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直属事业单位:

  《临汾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九日

  临汾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地方志工作,依法推进地方志编纂,合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临汾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和服务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志,是指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市志、县(市、区)志、乡(镇)志、村志和辖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编纂的部门志、行业志、专门志。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包括市年鉴、县(市、区)年鉴。

  地情文献,是指除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外,记述本行政区域一定领域或行业工作和发展情况的专门性资料文献,包括行业部门(单位)编纂的行业年鉴、专业年鉴和冠以行政区域名称(包括历史行政区域名称)的其他地情资料性文献。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

  (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四)制定地方志编纂业务规范;

  (五)组织编纂、审查、验收地方志文稿;

  (六)组织整理旧志,征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七)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搞好地情资料库和地情网站建设;

  (八)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九)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地方志编纂总体工作规划,制定市地方志编纂总体工作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划,并报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七条以市、县(市、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综合性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出版。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支持和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编纂出版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志书;负责对编纂活动的业务指导,并做好备案工作。

  第八条市、县(市、区)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以市、县(市、区)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按年度编辑出版。

  第九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地方志工作规划,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十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

  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做到恪尽职守、客观公正、秉笔直书、尊重史实。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地方志中做虚假记述。

  第十一条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利用承编单位名义和资金技术条件收集、积累的地方志及有关地情资料文稿,由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或主管单位管理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移交档案馆或方志馆(室)保存。

  第十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

  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第十三条全市地方志编纂实行审查、验收、备案制度。

  市级地方志书,报省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查验收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县级地方志书,报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查验收,并经省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核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市、县(市、区)综合年鉴由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部门志、行业志、专门志、部门(专业)年鉴和其他资料性文献的编纂,须向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申请备案,文稿经本级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核后,方可进入出版程序。乡(镇)志、村志编纂向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申请备案,并经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核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第十四条编纂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各承编单位向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申报志书编纂委员会文件,进行登记备案。申报内容包括地方志名称、规模、断限年代、编纂大纲、组织机构、出版发行意向等。

  (二)地方志工作机构受理申报文件后,应当及时组织审查,15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复。

  (三)地方志编纂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应当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志稿完成后初审由承编单位负责进行,复审由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

  (四)志稿经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后,方可进入出版印刷程序。

  第十五条志书出版后,应在30日内向审查、验收、备案的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报送10至20部样书,作为政府地方志资料永久保存。志书需要重印、再版、续修的,须经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批准。

  第十六条地方志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编纂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参与编纂的人员支付稿酬或者报酬。编纂人员和其他个人不得随意毁损地方志资料或据为己有。

  第十七条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当建设方志馆或地情馆,作为促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手段、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无方志馆的县(市、区),其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库(室)和地方志网站,收藏、展示、保存、管理各类地方志资料,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查阅、摘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第十八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捐赠地方志文献资料和纪念性实物。对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料和纪念性实物,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向捐赠者颁发收藏纪念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及优秀地方志成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城乡建设涉及古城、古迹利用和开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意见,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一)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提供资料;无故拖延、拒绝提供地方志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编纂人员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故意作虚假记述的,有关单位或个人明示或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的;

  (三)未经审核、验收、批准,擅自出版地方志的;

  (四)丢失和损毁单位地方志资料或将其据为己有的;

  (五)出版后拒不向地方志机构报送地方志样书和电子文本的。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12年6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