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科技局制定的《徐州市医药、农药、兽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2002—2005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徐州市医药农药兽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2002—2005年实施方案
徐州市科技局(2002年12月)

  实施医药、农药、兽药(以下简称“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是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发展“三药”科技产业已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三药”产业规模、效益增幅较大,恩华药业集团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建立了药物制剂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农药创制基地,逐步建立健全了推动生物与新医药、新农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业化自主创新体系。但是,我市“三药”新产品少,医药产业方面企业规模、产业规模小,与其它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药产业以仿制为主,兽药企业几乎是空白。“三药”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甚小。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快实施“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三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此。特制定全市“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2002—2005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整合“三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各类科技资源,建立企业自筹、风险投资、政府投入、金融贷款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培育发展“三药”科技产业的良性机制。大力开发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新产品,实施一批“三药”自主创新研究开发项目,重点组织“三药”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攻关,创制一批“三药”新品种,建立健全“三药”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市“三药”产业竞争力,以加速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主要目标

  按照国际或国家新药研究开发规范,建设全市“三药”专业化研究开发体系,健全“三药”专业化研究开发体系,健全“三药”共性条件保障体系,建立服务体系。到2005年,开发10种“三药”新制剂,突破3项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新品种,莸发明专利25件。全市“三药”产业的销售和利税增长高于全市工业增长水平6—8个百分点。到2005年,全市“三药”产业的经济规模达到3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医药产业创新

  1?弊裱璚TO有关知识产权协议,根据现代疾病谱变化的特点,发展我市医药产业。以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新药创制为主攻方向,构建符合国际或国内新药研究开发规范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全市医药产业结构提升。

  2?贝罅Ψ⒄褂械胤教厣?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充分利用我市银杏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开发银杏类药物,开发银杏针剂、片剂;加大TBD胶囊、正海胶囊、柴黄胶囊、复方抗栓胶囊、香丹葡萄糖注射液等新中成药、纯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力度,鼓励真菌药物、动物与矿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制工作,力争2—3种新中药取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获专利2—3件。

  3?奔忧啃乱揭┐粗破教ǖ亩?物模型设计、药物筛选、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实施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新药创制项目,研究开发1—2种大品种化学药及其制剂,取得发明专利2—3件,注重国际专利到期药品的仿制工作,争取获化学新药证书5份。

  4?痹擞没?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组织2项生物技术药物的创制工作,完成2项临床前研究,取得新生物制品证书2份。

  5?蓖黄?2项药物制剂工程化关键技术,重点支持口服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制剂以及粘膜和透皮吸收制剂等科技攻关,研究开发2—3种药物新制剂,取得发明专利2—3件。解决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取得工艺发明专利2—3件,大力提高全市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

  6?奔涌煲揭┢笠导?团的重组进度,培育2个年销售额超3亿元的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不断增强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使全市医药产业规模达12亿元。

  (二)加强农药产业创新

  1?币孕纬膳┮┎?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控制总量、加强科研、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突出高效、安全、经济和使用方便的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农药的创制工作,加强专业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努力培育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农药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2?币匀〈?现有高毒农药为目标,大力研制生物菌、抗生素、病毒等生物农药和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1—2个,获发明专利1—2件。

  3?毖芯靠?发取代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农药新剂型,发展以水为基质的水悬剂、水悬浮乳剂、水乳剂、微乳剂、水流动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等新制剂和高附加值的复配制剂,加快农药施药器具的科技攻关和施药技术规程的研究与田间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制剂的产业化、市场化。

  4?弊⒅嘏┮┐粗菩怨丶?技术的科技攻关。大力开展手性技术、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协同等新农药创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精馏、分馏、结晶技术等农药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开发,组织农药企业进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全分析技术等质量控制技术的生产应用,积极推动我市农药生产的工艺创新。同时,大力加强农药残留量测定等农产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5?蓖贫?农药企业以技术或资产为纽带实行兼并重组,大力开发能与跨国农药企业竞争的新农药品种,培育2—3个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的农药企业集团,使全市农药产业规模超20亿元。

  (三)加强兽药产业创新

  1?蔽?绕增强我市畜禽水产品竞争力和冲破有关国际技术壁垒的限制,以创制高效低毒的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畜禽渔蚕专用新兽药等为主攻方向,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兽药科技产业,大力提高我市兽药及其关联产业市场竞争力。

  2?奔涌炀哂凶灾髦?识产权的微生态制剂、中兽药、酶制剂及化学兽药的创制,取得新兽药证书及专利2—3份。以解决重大疫病监控、畜产品市场检测和进出口检验为重点,加强畜禽重大疫病诊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畜产品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

  3?贝罅?加强兽药给药施药技术与应用规范的科技攻关,重点支持缓释剂、速效剂、控释剂、浇泼剂、透皮剂及改善水体环境药物等兽药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工作。

  4?备纳葡钟惺抟┥?产条件,按照GMP标准改造生产车间、生产企业,到2005年全市所有兽药企业全部通过GMP验收。

  5?被?极吸纳其他领域的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对现有兽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规范化生产能力的兽药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全市兽药产业发展。

  (四)加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

  1?币杂跋裾锒仙璞负椭瘟粕璞肝?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医疗电子技术优势,整合我市医疗电子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

  2?贝罅χС忠接每?镜、红外诊断设备、微波多功能治疗设备、多参数监护设备等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重点扶持基因手术设备、纳米材料、大型医疗电子设备、医学影像系统的开发、研制,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获专利8—10件。

  3?比险媸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注册证书管理等质量监管工作,大力提升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使全市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5亿元。

  (五)建立健全“三药”专业化科技创新体系

  1?苯ㄉ琛叭?药”专业研究开发体系。围绕提高区域性“三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和实行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为主体,实行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紧密联合,通过项目集成的滚动实施和体制与机制创新,创建国家小鼠资源中心、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构建全市“三药”技术创新平台。

  2?苯∪?“三药”共性条件保障体系。遵循新药创制流程规律,努力衔接国际新药研究开发规范,全面实施“三药”领域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制度及其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与资质认定制度,积极推进新药研究开发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SOP研究制定工作,大力实施GLP与GCP等国家新药研究开发认证制度,加强实验动物供应基地、GLP和GCP基地建设,努力使安全性评价和生物活性评价能与发达国家实现相互认可,争取1—2项共性基础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苯?立“三药”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市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建立“三药”专业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重点加强基因工程药物、专用渔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加强“三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国际新药专利服务专业数据库,培育一批熟悉新药专利分析与服务工作的专利代理人,形成全市“三药”领域实施专利战略的工作体系。

  三、主要的措施

  (一)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对“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的领导,联动互动,提高其组织程度。要围绕全市实施“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企业兼并重组、实验室及生产车间认证、注册证书审批、成果评审与生产推广、新药报批、专利服务等各项服务工作。

  (二)加强全市“三药”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科技攻关,推动“三药”共性基础设施与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实行开放服务,加快“三药”领域研究开发力量的集成与整合,建立动物实验室、化合物互换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物载体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协作机制,形成区域科技资源共享。

  (三)加大科技计划与经济计划对“三药”创制及产业化工作的集成支持力度,实现国家和省、市、县计划实施的系统配套。加快建设“三药”投资体系,加大政府部门对三药项目的投入,大力吸引境外资本、风险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以及社会资本联合投入,并积极鼓励企业争取上市募集资金,推动“三药”产业发展投入机制的创新。(四)加强“三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三药”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研究制定鼓励“三药”领域尤其是新药领域申请国际国内专利的有关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