家禽

  我国正在加快食物结构的改革步伐,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耗粮较小的草食性家禽比重。加入WTO后,我国禽肉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低40%-50%.我市地处沿江江南,家禽向来是我市优势产业,近年来,家禽业发展突飞猛进,土鸡、三黄鸡、七彩山鸡、珍珠鸡、樱桃谷鸭、麻鸭、番鸭、白鹅、雁鹅、肉鸽、鹧鸪等优质家禽养殖已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家禽饲养量2676万只,出栏1724万只。其中,“皖禽”、“里口”、“五华山”等品牌优质禽占35%.以南陵县烟墩镇为中心的370万只土鸡饲养,已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以芜湖县湾 ?俊⒑煅畹日蛭?中心的300万只土鸡饲养已形成规模;以繁昌县繁阳、三山、孙村等镇为中心的150万只樱桃谷鸭、四川白鹅养殖成效显著。

  主攻方向: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城乡居民食物升级的要求,以“菜篮子”工程和无公害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优良家禽品种,加速保护和繁育本地特色品种,扩建苗禽基地,提高品质;全面增强品牌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养殖,走产业化路子,培育知名注册品牌;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加大家禽疫病诊断和防治力度;扶持一批家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延深加工领域,扩大出口比重。

  优势区域:(1)中部沿河湖圩区水禽重点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中部沿漳河和青弋江湖圩区内,包括南陵县许镇、弋江、繁昌县三山、繁阳、峨桥、平铺、芜湖县清水、六郎、方村、陶辛等10个镇。产区土地面积127.07千公顷,有水面13.45千公顷。2003年,全区水禽出栏985万只,占全市84.7%,以养肉鸭为主。本区水面浩瀚,鱼、虾、螺、蚌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为鸭鹅生活游牧生长的最佳适宜区。

  (2)东部岗地家禽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东部岗地,包括芜湖县湾沚、花桥、红杨等3个镇,产区土地面积39.19千公顷。2003年,全区家禽出栏230万只,其中肉鸡出栏50万只,是全市肉鸡、种鸡饲养的集中区域。其中,集中规模较大的有湾沚镇肉鸡饲养基地、春盛养殖公司、都益养殖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

  (3)南部丘陵土鸡优势产区:布局于我市南部丘陵,包括南陵县烟墩、籍山、何湾、三里等镇,产区面积66.23千公顷。2003年,全区家禽出栏460万只,其中土鸡出栏370万只,是全市土鸡饲养的集中区域。这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牧草和昆虫资源很丰富,适应家禽业的发展。土鸡最集中养殖区在烟墩镇。

  发展目标:到2010年,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中部水禽优势产区达到年出栏1500万只产量,扶持种禽场2-3个,年繁种苗禽2000万只;东部家禽优势产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商品草鸡1000万只产量,扶持种禽场2个,年繁种苗禽1500万只;南部土鸡优势产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商品草鸡1200万只,扶持种禽场2个,年繁种苗禽1200万只。

  重点培育芜湖华源禽业公司、东海禽业公司、南陵土鸡协会、繁昌禽业协会、芜湖县禽业协会、繁昌万禽公司、芜湖春盛养鸡场、湾沚肉鸡饲养基地、芜湖都益养殖公司等一批综合性家禽产业化企业。将全市90%以上家禽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争创3-5个禽类产品品牌。

  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采取的重大措施

  (一)提高认识,组织落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各级要切实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当作应对入世挑战、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基础措施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推行扶优抚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全面按照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实行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的倾斜和重视,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同时,各级政府采取鼓励政策和资金倾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势产业,设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基金,做大做强做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和产业开发。

  (二)抓好种子工程建设,全面向产品优质化进军

  抓好种子工程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是加快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基础。要把种业作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发展壮大的先导产业,加大投资倾斜力度,提高农产品种子(种苗)质量和供种能力。一是在优质稻、优质专用棉花、“双低”油菜、蔬菜等的优势产区建设完善一批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应用步伐。二是在苗木花卉、蔬菜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使优势产区新发展的基地全部实现无病毒化。三是在优势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四是在出口水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及原种、良种繁育场,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适宜优势产区发展的优良品种。

  (三)加强基地示范引导,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前提。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基地、创汇基地,逐步拓延形成产业带。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向优势产区集中。基地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无公害化管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实现良种、成套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优势农产品 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含量。一是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二是加快设施高效农业的发展,注重节水、生态农业、科学种养先进技术、优势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实用技术开发和应用;三是选择在重点优势产区建设完善以“绿色证书”等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

  (五)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农村流通网络体系

  健全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是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是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现代化产地批发市场,增强服务功能;二是层层建立以农民流通和专业技术协会为纽带的农村流通中介服务体系,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三是在条件较好的优势产区,优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与农网联网运行;四是积极应对国内外歧视性反倾销、反补贴及其它限制措施,切实维护保障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五是建立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进出口预警系统。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手段。一是在优势产区选择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重点扶持;二是对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大型企业兴办农产品深加工,激发他们进驻优势产区发展规模经营;三是创建新机制,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基地与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关系;四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五是坚持走“特色+规模+品牌”的路子。

  (七)加速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推进龙头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对省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的力度。集中财力,选准项目,对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技术进行引进,以此带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提高。扶持农业技术推广、设计咨询单位的发展,提升其科技服务水平。

  (八)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推行优势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

  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检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成败的重要标尺。一是加大动植物检疫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逐步实行农业生产的全程控制,确保种子、种养、收获、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的全程监控;二是全面宣传和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措施,在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建设一批无公害生产基地;三是建立完善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优先在优势产区建成若干片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四是在优势产区建设和完善综合性监督检测机构,加速扩建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建设若干个转基因产品安全检测与评价中心,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除本规划涉及的8种农产品外,有些产品如茶叶、奶牛、羊等在全市种植、饲养的范围也较广,尤其是水果、干果、獭兔、波尔山羊、珍珠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形势也相当好。但是考虑其规模较小,与外地比,比较优势不突出,近期暂不做专项规划。没有纳入本规划范围的地区,要本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思路、原则,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措施,推动本地优势农产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