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农业局、多管局、水产局、财政局《关于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年十月三十日

关于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农业技术创新,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引导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市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现就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以下简称农业三项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农业三项工程发展方向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苏发[1999]1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林厅等部门关于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0]57号)精神,围绕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筛选和繁育一批优良品种,开发一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技术,创出一批无公害名牌农产品,培育一批从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农业科技企业,实现全市农业由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知识更新到产品更新、产业升级的跨越。今后几年,要围绕农业产业化,重点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农业高新技术,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以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技术、市场流通等方面内容为重点的知识培训。

  二、农业三项工程重点实施领域

  (一)实施农业品种更新工程。这项工程要以优质化、多样化、市场化为目标,坚持引进、选育、推广并重的原则,建立引进、选育、推广一体化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优质花生、高淀粉山芋、无公害蔬菜及茶叶、特色玉米、高品质棉花、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新品种肉羊、优质奶牛肉牛、梅花鹿、优质禽、优质牧草、园艺及苗木、新品种林木以及优质海洋和淡水鱼、虾、贝、藻类等品种的引进更新和产业化开发,主要农作物品种每2-3 年更新一次,并推出一批名牌、品牌产品。

  (二)实施农业技术更新工程。这项工程要以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先进适用与易于操作、高产优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形成适于各种耕作制度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技术配套体系,力争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目前,应当重点开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新型专用肥料、新型生化制剂,设施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高效、低毒、少残留兽药、鱼药、无公害饲料及生物饵料,优良水产品种高效养殖技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育种技术、工厂化健康养殖新技术,积极开发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

  (三)实施农业知识更新工程。这项工程要以知识系统化、能力综合化、上岗制度化为目标,以实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着重培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骨干、农村基层技术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农民经纪人等四支队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农业技术人才、专业生产大户、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管理人才,为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农业三项工程建设配套措施

  (一)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贯彻落实农业“两法”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关文件规定,稳定农技推广机构,尽快调整理顺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人员精干、正常发挥职能的农技推广体系。要确保农技推广经费,落实并改善农技人员工资及待遇。严禁在乡镇撤并中平调农技推广机构资产、资金,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站,提高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要着力加强村级农技服务组织建设,促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扩大其辐射和服务范围,把村级农技队伍建设同农业经营、农民技术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基层农技推广站要加强“一站两制”建设,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创办科技企业,明晰产权与责任。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专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等不同类型推广服务主体,推进技物结合、试验示范、信息引导,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推广方式多样化。

  (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按照农业科技企业机制运作,加快以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新机制示范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要求,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通过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农业生产和园区建设的高效益,推动全市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园区的建设形式要灵活多样,经营机制要创新。本着多渠道建设、多形式开发、全方位辐射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社会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论证,使园区特色明显,带动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使园区成为引进新品种的窗口,展示新技术、推行新机制的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各级政府及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等部门要带头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龙头企业、个体种养大户、私营企业以及外商独立创办或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入股等形式,联合开发农业科技园区。

  (三)加快农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充分挖掘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潜力,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干部学校为阵地,尽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培训网络体系,加快各类农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内容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配套的技术培训,在项目中配套实施;二是对带有共性的、普及性的知识进行培训,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市场经济、信息技术、农业标准化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推行农技推广上岗资格证书制,到2005年,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十五“期间,每年要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到”十五“期末,全市”绿色证书“持证人数要超过8万人。

  (四)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

  围绕农业三项工程,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范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是建设三大信息网络:一是建立农业政策信息网络,围绕宏观决策、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准确把握农业情况,迅速反馈到领导决策系统,为制定措施政策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络,主要是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生产及技术开发应用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进程;三是建立农业市场信息网络,通过市场信息上网发布,把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科技人员选择研究方向和新品种新技术,形成技术推广、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一体化,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局域网络和上网工程建设,打开和畅通对内对外信息渠道;二是建立基层调查点网络,科学布点,加强对农业信息采集、研究、预测、发布;三是密切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相结合,拓宽服务形式和范围。

  (五)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机制。2000年省里专项筹集资金8000万元,用于农业三项工程的实施,其中20%用于水产。我市将通过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等手段,专项筹集农业三项工程资金200万元,并以此为基数,力争在“十五”期间逐年有所增加,以加大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各县区也要专项筹集农业三项工程资金,依据《江苏省省级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管理办法》制订相应措施,组织项目实施。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制定有关农业投入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农民承包大户、私营企业等多元化投入主体投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兴办农业科技开发企业,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为基础、各类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农业三项工程组织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农业三项工程领导,市政府成立农业三项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全市农业三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成员由市农业局、财政局、多管局、水产局等部门组成。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农业三项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为加强农业三项工程管理,提高项目实施与决策的科学性、先进性、准确性,市将邀请一批专家成立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咨询及论证机构,促进项目申报和实施。建立创新项目运行机制。围绕种子(苗)和产品开发,促进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按照市场机制,共同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或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集团。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实施主体为农业科技企业或技术入股的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的认定根据“江苏省农业科技企业认定办法”进行。

市农业局 市多管局

市财政局 市水产局

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