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及相关单位:

  为规范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依据市政府67号令等文件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现印发给各单位,请遵照执行。

  在试行中有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办,联系人:石宇良;电话:83978749;电子信箱:shiyl@beijingit.gov.cn.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验收规范(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验收管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质量,依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7号令)、《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市政府第163号令)、《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信办发(2004)39号)及本市有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各部门、各单位使用政府财政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项目验收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 项目验收包括软件测评、信息安全测评和用户验收三个部分;测评和用户验收应在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的半年内相继实施,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应在用户验收前完成。

  第五条 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分别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相应测评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软件测评或信息安全测评未通过的项目,不予验收,不得投入运行。

  第六条 用户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组实施。验收组应由建设单位代表、市电子政务总体组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用户验收同时应有项目批准部门(含涉密系统批准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七条 验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含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以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通过评议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用户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及升级等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验收组应广泛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验收完成后10日内将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报市信息办、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重大项目需要报主管单位审核,主管单位对验收结论提出审核意见并书面批复。项目验收后,建设单位应10日内在全市电子政务管理服务平台上更新全市电子政务项目库中本单位项目的相关信息,作为计划和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承担方和项目负责人信用评价的依据,并在网上公布验收结果。

  第九条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整改后再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三种。按期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的,视为“通过验收”;目标或任务基本完成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但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视为“整改后再验收”;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验收”:

  1.未按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

  2.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3.擅自修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4.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做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第十条 需要整改后再验收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接到通知六个月内整改完毕,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方和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承担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

  第十一条 项目开发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参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担方、验收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应分别对各自所出具的验收资料、报告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中止或取消其继续承担北京市电子政务项目和项目测评及验收工作的资格,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与被验收项目技术成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