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大力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能耗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都得到较好转变,以较低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同时,农业和城市的节水工作效果明显,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也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压力。一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小。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0%,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力不足。二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冶金、电力、酿造、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资源消耗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三是资源消耗存在粗放、浪费现象,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四是资源利用率偏低,影响了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资源的“减量使用、合理使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建立起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并通过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使企业及社会各界形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的机制。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紧缺矛盾,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全面实现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构建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资源节约,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积极动员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环保、再利用意识;组织全市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加大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力度;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法律规范、舆论宣传、全社会参与的资源节约机制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管理、舆论等手段,强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

  2、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提高资源开采产出率、资源消耗利用率和资源再生回收率。

  3、坚持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原则。各企事业单位要把资源消耗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大力促进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并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约自觉性。

  4、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的原则。通过广泛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发展高效、低耗、环保产业和产品,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形成社会、区域、企事业单位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到2007年,各项指标与2004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9%,由1.04吨降到0.95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6%,由151吨降到127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75%提高到7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49;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由148万元提高到160万元,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由19.20公顷降低到17公顷以下。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考核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

  到2010年,各项指标与2007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18%,达到0.78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3%,达到11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200万元以上,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到13公顷以下。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资源开采、加工、消耗类企业基本建成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建立完善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园区循环利用、回收再生体系;公众节约意识进一步加强,形成良好的节约、环保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

  到2020年,各项指标与2010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30%,达到0.55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41 %,达到6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350万元以上,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到8公顷以下。建立起完善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观念先进、消费方式科学、资源消耗持续降低、循环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工作重点。

  1、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二是资源利用环节。以节约降耗为重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废弃物利用环节。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提高“三废”利用率;四是社会消费环节。树立全民节约、绿色消费观念,健全废弃物的合理回收、再生、处置体系。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等资源节约建设。重点加强合同能源管理、用水定额管理、原材料消耗管理、土地保护和集约使用管理、矿山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开采准入制度管理。做好法律法规及节约知识培训、建立健全考核统计制度、发展新能源及环保产业、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推广散装水泥及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二是重点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协作,把尽可能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废物零排放。积极开展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育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3、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做好资源节约工作。合理开发煤、水、岩盐、石膏、河沙、石灰岩等主要矿产资源,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特别是石膏资源的利用率;突出抓好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的节煤、节电、节油、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工作,要盘活闲置、低效存量土地,提倡工业、住宅、公共建筑节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二是做好清洁生产工作。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工使用,到制成品及废弃物产生实行全过程源头控制管理,制定消耗定额,健全回收渠道,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到基层和个人,努力实现降耗、减污、增效,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育2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三是做好综合利用和回收再生利用工作。牢固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废弃物—找途径—再利用—见实效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健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四是做好十大类重点技术推广工作。要把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附后)确定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认真抓好落实。通过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市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余热再利用、秸秆发电(汽化)等高效节能装备工业的发展;五是做好典型引路工作。通过开展争创节约型城市、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单位等活动,培养典型示范,推广典型经验,促进节约型社会工作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六是做好体系和机制建设工作。在社会层面,通过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宣传发动,建立公众参与体系;在管理层面,通过法律规范、政策拉动,建立评价考核和回收利用体系;在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层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建立节约奖惩和创新利用体系。在不断完善“三层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起配套联动、节约增效的运行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观念更新,理清发展思路。

  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科学认识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大、轻内涵发展,重眼前局部、轻长远全局的思想观念,切实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倾向。要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加大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资源消耗重点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本辖区、本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各级机关及资源消耗重点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农业方面,要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作物秸杆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业方面,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消耗、无污染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工电器、非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酿造等八大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节能降耗水平;流通和服务业方面,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低资源消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搞好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等工作,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环保高强建筑材料和道路建设材料,做好废渣替代、污水处理、余热利用、废气净化等工作,努力形成节能型、环保型社会服务结构和消费生活方式。

  (三)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节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以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作为企业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健全内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管理、项目招标、对外合作、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重点开发应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配套链接、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有毒原料替代、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设备和工艺。要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要评估内容,限制、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鼓励支持低耗环保型项目建设。

