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口市联手扶贫开发纲要(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七月八日

海口市联手扶贫开发纲要(2003-2007年)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以及《海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05年)》精神,经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商议,现对五指山市水满乡未来5年联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以下发展纲要。

一、过去五年联手扶贫开发的回顾

五指山市水满乡是我省较偏远的黎苗族聚居乡,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贫困人口多,被国家和省确定为贫困乡镇。1997年6月,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与五指山市、水满乡签订了对口挂钩联手扶贫协议,开始联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5年来,我市按照“抓落实,打基础,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水满乡建设,发展经济,有力地促进水满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到1999年,全乡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委提出脱贫的目标,200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99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元,接近五指山市年人均收入1841元的水平,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改善。5年来,我市把水满乡纳入整个中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中,投入440.5万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核心区建设,完成了民房改造,实现了村村通水、通电、通路的目标,启动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带动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7年至2002年,我市共投入82万元帮助水满乡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成了一批支柱产业扶贫基地,开发了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完成了帮扶重点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收入稳步提高,有近七成的农户家里有了电视机和音响,有1/3农户家里有了摩托车,少部分农家还安装了电话,拥有移动通讯工具等,群众衣食住行有了明显变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文化知识得到普及,人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几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拔一点,结对子学校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投入191.4万元用于水满乡的教育扶贫工作。建希望小学,修学校危房,添置完善教学仪器设备。开办师资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支教,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在,水满乡中小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5%,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市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水满乡相继开办了“三位一体”学校和9+1培训班以及“小康班”等,为广大农民传授实用型农业新技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和科技进步成果,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如五脚猪养殖场和兰花基地等。通过传帮带,使水满乡农民应用科技水平逐年提高,思想观念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思想观念从过去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转变到开拓进取、勤劳致富;二是生产观念从过去重种轻管转变到注重科学管理、种管结合。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5年来,我市共投入33万元支持当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派出6批(每批8名)医疗队帮助水满乡组建卫生院,完善了各科室的医疗器械设备,提高了该乡的医疗卫生水平。现在,水满乡已基本做到产妇分娩不出乡,一般的小手术不出乡,解决了当地人民看病难问题。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我市高度重视水满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干部双向交流的形式,每年选派2-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水满乡挂职锻炼,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要求,帮助水满乡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真正使基层党支部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虽然我们在过去5年时间里完成了联手扶贫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的制约,水满乡的基础设施、生产方式仍相对落后,农民仍然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能力,文化教育仍有待于提高。乡级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因此,改变水满乡的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状况,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未来的联手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未来5年联手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扶贫工作重点

总结过去5年的扶贫工作经验,就是要不断地开拓进取,继续把联手扶贫工作做好。2003-2007年是水满乡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关键的5年。因此,今后5年扶贫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开发扶贫方针,巩固“三基”扶贫工作成果,紧紧围绕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主题,全面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以及《海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05年)》。加快集镇建设,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搞好旅游资源开发,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水满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后5年扶贫开发总体目标要求: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实现稳定脱贫,全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第二阶段(从2006年至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为2010年基本达到海口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创造条件。今后5年扶贫的工作重点是:始终把全乡10%左右。低收入的人口作为帮助扶持的基本对象,重点扶持军烈属家庭,伤残孤寡少劳力家庭。扶贫工作要进村入户,通过“攀穷亲”,“结对子”,做到扶持一户带富一村,扶持一个项目带富一方百姓,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三、未来5年联手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要完成5年扶贫开发计划,实现工作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本地的致富项目。因此,应突出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

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适销对路,有区域特色的种养业,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方龙、新村、方也和什甫等村要充分利用靠近集镇地域的优势,发展适合本地的种养项目,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禽畜饲养业,生产蔬菜、水果等供应市场;水满上下村要突出抓好水满茶和兰花基地建设,发展花卉产业;水浸区和牙排等村可利用现有水库,发展淡水网箱养殖、圈养黄牛和禽畜饲养等;新民和毛纳村远离集镇,可发展林下经济、果树种植、养蜂业和禽畜饲养等。

要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态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和特色经济。做到“一人一片林、一人一亩药、一人一头猪、一家一个沼气池”,形成“山上造林、林下种药、路边种竹、水上养鹅、网箱养鱼”的立体生产格局。要进一步搞活流通渠道,利用集镇农贸市场开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积极扶植当地农民建立中介组织和农产品运销队,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开发旅游资源

五指山是我省新开发的生态旅游点。水满乡应凭借天时地利,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在“山”上作文章。按照“五指山生态特色”和“黎苗族风情旅游”的特点,认真策划旅游资源的开发,把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好。

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搞好集镇建设,完善服务旅游的各种功能配套设施,搞好道路、桥梁、污水管网、供水系统及亮丽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集镇效益。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大搞环境卫生整治,治理脏乱差,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家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把水满乡建设成为花园式的生态集镇。要按照旅游需求,开发旅游产业和旅游市场,培养出一批乡土导游,在巩固现有的登山游、观山游、峡谷漂流等项目的基础上,开辟“黎族农家游”和“苗族风情游”等旅游项目。要真正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把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致富奔小康的优势产业,真正把水满乡建设成为旅游乡。

(三)发展服务旅游的第三产业

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水满乡紧紧围绕服务旅游的主题,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小商品加工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如牛肉干片、水满绿茶、五指山矿泉水和五指山牌蜂蜜等。要大力发展餐饮业和文化健身场所,开办家庭旅馆。要本着让人家发财,求自我发展的原则,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招商引资办实业,增加就业门路。

(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要继续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巩固教育成果。今后5年,教育扶贫的重点着重于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要继续坚持教学交流制度,选派教师支教。要有计划地吸收水满乡的中小学教师到海口跟班学习。要根据水满乡的实际,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要帮助水满乡在集镇创办一所幼儿园,力争在2003年秋冬开园,满足小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要用1-2年时间,帮助其他村委会在完全小学增设学前班。总之,教育扶贫工作力度要加大,形式要多样化,可采取结对子、手拉手等手段,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地展开。

(五)努力提高水满乡的科技水平

要继续把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巩固原来开设的“9+1”职业班、“小康班”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和培训班。要开展知识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室的作用,使广大农民兄弟每年每人至少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和技能,为水满乡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六)组织劳务输出,拓宽致富门路

组织水满乡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输出劳力,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为水满乡培养人才,更新观念,掌握信息,尽快实现致富打下基础。水满乡要加强与各地用人单位联系,使劳动力健康有序地流动,力争在2005年左右,帮助10%左右低收入家庭,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四、切实加强对联手扶贫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联手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要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真正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在当前,要一手抓防“非典”工作,一手抓联手扶贫工作,做到两不误。“非典”过后抓亮点、热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各有关部门承担着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的责任,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以保证联手扶贫开发顺利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因此,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意义重大。要继续按照干部双向交流制度,选派干部到水满乡挂职锻炼,帮助水满乡按“五个好”要求把基层组织建设好,使基层党组织在致富奔小康中真正发挥堡垒作用。

(三)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切实转变作风,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事,解农家忧,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切忌盲目指挥,搞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

(四)严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规章制度,定期对联手扶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措施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要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要进行宣传表彰,要提拔重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联手扶贫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