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水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

  青岛市水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规划纲要

  加强以减少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战略目标全面实现的跨世纪工程。根据全国及全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状??

  (一)主要成绩??

  1、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现有大中小型水库504座,塘坝3816座,总库容达14亿立方米;治理河道33条,除涝面积达255万亩,治理盐碱地25万亩;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47%,年供水量达到10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34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3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18万亩。水利工程在防洪、除涝、治碱、灌溉及城乡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多年来,我市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已建设水平梯田95.2万亩,环山路338公里,修建谷坊2万座,营造水保林8.23万亩,经济林2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06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40多条,占总流失面积的60%。年减少土壤侵蚀量73万吨,沟河、水库、塘坝淤积泥沙23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营造农田林网513万亩,农林间作123万亩,绿色通道工程已成规模,建设公路林带1000余公里,绿化河道800余公里,沿海基干林带基本合拢,长540公里,面积8.1万亩。全市现有林地面积2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基本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村镇4大绿化体系。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态农业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通过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市已建成高产稳产田320万亩,实施秸杆还田460万亩,配方施肥450万亩。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5、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在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市也先后出台了《青岛市实施〈水土保持法〉的若干规定》、《青岛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取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市、县、乡、村4级水保、林业、农业环保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6、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开发效果明显

  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244万亩,占全市436万亩中低产田的55.9%,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8.9万亩;完成造林14.5万亩,建设经济林23.9万亩。市委、市政府1994年确定对经济欠发达乡镇和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兴建吃水工程103处,解决了12.31万人的吃水困难;修建道路133条,共1300公里,为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矛盾仍很突出,任务仍很艰巨,主要表现是:

  1、水资源严重贫乏,浪费和污染并存

  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95.4毫米,可利用水量为11.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35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4%,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漏斗区面积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海水入侵面积达92平方公里。同时,水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地表水利用率只有24%。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4亿吨,大部分水库、河道、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造成了危害。

  2、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

  我市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加之大量的生产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同时,全市每年净增人口5万,减少耕地3万亩,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据测算,全市每年土壤侵蚀总量2296万吨,折合标准化肥9.5万吨;沟河库坝淤积严重,河道行洪能力普遍下降,加大了防汛抗洪的压力;全市目前仍有203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并且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任务十分艰巨。

  3、造林绿化水平不高,调节生态环境能力不强?コて谝岳矗?我市在造林绿化方面存在重造轻管、重量轻质、乱砍滥伐、乱垦乱牧等不良现象。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涵养调节能力差,导致旱、涝、风、沙、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全市平均每年有300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因此而减产粮食2.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

  4、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重当前轻长远,盲目开发,致使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有的地方对此认识不足,以牺牲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繁荣。部分地方领导思想不够解放,对“四荒”拍卖、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疑虑重重,未能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投入机制不完善,投资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工作条件差,科研推广经费不足。对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及其政策宣传不够,水土治理保护环境工作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水土整治为重点,以脱贫致富建设生态农业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ァ〖岢滞骋还婊?,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

  坚持水土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环保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ァ〖岢衷し烙胫卫怼⒖?发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治理和依法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三)奋斗目标?ゼ苹?用18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一遍,并从根本上解决人为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问题,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有效防治海水入侵。全部绿化、利用宜林荒山荒滩,并进一步提高现有绿地绿化标准,形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保护耕地,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缓解人增地减矛盾和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继续采取对口扶贫措施,解决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因地制宜地选准突破口,走脱贫致富共同发展的道路,最终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人口资源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

  1999至200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即完成治理面积的40%,其中,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山丘区综合开发工程7万亩;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13万亩,整地改土40万亩,年减少土壤流失量60万吨;滩涂、浅海开发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0万亩;以法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新增林地14万亩,完善建设高标准平原农田林网40万亩,林粮间作33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中幼林抚育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5%;新增草场6万亩;农村能源建设实现0.8万吨标煤能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20%;胶南、莱西两个农业市和其他市、区1至3个乡镇达到生态农业县、乡标准。