  (四)强化执法和管理力度。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能源、水资源和环境影响论证评价制度,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管理制度,用能设备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要按照集约用地要求,落实经营性土地定额、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按照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审批矿业权。要加强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健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为鼓励节约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市里将筹措资金,重点扶持节约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对获得省级以上认定的节约成果及项目予以奖励。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扶持政策,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开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齐鲁资源节约行”和“泰安资源节约行”等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起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工业、农业、商贸、建筑、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劳动等部门,要积极利用宣传媒体和教育优势,把节约、环保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群团聚集优势,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和实践活动;新闻、出版、影视、广播等单位,要重点做好法律法规、知识观念、方针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引导全民的绿色消费、文明消费、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泰安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泰政办发[2005]29号),齐承芳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委等二十九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起领导分工、责任明确的具体工作措施。要建立工作分工推进制度,各部门负责本系统及所属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的重点推进工作,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具体推进工作。同时,建立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要相互配合,按照本《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奖惩,层层抓好落实。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五年十一月十日

  附件:

泰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

  一、节约和替代技术

  ——洁净煤技术

  以新汶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等企业为主,重点推广煤炭洗选加工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等技术;以泰山集团为主,重点推广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市经贸委、科技局)

  ——以泰山玻璃纤维公司为主,重点开发推广玻璃钢玻璃纤维替代技术。大力开发应用玻钢门窗、型材、采光板、拖盘、管道及玻璃纤维壁纸、隔热织物,汽车内饰织物等新产品。重点应用推广蓄能发电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泰安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建设。以泰和集团、大汶口石膏工业园为重点,大力开发天然石膏、化学石膏的应用替代新技术、新产品。(市经贸委、科技局)

  ——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技术

  以新汶矿业集团、市公交公司和中石油、中石化泰安分公司等企业为主,重点推广洁净煤、天然气替代燃料油技术、甲醇和乙醇替代汽油技术以及过程能量优化、燃油添加剂等节油技术。(市城建国资公司、建设局、交通局)

  二、节能利用技术

  ——节电技术

  以煤炭、冶金行业和办公写字楼、宾馆、学校、医院等为主,重点推广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高效电动机、高效电光源及镇流器技术以及输变电网系统等先进节电技术。(市经贸委、建设局,泰安供电公司)

  ——节能装备技术

  重点开发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余热利用、农林废弃物汽化(发电)和高效节能装备技术,推动我市装备业的技术提升和规模化发展。(市经贸委、科技局)

  ——多联供技术

  在电力、冶金、建材、建筑等行业重点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推广热电冷联供和热电煤气三联供等多联供技术。(市城建国资公司、建设局、经贸委)

  发展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电,并将发电之后的废热用于制冷、采暖和生活热水等多种能源供应,建立靠近用户的能源多联供系统。(市科技局)

  ——余热余压回收技术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重点推广75吨/时及以上等级干法熄焦技术、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技术、转炉煤气回收技术、通用燃烧优化控制技术。(市经贸委)

  以泰山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加快柴油机尾气制冷技术的开发应用及系列产品的研制。(市经贸委)

  ——建筑节能技术

  重点推广多层保温窗、外保温复合墙体、热量分户计量及控制、供热管网平衡及自动调节技术、高效照明系统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推进建筑节能技术产业化。(市建设局、城建国资公司)

  三、节水开发利用技术

  ——节水工业技术

  重点推广节水工业设施设备、循环利用技术;推广低耗水工业技术,限制高耗水工业技术,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以上。(市水利渔业局、经贸委)

  ——节水农业技术

  在全市普遍推广防渗和低压管输水技术、粮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技术,逐步取消大田漫灌,使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市水利渔业局、农业局、林业局、经贸委)

  ——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快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大汶河及城市主要河道的梯次储水综合利用工程。在城区或有条件的乡村建构雨水收集系统或设施。(市水利渔业局、建设局)

  ——积极推广采用成熟的中水回用技术及企业污水处理技术。(市建设局、环保局)

  ——非常规水替代技术

  以煤炭生产企业为主,加强矿坑水利用技术和工程模式推广,实现非常规水的合理利用。(市行办)

