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冀政[2004]31号)和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粮食流通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和国务院、省政府领导同志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政府部署上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一件大事,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好各项要求,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省政府部署安排,全力抓好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等项工作,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二、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一)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从2004年6月1日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按国务院规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今年的夏粮收购是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的第一季收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精心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收购,充分掌握粮源,确保市场供应。市、县两级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搞好资金供应,保证粮油储备及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信贷资金需要,支持粮食企业收购农民余粮。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应给予贷款支持。

  (二)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一是要在2004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调减到75家的企业布局调整任务。二是按市确定的计划抓紧搞好人员分流,今年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实现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减少到2037人的目标。三是要在清理审计、清产核资、落实企业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5年6月底前完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组织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宏观调控、粮食经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省确定的衡水和平路国家粮油批发市场、衡水和平路国家粮食储备库、景县粮油有限公司三个重点粮食批发市场和大型粮油经营企业,要落实重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尽快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由市粮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抓紧筛选、确定一批市级粮油批发市场、粮食经营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公司,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负责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并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的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能。

  (三)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财务挂账。继续消化老粮食财务挂账和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对1992年3月31日以前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按有关规定继续消化。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经清理认定的新增粮食财务挂账,过渡期再延长5年(2004年至2008年),5年内对纳入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贴息范围的新增粮食财务挂账的利息,中央负担一半,其余一半省、市财政各负担50%,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安排,不得挤占粮食风险基金,由省统一支付。

  切实做好陈化粮和政策性高价位库存小麦销售价差亏损挂帐处理工作。对经省批准销售(出口)陈化粮发生的价差亏损,经市政府审核、确认后,本金实行挂账,逐步消化,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政策性高价位库存小麦发生的价差亏损,由市政府确认后,本金实行挂账,限期消化,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认真做好1998年以来新发生亏损的清理审计工作。对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期间新发生的亏损,市政府统一组织进行清理、审计,报省政府确认后,按照“分级负责、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经认定的各项政策性亏损,本金实行挂账,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负责逐步消化,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偿还。清理、审计工作要在2004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完善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级储备粮管理体系,按照“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吞吐灵活、调控有力”的原则,完善市级储备粮管理制度。当市内局部地区出现粮食供给短缺或农民“卖粮难”时,通过在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销售或采购市级储备粮,调剂粮食市场供求,搞好供需平衡。由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健全粮食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和预测。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粮食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实行粮食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须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并进行定期审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取得入市资格的,要及时办理注册登记。要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不得搞部门垄断,不得搞地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要严格规范市场管理,依法取缔非法经营,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六)搞好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继续执行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确保各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粮食风险基金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统筹安排使用,优先保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局牵头,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办法。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认真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对本地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全责。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做好直接补贴工作;建立购销合作机制,搞好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地方粮食应急机制,落实粮食储备;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粮食流通秩序;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扶持壮大粮食企业。要重视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队伍建设,使其切实担负起对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实现依法管粮,有效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协调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落实。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