  2001至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即完成治理面积的90%,其中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60万亩,年土壤流失量控制在1300吨/平方公里以下;工业城市废水综合治理率达100%,全部达标排放,基本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新增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调整农田林网、农林间作树种结构,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高标准林网化196.9公里,主干线公路全面绿化美化,80%的村镇达到园林式村庄绿化标准,中幼林全部得到抚育管理,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山丘区开发30万亩,浅海滩涂开发10万亩,全市390万亩耕地基本实现稳产、高产;农村能源建设达到1.2万吨标煤能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6个农业市区达到生态农业县标准;农村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2011至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0平方公里,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完一遍,其中,改建高标准水平梯田20万亩,使水土流失保持在自然侵蚀状态下;新增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山区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平原全力建设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村镇全面实行绿化、美化、香化、净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0%;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全市农业基本步入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轨道。

  (四)规划布局

  根据我市的治理任务、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依据地貌类型和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农业开发的主导产业及其开发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原则,开发潜力及开发理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尽量保持乡镇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原则,将全市分为3个区,即低山丘陵区、沿海区和平原区。

  1、低山丘陵区

  本区主要包括平度、莱西、胶南、胶州4市和崂山、城阳、黄岛3区的42个乡镇,总面积3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万亩,分别占全市的31%和26%。该区总人口1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1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5亩,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4%,但人均耕地仅占1.44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该区河流较多,有我市最大的河流—大沽河。该区山丘面积大,荒山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人为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土地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000吨/平方公里,以沟蚀为主;土壤多为棕壤土,水分蒸发快,保墒能力差;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比全市平均低5个百分点。该区治理要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管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5个结合,即: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治理思路是:

  (1)以拦蓄地表水和发展节水灌溉为主,大力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开辟新水源。同时搞好大中型水库和河道上游的综合治理,兼顾中、下游。通过修建谷坊、拦沙坝等工程,拦截泥沙、清淤加固,提高行洪能力。发展节水灌溉,缓解缺水矛盾;依法治理污水,防治水质污染。到2015年,共修建水库200座,塘坝1600座,谷坊2000座,拦沙坝800座,抗旱井3.6万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

  (2)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宜林荒山全部绿化;25度以下坡耕地全部改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要因地制宜,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多途径增加植被。到2015年,建设水平梯田100万亩,水土保持林100万亩,水源涵养林50万亩,经济林200万亩,使山丘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3)种植业方面,该区重点实施100万亩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和种植抗旱耐瘠薄作物等生态农业技术。通过整地改土、机械深耕、增施有机肥料、配方施肥等工程措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到2010年,使该区抗旱良种的普及推广率达到100%,亩施有机肥平均达到3500公斤,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650万亩,地膜覆盖面积增加到20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50万亩,机械深耕面积覆盖面达95%,3年轮换深耕(35厘米以上)一次,综合节水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5%。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根据该区库区移民村及偏远村相对贫困的现状,其奋斗目标是脱贫致富平衡发展。在今后的3年中,全市将对位于本区的27个财政困难乡镇和100个经济困难村进行重点帮扶,通过科技培训、科技开发、环境治理等多条途径,帮助贫困村上台阶,上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沿海区

  本区包括北自即墨市金口湾、南至胶南市黄家塘湾全市730公里海岸线上的即墨、胶南、胶州市和崂山、城阳、黄岛区的30处乡镇,总面积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6万亩,分别占全市的20%和17%。该区总人口1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8万人,人均耕地1.14亩,比全市平均占有量低23%。但该区拥有-10米以内浅海资源111万亩,滩涂资源46万亩,人均1.47亩,远多于耕地资源。该区地形复杂,有裸岩山、土坡岭、坡麓梯田、缓平地、沿海低地等。土壤类型较多、棕壤、潮棕壤、潮土、河潮土、盐土均有分布,淡水资源贫乏。渔业资源较丰富,水产品总产量占全市的96.5%,许多乡镇渔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该区治理重点要以兴建水利工程、拦蓄入海河流、防止海水入侵、改造洼地、营造防护林、开发滩涂和浅海资源发展养殖业为主,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治理思路是:

  (1)大力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拦河闸等水利工程,层层拦截入海水流,增加地表蓄水;要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考虑修建地下水库,防止海水倒灌;要进一步建设防潮堤工程,防止海水入侵。到2015年,修建小水库、塘坝1300座,谷坊500座,拦河闸270座,建设防潮堤40公里。