  四、节材推广技术

  ——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与利用技术

  大力推广新型框架建筑结构体系和新型墙材,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磷石膏等工业废渣和黄河淤(泥)沙等为原料生产新型材料,加快发展各类轻质高强、功能优良的板材,重点发展复合保温墙板、砼空心砌块等新型墙材。(市建设局、经贸委)

  ——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鼓励选用可再生的材料及产品。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筑品质,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市建设局)

  五、节地推广技术

  ——土地节约与高效利用技术

  重点推广立体建筑和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筛选和推广一大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包括工业项目多层建筑、立体高层住宅建设及果蔬、园艺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化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等技术。(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

  ——废弃地再利用技术和模式

  在矿区重点推广塌陷地处理、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实现塌陷地资源的再利用和对耕地资源的替代;加强荒地综合开发对耕地替代技术的推广。(市国土资源局、科技局)

  六、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以新汶矿业集团、惠普矸石电力公司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为样板,积极开展矿山“三废”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努力做到矿山尾矿、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积极发展尾矿制砖、废石充填采空区,解决尾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市经贸委、环保局)

  ——推广成熟的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及新型材料等矿山“三废”综合利用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市经贸委、国土资源局)

  ——煤井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

  以新汶矿业集团、海力实业集团等煤炭企业为重点,采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开展高效集约化生产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市科技局、行办)

  ——引进、采用先进技术,做好我市地热资源的开采利用。(市国土资源局)

  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推广大容量煤矸石、煤泥发电技术、全煤矸石一次码烧生产空心砖技术、高附加值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市经贸委)

  ——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技术,重点推广压缩天然气(CNG)等汽车替代燃料,利用现有加油站网络实现油气合站,实现商业化运作,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的目的。(市经贸委、城建国资公司)

  ——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以办公写字楼、宾馆、学校、医院等为主,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日光设施温室、太阳能热水工程等技术。积极推广绿色照明技术,做好城市照明太阳能利用系统建设。(市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

  ——利用我市山地优势,大力推广风力发电技术。(泰山管委,市国土资源局、林业局)

  加快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大力开发风力发电装备。(市国资公司)

  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重点推广废橡胶、废塑料、废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和处理的实用技术。(市供销社)

  ——生物质能技术

  以新泰、肥城境内重点企业为依托,推广农林废弃物汽化技术、桔杆沼气技术及发电技术。(市农业局、科技局、经贸委)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推广垃圾收集、运输、分拣筛选设备,垃圾焚烧供热或发电的工艺设备,逐步建成一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处理场。(市建设局)

  九、循环生产示范技术

  ——工业领域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工艺技术。重点推广 “煤→电→建”等循环生产示范技术,积极开发应用余热余气发电技术,串级供水、生产用闭路循环和零排放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市经贸委、科技局)

  推广新汶矿业集团地下煤层气化技术,积极开发煤变油、煤层气发电、煤化工产品等循环利用技术。以大汶口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进行盐化工相关系列产品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市经贸委)

  ——农业领域

  以小麦秸秆、鸡粪等种养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食用菌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纤维进行膨化、疏松、消毒、杀菌,生产膨化饲料。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养畜→造肥”和“林→沼→果”等循环利用技术。(市农业局、科技局)

  大力发展以有机食品、蔬菜为重点的生态保护推广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治理面源污染。(市农业局、科技局、环保局)

  ——散装水泥推广技术

  加快散装水泥的生产、储存、运输、供应、使用一条龙的服务管理建设和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应用,形成快捷、高效的循环利用体系。(市经贸委)

  ——现代物流推广技术??

  重点推广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技术,加快全社会及企业两个层面的现代物流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市经贸委、供销社、交通局

  十、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评价技术

  ——加强节能监测(监察)中心的能力建设,购置先进的节能监测仪器和设备,提高其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监察)的能力。(市经贸委)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服务新机制,不断拓宽节能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及监测设备、工艺、技术,提高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水平和监控能力。(市经贸委、科技局)

  ——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监察),逐步提高为企业、机关和学校等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市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