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2010年文山州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政发[2004]113号)和《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文发[2004]42号),加强我州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加快我州企业技术进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保持企业旺盛生机和活力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我州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科研开发机构较少,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工艺水平不高,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全州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成为限制我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对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引导,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重点支持三七、冶金、电力、煤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和林浆纸等七大重点产业加大投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全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大投入力度。以2004年全州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亿元为基数,力争2007年技改投资达到18亿元,三年平均递增50%以上。2010年达到35亿元。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州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1—1.5%;力争到2010年,大多数重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技术研发机构,经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户,以技术中心为主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上取得明显进展。

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到2010年,高新技术工业比重达10%,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15%,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0%,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多数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居省内中上水平。

4.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工业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比重大幅度上升,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到2010年,全州吨产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企业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

三、技术进步的重点领域

(一)三七加工业。加快药品、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和三七原料药的加工,形成深度开发的三七产品体系;积极推进缓释、控释、微囊、包合物等先进技术在制剂中的应用,加快药品新剂型的研发;推进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三七制药过程中的应用;鼓励超临界萃取技术、动态提取技术在三七单体皂苷提取中的应用;推进三七GAP种植基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三七原料药加工标准化、现代化;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三七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三七产业做强做大。

(二)冶金行业。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新矿勘探,深部开采,以及安全采矿和选矿技术能力;发挥电力优势,创新矿电结合机制,提高深加工能力,严格控制原矿和初级产品外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对现有选矿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锌、锡选矿回收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冶炼技术,处理高铁闪锌矿,填补我国高铁闪锌矿提取铟金属的空白,实现铟、银、锗、镓等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大锡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开发锡冶炼和深加工技术,实现锡资源就地加工增值;加快铝资源的勘探,尽快开发利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升锰、锑、金、钨等金属的深加工能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能耗,改善环境。

(三)电力行业。加快在建电源点的建设步伐,尽快启动普阳煤矸石电厂项目;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力系统,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实现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为电力用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

(四)煤化工行业。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推动煤炭行业向高效、安全、洁净、优质方向发展。支持安全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条件较好的矿井扩能改建,确保我州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煤资源向关联产业的转化,延伸煤、焦、化工产品,矿电结合的产业链,做强做大煤化工产业。

(五)建材行业。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淘汰落后为重点,提高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扩大水泥企业生产规模,重点支持在砚山至八宝323国道线上选点建设2000吨/日以上采用新型干法工艺的技改项目,逐步将现有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改造为粉磨站。

(六)农特产品加工业。以我州烤烟、辣椒、花生、葡萄、八角等特色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提高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升烟叶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对废弃烟叶的提取利用;提高辣椒深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扩大加工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花生油、菜籽油等食用油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发展葡萄、七醋等保健饮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八角开发力度,扩大其在香料、化工原料及药品方面的用途。重点支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加工产业群。

(七)林浆纸业。鼓励制浆工艺采用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造纸技术重点发展低定量涂布、低耗节能、造纸在线检测等技术;造纸设备向宽幅、高速、高效、低能耗发展;造纸污染处理要发展高得率碱回收系统,搞好洗浆水和中段水回收利用。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采用政府预算内资金安排、政府举债、争取国家和省扶持等手段,筹措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资金。从2005年起,州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贷款贴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运用。同时,各县也应结合实际,筹集相应资金,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投入力度。

2.鼓励企业投入。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国外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对列入省重点扶持的企业,应制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规划,确定每年技术进步的项目和投入,并确保实施;鼓励企业从使用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和引进设备减免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3.引导社会投入。采取银企座谈会、网上公布等方式,定期推介和发布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指南,引导企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

1.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调查与研究,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省级技术中心认定。重点推进三七、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凡经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州政府将给予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补助。

2.鼓励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技术创新、科研开发投入,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技术创新、科研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应纳所得税额。

3.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联合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活动,通过“企业投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开发,共享成果”的产学研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作用,加快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开发速度。

4.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名牌战略。对企业积极运用专利、技术标准和品牌,抢占技术新高地、实现独占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州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5.探索企业技术支持服务的有效途径。鼓励州内企业与省重点企业的技术中心建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关系,利用大中型企业建立的行业性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为我州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与支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围绕三七、冶金、建材、煤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及林浆纸等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以现代信息、生物技术、节能降耗等产业共性技术为重点,组织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快我州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鼓励企业实施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对企业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而购入的先进生产制造技术、专利实施许可、技术使用许可、科技开发方法、软件使用许可等知识产权,可申请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开发创新的,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要引导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装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提升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改变企业决策、管理、财务、采购、营销模式,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工业行业的整体素质。重点围绕三七加工、冶金、电力、建材、煤化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对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予以技术进步专项资金扶持。

(五)支持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把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企业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以改善环境、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的技术改造和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建设项目,政府将在资金支持、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各级各部门及企业要进一步创新前期工作机制,把项目前期工作与战略发展、重大资产管理重组、产业整合、存量盘活、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项目群。要引进有资质的机构帮助做项目,加快工作节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同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对一些重大项目要充分论证,民主决策,减少失误。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在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组织落实一批各项建设条件初步具备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抓好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七)加快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创建职业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作用,通过委托高校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方式,加大企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力度。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鼓励职工钻研技术,爱岗敬业,不断提高素质。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要建立与绩效相一致的薪酬制度,推行技术人员的非职务发明计价入股,对重要科研成果实行利润提成、分红等分配方式,调动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盘活和用好各类人才。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确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技术人才及其家属、子女的落户问题。

(八)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意识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工作领导,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引导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切实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由审批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要强化依法行政,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收益,保护私人财产。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00五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