  (2)以沿海防护基干林带为主线,重点抓好全市540公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加宽补植工程,由原来的8.1万亩,扩大造林2.8万亩,特别是泥质海岸,需补足基干林带,平均宽度达到100米,更好地发挥绿色屏障作用。同时,抓好胶州、城阳等市区万亩滩涂造林绿化工程,使耕地的盐渍化基本得到治理和改造。

  (3)种植业要注重保护耕地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由中低产田改造逐渐向山、海延伸,到2015年,综合开发治理浅海滩涂17万亩,同时开发平度新河海滩,治理海水入侵。种植重点应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如茶园、花卉、优质果品等。农机应抓好机械化滩涂养殖,使鱼、虾池清淤、饵料加工增氧机械化水平达到80%。

  (4)水产主要抓好沿海养殖和海岛建设。(1)全面实施名特优养殖“922”工程,抓好九大名特优品种的增养殖。(2)建设黄岛区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崂山区、胶南市、即墨市大型浅海养殖基地各一处,增加集约、规划养殖效益。(3)推进外海捕捞和远洋生产,至2010年发展远洋渔轮20艘,年产量4万吨,创利500万美元;建成崂山区沙子口水产品批发市场1处。(4)建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服务中心和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使海洋环境工作规范化。同时,要抓好小港、积米崖、女岛、沙子口4处国家一级渔港的扩建维修,扩建深水码头1250平方米。

  3、平原区

  本区主要包括平度、莱西两市南部、胶州市东部、即墨市西部和城阳区,共81处乡镇,总面积5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万亩,分别占全市的49%和57%。该区总人口431.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1.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1.67亩,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是三个区中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区。该区地貌以平原为主,水土条件较好,土地产出水平较高,灌溉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以风蚀为主。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程度居全市前列,是全市重要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

  该区要以节流开源、治理污水为重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抗灾能力,加大农田林网和林农间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立体种植、集约经营和增加科技含量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使之成为全市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治理思路是:

  (1)实行以河补源,以库调蓄,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工程,兴建平原水库,增加调蓄能力。搞好大沽河、胶莱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行沟渠路林配套、引蓄灌排结合,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污水处理技术,使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70%,基本实现节水灌溉。

  (2)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不断完善农田林网和林农间作体系。农林间作由现在的123万亩增加到150万亩,建设以平南为中心的百万亩条田沟开发工程,主要发展银杏、大枣、杜仲等树种为主的经济林基地。沿路、沿河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并结合小城镇建设,搞好村镇绿化,到2015年,90%的村庄建成围村林或园林式村庄,逐步建立起乔灌花草结合、网带片点间配套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20%。

  (3)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培肥地力,加快中产田的改造升级,形成成方连片的高产稳产田。同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普及良种,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并抓好商品粮、商品油和高效农业基地建设,使本区达到生态农业县建设标准。

  (五)主要建设任务和重点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市要重点抓好12大水利开发工程、7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8大生态农业建设工程,1大扶贫开发工程。

  1、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

  大沽河是我市最大的河道,险工险段长,行洪能力低,上游水质污染严重,流域洼地排涝工程失效,下游滩涂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必须按照排蓄兼顾、兴利除害、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治理。“九五”期间完成大沽河除险加固、退堤治污等工程,对大沽河干流裁削凸岸滩地,拓宽理顺主槽断面,提高大沽河行洪能力,力争2010年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并对上游污染源进行治理改造,改善大沽河水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拦蓄补源,在干流建8座拦河闸(坝),下游建防渗墙体,构成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5至7公里范围的地下水库,提高大沽河水资源开发能力。

  2、大中型水库保安全工程及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我市有大中型水库24座,其中,产芝、挪城、石棚、孙家屯、黄山、大泽山、双山、宋化泉、淄阳等9座水库属病险库,为及早清除隐患,规划“九五”期间集中力量全部解决病险库,恢复提高大中型水库防洪蓄水能力,同时由于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应坚持不懈地推行水土保持,逐步减轻山丘区洪水灾害。规划“九五”期间治理上游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2000至2010年治理400平方公里。

