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

  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城市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大幅度提升全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创建一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型企业,延伸和拓宽以冶金、焦化、电力、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为主的产业链;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基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全面整合、构建废物再生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率,基本形成全市循环经济的主体框架。主要指标如下:

  (一)经济社会综合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30%以上;万元GDP水耗下降15%;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继续保持2%以上的良好水平。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5%,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三)社会再生资源利用指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率(中水回用率)达到30%,废纸、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金属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环境指标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汾河太原段和市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三、实施“123456”战略,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基本框架

  (一)建成10个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型企业

  组织一批能耗、物耗、水耗高和污染排放重的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资源、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完成太钢日元贷款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煤气化焦炉干熄焦和厂区废水回用项目及一电厂、二电厂锅炉烟气脱硫和废水“零排放”工程等一批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把太钢、太化氯碱分公司、煤气化、一电、二电、西山煤矿总公司、太重、晋机、刚玉和双喜轮胎等10个重点企业建成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水耗、单位工业产值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全市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二)建成20个废水“零排放”企业

  实施焦化行业以及太钢、一电、二电、煤气化、东山煤矿、西峪煤矿等一批年排水量30万吨以上企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努力建成20个废水“零排放”企业,焦化行业全面完成废水治理与回用工程,焦化废水实现闭路循环。

  (三)建成30家清洁生产企业

  以焦化、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对20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30家,使能源、资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重点行业逐步达到或接近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四)开展4个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思路,推进生产要素快速集聚和优化配置,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严格筛选入园项目,科学构建产业链,建立种群共生、网络耦合的生态工业体系。通过物流、能流、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信息系统集成,实现物质的合理流动和能源、水资源的梯级利用,达到园区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新区、经济区、不锈钢园区、民营区要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力争到2010年底建成生态工业园区。

  (五)提升5大传统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

  1、煤炭行业。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全面提升煤炭资源整体开发水平。到2006年底,全市煤矿数量减少30%以上,实施整合后的煤矿实现壁式开采,采区回采率达到70%以上。以西山煤矿总公司为重点,积极拓展和延伸以煤为主的清洁能源和废渣综合利用产业链,充分利用煤炭开采、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中煤和煤矸石资源,按照“就近消化、减运减污”原则,完善中煤、煤矸石——发电和煤矸石、粉煤灰——水泥、环保建材产业链,完成西山白家庄矸石电厂、古交矸石电厂建设,新建2—3条年产1亿块以上的矸石制砖生产线;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

  2、焦化行业。大力推进焦炉煤气、余热发电等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100%.全面完成焦化企业化产回收设施建设,实现化产回收、煤气和废气余热的充分利用。整合焦化企业产品资源,提升焦化产业的产品结构,焦油回收率达到100%.

  3、冶金行业。努力扩大不锈钢工业园区生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品种,延伸不锈钢产业链。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在阳曲、清徐发展金属镁和铝材深加工产业,推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4、电力行业。充分发挥火电厂的蒸汽和用电优势,在一电厂、二电厂周边地区鼓励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无污染的粉煤灰、炉渣和石膏等新型建材加工生产项目,力争用5年时间,使电厂粉煤灰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5、建材行业。进一步加大取缔实心粘土砖工作力度,市区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同时逐步向三县一市推进,为新型环保建材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利用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生产新型建材,积极开展水泥行业复合水泥生产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冶金废渣和粉煤灰、炉渣的掺入量。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六)构建六大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1、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体系

  全面完成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及城南污水处理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宾馆、写字楼、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及新建住宅小区建设中水回用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体系

  积极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完成东山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量达到1000吨/日,建设河西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筛选和综合利用设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3、建立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

  组织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1000个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点,初步实现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橡胶等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对现有再生纸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一批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积极扶持废家电、废电脑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业链。

  4、建立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体系

  结合天然气入并工程,积极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全面整合居民用气、工业用气,逐步实现能源合理配置。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发展户用沼气池2500个,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个。

  5、建立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

  建设太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处置能力达到2.5万吨/年,使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利用和安全处置。

  6、建立绿色消费体系

  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培养绿色消费需求,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社会绿色消费体系。积极开展“绿色超市”创建活动,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环境友好产品。

  四、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循环经济投资机制

  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与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拓展社会投资渠道。各级财政要加大循环经济建设投入,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链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给予支持。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依托科研院校,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开发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节能节水、无废少废工艺以及废物再生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重点抓好煤炭深加工、矿井回采及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技术进步对发展循环型工业的贡献率。

  (三)加快对外开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资金、人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依托中意合作“工业能效项目”,开展钢铁、电力、焦化、水泥以及工业锅炉等耗能重点行业和领域能源效率研究。用国际先进标准对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及产出情况进行全过程审计,提出各行业提高能源效率的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为开展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交易提供项目储备,逐步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水平。积极开展中日合作一电厂钠碱法烟气脱硫项目研究,努力实现电厂烟气脱硫与硫酸生产的产业链接。

  (四)发展中介组织,完善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循环经济研究和技术推广,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定期公布环境友好技术目录和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太原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组成员由市发改委、经委、环保局等21个市直部门及三个开发区一把手组成,负责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组建太原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全市循环经济规划、计划和重点链接项目及各项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负总责,要把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

  (二)统筹规划,科学指导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尽快完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15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市环保局牵头,提出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组织完成全市环保产业发展专题规划、重点企业循环经济专题规划编制;市发改委牵头,提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优化区域布局专题规划;市经委牵头,提出全市清洁生产专题规划、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专题规划;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提出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专题规划;市煤炭局牵头,提出全市煤矿回采专题规划;市建管委牵头,提出全市建筑节能专题规划;市水务局牵头,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专题规划;市科技局牵头,提出全市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发展规划;市农业局牵头,提出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市市容环卫局牵头,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规划;市统计局牵头,提出符合太原实际的发展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市供销社牵头,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

  (三)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改委要积极争取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资金支持;经委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指导和监督;建管委、规划局、市容环卫局、市政局、水务局要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循环经济资源化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国土资源局、煤炭局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煤矿开采的指导和监督;农业局要加强对循环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财政局要确保发展循环经济财政资金的落实;科技局要积极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物价局要加快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要认真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环保局要做好循环经济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危险废物资源化及安全处置系统建设的监督;供销社要做好废塑料、废金属、废橡胶、废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四)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广泛宣传我市资源形势,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法规,弘扬节约文明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把节能、节水、节材、垃圾分类投放、少用一次性产品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00五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