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加快现代流通业强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流通业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

  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流通业发展较快,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我省流通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流通体制滞后、企业规模偏小、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国内分销市场的全面开放,流通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较快,消费需求旺盛,具备了发展现代流通业的良好条件。紧紧抓住机遇,加快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尽快把我省建设成为现代流通业强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带动和促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流通业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推进流通现代化为主线,以增强流通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培育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完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水平,提升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目标。到2010年,全省流通业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3%以上;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达到10个,过300亿元的达到4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流通知名品牌企业达到10户;连锁经营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社会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降至12%左右,构建起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竞争力比较强的现代流通产业体系。

  (三)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政府通过制定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引导现代流通业发展。企业按照市场导向,自行决策,自主经营。

  2.统筹协调、互动发展原则。树立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意识,注重流通业与工业协调互动,形成配套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重点突破、规范运行原则。现代流通业涉及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等多个方面。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做到高标准起步、规范化运作、规模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人才兴企、技术先行原则。加强现代流通业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加快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实现流通业跨跃式发展。

  5.以人为本、扩大就业原则。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根据不同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合理规划和推进网点设施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业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岗位。

  三、工作重点

  (一)做大做强骨干流通企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流通领域大企业的意见》(鲁政发[2005]58号),加快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省里重点抓好15户流通大企业和30户重点连锁经营企业、商贸物流配送企业和现代批发市场的培育。引导大型流通企业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理念,突出主业,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深化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母子公司关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打破行政区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限制,以产权为纽带,推进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凝聚力。

  (二)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大力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突出抓好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市场,努力实现全省流通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由经营日用消费品为主向经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重的大流通转变。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拓宽经营范围,在搞好日用品、食品零售和餐饮连锁经营的同时,加快向生产资料、文化用品和家政服务等行业拓展。拓宽经营区域,引导连锁企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定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引导投资方向。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推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资源整合,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优化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加强配送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物流资产分离出来,发展物流产业。建设一批依托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多功能、高层次、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物流中心,打造连接省内外市场的物流基础平台。

  3.加快传统批发市场改造升级。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展经营范围,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市场经营业户向公司制企业转变。加快建立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金融结算、商品检测、物流配送、网上交易、加工服务等服务体系,提升市场现代化营销水平。

  (三)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依托大型骨干流通企业,着力构建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体,服务全省、辐射省外、连接国际市场的新型流通网络。

  1.构建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点构筑农产品购销网络、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发挥供销社作用,调动各市场主体积极性,共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乡镇和重点村发展连锁经营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到2010年年底,农村连锁超市覆盖省内全部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标准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扩大农产品超市经营。2.构建城市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便利店、餐饮网点、标准菜店、废旧物资回收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创建“社区商业示范单位”活动。加快改造传统社区小型商业网点,搞好新建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加快建设一批集购物、餐饮、休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商业网络,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质量。鼓励骨干企业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完善服务功能。

  3.构建、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市场运行监控,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完善监测制度,及时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市场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应急调控反应机制,完善市场运行预警体系和重要商品市场预警系统,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比照国家重要商品调控模式,建立省级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升食品流通、餐饮企业卫生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建立无害化处理制度。

  (四)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以扩大消费为主线,以餐饮业、住宿业和会展业为重点,推进商务服务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餐饮业要继续做好酒家酒店分等定级工作,加大鲁菜品牌重塑、菜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力度,突出鲁菜中华美食特色,形成一批适应消费需求的骨干餐饮企业。住宿业要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注重大众型和经济型饭店、旅店发展,注重引入现代管理和连锁经营模式。会展业要以济南、青岛为龙头,打造会展平台,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展示、交易博览、品牌发布、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培育一批招展、组展、办展能力强的骨干会展企业。重视发展租赁业、典当业、旧货流通业和夜间休闲消费。重视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业,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到2010年,争取全省有10家餐饮企业和10个展会进入全国餐饮和展会百强行列,5家住宿连锁集团进入全国50家跨区域住宿连锁集团行列。

  (五)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研究制定社区商业、农贸市场、重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建设等专项规划,做到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加强交通、通讯等现代流通业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重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及物流园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支持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改造整合现有流通资源,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开发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全面提高流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骨干流通企业要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连锁、物流企业要在商品购销、物流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积极稳妥地推行电子商务。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为加强对现代流通业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现代流通业指标考核体系,定期研究解决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协调、制定和落实推进现代化流通业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联席会议由省经贸委牵头,省发改、财政、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监、交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省经贸委负责日常工作和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协调调度,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事项。各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建立完善相应机制,共同推动现代流通业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扶持。省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省财政厅会同省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落实连锁经营企业的税收政策;省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负责落实简化连锁门店登记、注册、办证手续的政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文化、烟草、盐业等部门负责落实连锁企业经营专营、专卖商品的政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按照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现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执行,对国有流通企业形成的政策性历史挂账,要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分年度处理计划,逐步予以消化。为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配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所需进口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所需国产设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所需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全面落实国家、省政府已出台的扶持流通业发展政策的同时,省财政视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重点流通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与人才培训。支持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服务功能较完备、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发展连锁经营,尤其是城市社区、农村营销网络的建设。配合国家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和“社区商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支持全省重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市场运行三大监测平台建设。各市政府要对社区超市、便利店、标准菜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商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搞好配套服务。加强流通业法律法规建设,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研究制定流通业经营服务及相关商品质量标准,完善标准化体系,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做好名牌培育工作,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流通企业名牌。加强流通人才队伍建设,多形式地对流通企业法人、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引进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商业信用体系,促进现代流通业健康发展。

  (五)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加强综合监管,保护公平竞争,保护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取消不利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严格规范对企业的规费和税收征管,杜绝部门间重复检查和重复收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打击商贸欺诈和品牌侵权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为建设现代流通业强省创造良好环境。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