  3、大力开发新水源工程

  规划“九五”期间完成水源工程7708项,其中修建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36座,拦河闸100座,平塘147座,机井、大口井7420眼,共增加可利用水资源6000万立方米,同时扩大引黄蓄水量3400万立方米,全市共增加可利用水9400万立方米。2000至2010年规划完成水源工程4779项,其中,除完成官路水库和大沽河地下水库等较大工程外,修建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51座,调水5项、拦河闸140处,平塘625座、机井、大口井3950眼。共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25000万立方米,其中增加引黄1亿立方米。

  4、河道整治工程

  “九五”期间除重点抓好大沽河河道治理工程外,还要开工或完成桃源河、墨水河、洋河、五沽河等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大沽河33处11.41公里的护险工程,14段98.3米的退堤工程;完成桃源河204国道桥以下11.9公里河段治理工程,2005年完成墨水河道局部险工和河段护砌、拓宽工程;完成洋河下游4公里河的河段局部裁滩清障、加固堤防工程。

  5、节水灌溉工程

  农业灌溉是我市用水大户,年用水占全市年用水量的75%以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市水资源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因此,“九五”期间必须把抓好节水放在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争取“九五”末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在粮食产区按照区域化、基地化、现代化的要求,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效益、具有较大规模的节水灌溉示范区,并重点抓好莱西、平度、胶南3个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节水工程建设。2000至2010年继续提高工程标准和治理水平,在平原地区实现节水化基础上向山丘区发展。

  6、以10座山为龙头,辐射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全市10座山是:胶南市的铁橛山和藏马山、胶州市的艾山、平度市的大泽山和窝洛马山、莱西市的大青山、即墨市的笔架山、崂山区的西山(三河流域)和城阳区的黑尖山、黄岛区的柳南山。10座山的总面积560平方公里,未治理小流域38条,面积300平方公里。需建设水平梯田15万亩,水土保持林23万亩,经济林10万亩,塘坝200座,谷坊3200座,拦河闸、坝200座,环山路500公里。以10座山为重点,带动面上166条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

  7、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主要范围在水库自流灌区,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原有灌溉效益降低,实灌面积只有55万亩。规划在近期以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合理恢复提高灌溉效益。“九五”期间,以维修配套、修建防渗区为主,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到2010年再改善70万亩,达到90万亩。

  8、乡镇(村)供水工程建设

  乡镇供水建设对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小城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意义重大,规划“九五”期间,新建乡镇供水工程68处,全市达到150处,全部实现乡镇供水网络化,并完成501个村的人畜吃水工程。2000至2010年,对原规模较小的部分乡镇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扩大规模,并在乡镇工业园区及农村缺水集中地区再建一批集中供水工程。

  9、城市供水水源建设

  到2000年,我市供水将逐步出现缺口,必须扩建一批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九五”期间主要完成3项工程建设,即:完成胶南白马河—吉利河向黄岛供水二期工程,增加供水能力4万吨/日;完成引黄济青一期调蓄挖潜工程,增加供水能力9万吨/日;完成大沽河地下水库工程,增加城市供水10万吨/日。3项工程全部完成后,市区供水能力将达到94万吨/日,2000年前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2000至2010年,规划兴建官路水库实施引黄二期工程,城区供水能力30万吨/日。该工程完成后,我市城市供水能力可达到124万吨/日,基本满足21世纪初前几年城市用水需求。

  10、防潮堤工程建设

  我市海堤总长99.85公里,其中重要海堤63公里,需要改建、加固41.85公里,新建防潮闸3座。

  11、水保监测与水环境监测系统工程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建立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设立水土保持监测站10处,负责全市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2)建立全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室,设立河道水质监测站45处,水库站29处,地下水水质动态观测井87眼,负责全市水资源水质动态监测工作。??12、防汛预报工程

  近几年我市防汛通信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先后建立了防汛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9个分中心,7个中继站,176个雨量自动测报站和各市、区通信指挥网,但是目前我市防汛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只是起步,仍不能满足防汛调度的要求,计划再建立防汛通信至各市的干线网络,形成防汛独立的指挥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提高通讯预报水平。

  13、山丘区林业综合开发工程

  规划到2000年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6万亩,2010年达到100万亩。同时,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胶南市重点抓好大小珠山、铁橛山、宝山、藏成山等山区的综合开发。即墨市重点抓好岙山、青山、天井山、笔架山等东部山区绿化和综合开发。胶州市重点抓好艾山风景区绿化和莲花山的综合开发。平度、莱西市重点抓好北部山区绿化和综合开发。城阳、黄岛、崂山区重点搞好山林补植和全面封山育林。

