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据《连云港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区人民政府每半年向市政府汇报一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年终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第三条 各县、区应当加强基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网络建设。县、区民政部门要有2名专职工作人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至少要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低保对象100人以上的镇政府至少要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由各级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社区居委会具体分工负责。

  (一)市民政局负责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其职责是:

   1.负责向市政府汇报有关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2.负责制定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面有关政策规定、规章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

   3.负责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

   4.负责指导县、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5.负责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有关行政复议工作。

   6.接待处理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咨询、来信来访。

   7.完成市政府交办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

  (二)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其职责是:

   1.负责对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上报的申请保障对象的审批和定期复核工作。

   2.对审查后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指导、督促、检查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并负责对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

   4.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动态管理机制。

   5.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6.组织、协调、指导本辖区内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帮困活动。

   7.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统计汇总。

   8.负责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有关行政复议工作,并接待处理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面的咨询、来信来访。

   9.依法处理冒领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行为。

  (三)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应当成立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其职责是:

   1.负责受理居民的申请,认真进行初审和定期复核工作。

   2.委托社区居委会调查、公示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情况。

   3.将其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上报县、区民政局审批。

   4.负责保障金的发放和管理,规范发放制度,按月发放保障金。

   5.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管理,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和人员变化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并将停发、减发或增发保障金的意见报县、区民政局审批。

   6.负责保障对象档案(一户一档)的建立和管理。

   7.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统计工作。

   8.负责组织制定社区公益性劳动计划,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保障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

   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四)社区居委会应当成立最低生活保障审查小组,指定一位副主任具体负责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其职责是:

   1.受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委托,具体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2.入户调查申请人家庭实际情况,走访知情人和左邻右舍并进行必要的外调、信函索证工作,全面了解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实际生活水平和家庭组成人员。

   3.撰写调查报告,上报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

   4.加强动态管理,对享受全额补助的保障对象,每季走访一次,每半年核查一次;其它保障对象每月走访一次,每季核查一次;保障对象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员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报告,以便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保障金手续。

   5.组织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保障对象,参加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6.接待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方面的咨询。

   7.协助其他居委会,做好“人户分离”申请人的有关调查与材料核实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3个工作日内,应当委托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15个工作日内将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社区居委会接受委托10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有关情况调查。

  
第六条 县、区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的用款计划,按时拨发保障金。

  
第七条 物价、卫生、教育、工商、税务、房产、广电、交通、劳动、供电、建设、供水、供气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障对象救助措施和优惠政策的落实。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一)家庭有机动车、移动电话等非生活必需品及饲养宠物、月固定电话费超过40元等情形之一的。

  (二)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部门或基层组织提供就业机会的。

  (三)户口虽在本市但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时正在外地居住且已满一年以上的(在校生除外)。

  (四)由于征地而农转非并自愿领取一次性全额补助的。

  (五)有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之一的。

  (六)保障对象因不履行有关规定而被停止社会救助未满3个月的。

  (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每月发放保障金前应当公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姓名和保障金额以及停发、减发或者增发保障金情况。

  
第十条 被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70岁以上老人或孤身一人的,可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元;困难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转业干部本人的保障标准,可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增加50%;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劳动模范本人的保障标准,可在家庭人均月补保障金的基础上增加20元。

  
第十一条 保障对象停发保障金时,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收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交由县、区民政局注销。

  
第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福利、市政工程建设及维修、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工作岗位,应当重点安置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

  
第十三条 各类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应当优先为劳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提供就业信息并推荐就业,并免收门票费、报名费、求职登记费、微机信息资料查询服务费、劳动合同鉴证费、介绍成功服务费,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保障对象;为保障对象保存档案的,免收自愿委托保存档案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批准的培训机构对保障对象进行就业培训,减半收取培训费。

  
第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保障对象,要简化登记手续,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减半收取注册登记费、证照工本费,免收私营个体企业协会会费;对从事商品购销、劳务活动和进入集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税务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社区居民服务业的保障对象,参照国家和省、市对下岗失业职工的优惠措施给予税收减免。

  
第十五条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帮困助学机制,制定保障对象子女助学办法。

  (一)对保障对象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由学校全免;

  (二)保障对象“三残”子女在公办特教学校就学的,学校免收学杂费、住宿费;

  (三)保障对象子女在非义务教育期间(包括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等学校)就学的学费,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公费生收费标准减免50%以上或全免。

  
第十六条 各县、区要积极推行对保障对象大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低保对象大病救助基金。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保障对象婚前体检及从事饮食服务等个体职业需要健康体检的,免收体检费;

  (二)保障对象就医时,免收门诊诊疗费;患病住院减半收取诊疗费、床位费、护理费;治疗费、大型医疗设备(含CT、核磁共振、DSA、ECT、彩色B超、PET等)检查费减免30%;

  (三)保障对象家庭新生儿,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并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由县、区妇幼保健所免费治疗。

  
第十七条 房产管理部门对租住国有直管公房的保障对象,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8-12平方米的,按1995年7月1日前的公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12平方米的,其超出部分可减免房屋租金30%;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足8平方米,减免房屋租金50%。保障对象租用国有直管公房、地下人防工程从事个体经营的,其房租、物业管理费减免20%;租住单位公有住房,按此减免政策规定执行时,若租金支出高于房改租金减免政策标准的,按房改租金政策执行。租住非国有直管公房的,其产权单位可参照本条规定的租住国有直管公房的减免政策执行。有条件的县、区要创造条件向保障对象家庭提供政府廉租房,逐步解决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

  
第十八条 供水、供电、园林、有线电视等单位,对保障对象减半收取水电费、旅游门票、有线电视初装费、有线电视收视费;供水、供电部门对保障对象申请水电增容的,免收增容费。

  
第十九条 保障对象乘座公交车实行半价,保障对象需要法律服务时,有关法律部门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