  14、平原绿化工程

  1999年,胶州、平度、莱西、即墨、城阳5市(区)全面实现高标准平原绿化县目标。重点搞好林带、林网建设,河流、沟渠、村镇绿化,提高总体绿化水平。农田林网主要抓好莱西、即墨市50万亩新建、改建任务。河流绿化主要抓好胶州、莱西、即墨市等河滩营造速生丰产林工程。园林式村庄绿化工程,推广城阳区村镇绿化经验,实现村镇绿化街道树木整齐,有公共绿地,乔、灌、草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

  15、铁路两侧路域综合绿化工程

  1999至2000年,分2年时间,对胶济、蓝烟、胶黄铁路沿线全长150公里两侧各两公里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流、宜林地、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等全面绿化。??16、进出青岛市区主通道和旅游干线两侧迎面山绿化工程继续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1)搞好莱潍高速公路两侧大型生态经济林带建设,绿化公路96.4公里,绿化面积0.4万亩。(2)搞好全市新增主干线公路196.9公里的绿化美化任务,绿化面积0.8万亩。(3)搞好崂山旅游区内100公里环山路路域绿化美化工程。

  17、园林式村庄、花园式单位绿化工程

  结合小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统一规划,全面搞好村镇绿化美化。乡镇驻地,逐步营建围镇林;村庄绿化要建围村林或园林式村庄。到“九五”末,全市60%的村庄,到2010年80%的村庄建成围村林或园林式村庄;乡镇驻地和企事业单位,要全面绿化美化,建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花园式单位。

  18、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到2010年,规划建立青岛海湾海鸥自然保护区、长门岩耐冬自然保护区、大公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等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立莱西市姜山水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禽、动物,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加强保护农作物、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遗传基因库。

  19、生态农业市、乡建设工程

  以县级市为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县,并从山区、沿海、平原3个类型实行分类指导。1999至2015年分3批组织实施,每批5年为一周期。胶南市、莱西市为第一批,平度市、即墨市、黄岛区为第二批,胶州市、城阳区、崂山区为第三批。主要建设内容有:每市区建100立方米的青贮氨化池100个,种养沼棚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塑料大棚100个,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12万亩,生态果园6万亩,太阳能暖圈5万个,乡镇企业三废达标排放率达到90%,农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薄膜回收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基地粪便处理及多级利用率达到100%。在实施第一批建设计划的同时,在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城阳区、黄岛区、崂山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至3个乡镇,进行生态农业工程试点,以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20、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完善青岛市市级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增加化验室和部分化验设备,规划前7年完成。开展全市的农业环境与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与评价。(2)建立健全各市区农业环境监测机构9处,负责本地区的农业环境定位监测,规划前7年建成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即墨市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其余3区后10年建成。(3)设立乡(镇)级农业环境监测员,负责本乡(镇)农业环境的预测预报,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化的农业环境评价及对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系统,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1、沃土工程

  主要抓好“增施有机肥料,防止土壤退化,提高化肥利用率,改造中低产田”等方面工作,全面提高耕地质量。计划从1999年起,用10年时间初步完成。主要内容有:(1)通过有机肥积造设施的改造及工厂化、商品化生产等多途径增加有机肥投入。全市亩施有机肥年均达到3500公斤以上。抓好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还田率在90%以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现在的不足1%提高到1.2%。(2)通过测土、配方、供肥一条龙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平衡施肥和补钾增效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使化肥利用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45%,氮、磷、钾肥料施用比例逐步调整到1∶0.5∶0.3.(3)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将全市现有中低产田改造一遍,使耕地生产能力提高一个档次。(4)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重点防治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和蔬菜地的退化以及农田的污染。五是在全市建立健全农化分析检测体系。重点建设市县两级农化分析实验室和100个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开展全市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22、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

  1999至2005年,在全市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和农药及农药残留监督检测体系。重点建设25个覆盖全市的规范化测报点,并积极开发和使用病虫测报软件。加强农药检定化验室的建设,力争达到国家级农药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水平。到2002年,推广示范面积100万亩,到2005年,全面实施无农药公害防治技术,普及安全工程。

  23、农村能源开发工程

  1999至2005年,完成即墨市、胶南市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任务,2006至2015年,完成平度市、胶州市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每市区要新增500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和其他地区建秸秆气化工站50处,年处理秸秆7500万公斤。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万平方米。分别在即墨酒精厂、胶州酒厂建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在即墨市大官岛建成100千瓦波浪发电站和100千瓦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项目完成后可以缓解我市常规能源的紧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24、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建设工程

  以低山丘岭区为重点,规划建设生态型名特优新果品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到2005年建成10万亩,2006至2015年,建成10万亩。包括优质无毒苹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酿酒葡萄4万亩,城阳大仙桃2万亩,中华寿桃2万亩,黑(红)提葡萄1万亩,长寿果5000亩,优质茶园5000亩。重点建设一处无毒果树良种苗木繁殖场,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和果品套袋,铺设反光膜、节水灌溉、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配方施肥和保护地栽培等新技术,提高我市果品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5、商品粮油基地建设工程

  1999至2005年,巩固、完善平度、即墨、莱西、胶南、胶州等5市商品粮基地;并完成平度、莱西、即墨、胶南4个国家级商品油料基地的良种繁育体系、花生生产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速实现花生统一供种,不断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2006至2015年,集中连片搞好100万亩商品粮建设工程。

  26、秸秆过腹还田工程

  到2000年,每年青贮秸秆6亿公斤,氨化秸秆2亿公斤;2000至2010年,每年青贮秸秆8亿公斤,氨化秸秆3亿公斤;2010至2015年,青贮秸秆10亿公斤,氨化秸秆5亿公斤,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40%以上。

  27、良种牧草种植工程

  种植牧草是解决蛋白质饲料和促进种植结构由二元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主要途径,也是减少粮食消耗的有效方法。今后将在目前83万亩草场、草山、草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良种牧草种植工程,1998至2000年,每年种植牧草作物2000亩,改良天然草场4万亩;2000至2010年,每年种植牧草作物3万亩,改良天然草场5万亩;2010至2015年,每年种植牧草作物5万亩,改良天然草场5万亩。

  28、脱贫致富工程

  通过对口帮扶和财政重点扶持措施,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方面入手,在选定的贫困乡村中,全面加大扶贫力度。规划修建希望小学10处,培训各级科技人员5万人次;修筑道路80条、1000公里,建成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80处,新增蓄水8000立方,发展保护地栽培2万亩;发展优质干鲜果园1.5万亩;建成年出栏2000头的规模化养猪场50处,建成存栏万只以上的养鸡场30处,发展肉、奶牛2万头;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7处。

  三、实施规划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立法和宣传,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批示,中央、省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以及《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和我市制定的一系列法规,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强大舆论。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扎实有效地实施好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创造条件。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立协调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规划。各市(区)都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规划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出成效,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

  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按照事权、财权的划分,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林业、水利建设基金,尽快研究出台《水利基金筹集办法》和《水土保持建设基金筹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从1999年起,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其中市级财政每年用于水土保持的经费要达到市级财力的0.5%。市里每年要从水利建设基金中拿出20%用于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经费的20%要用于预防、监督和管护。对水土保持资金要依据受益快慢,逐步实行有偿扶持、流动周转使用的办法,将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水土保持。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水土流失的治理,增加专项贷款。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外商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土综合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活动。要用足用好农民义务工、积累工,在治理任务较重的地方,尽量多安排一些义务工、积累工,用于植树造林、整修梯田、兴修水利等生态环境建设活动。

  (四)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治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水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科技含量。(1)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良种优苗选育、旱作农业、地力培肥、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动态监测及农村新能源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及时总结和推广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农林良种科研、繁育、推广基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搞好辐射带动。(2)针对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如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动态遥感遥测技术等,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力争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3)切实搞好教育和培训。在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生态农业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实行依法治理

  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狠抓法规落实,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案件,执法部门要及时查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本上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在依法治理方面,要坚持建管并重,谁破坏谁补偿,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对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的生产建设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制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治理措施与项目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污染严重的造纸、酿造等企业,必须提取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六)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

  综合治理水土,建设生态农业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世纪的宏大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真正做到认识、措施、工作、领导四到位。

  (1)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定期检查,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搞好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稳定检查监督和科技人员队伍。对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基层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逐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搞好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美化、优化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