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的《甘肃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

甘肃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省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国重点防治的8种地方病(鼠疫、碘缺乏病、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布病、砷中毒、氟中毒)除血吸虫病外,其他7种地方病均有分布。据统计,全省87个县区市(含嘉峪关市)有2种以上地方病发生,73个县区市有3种以上地方病发生,有的县区市甚至多达5种。全省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均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病情较重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陇南、陇东丘陵地带、中部干旱地区和甘南、河西少数民族地区。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现已查明全省鼠疫疫源地面积共计8??0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分两类三大片,主要分布于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甘南等5市州的10个县。1998年、2000年、2004年各发生一起人间疫情,由于发现、报告及时,组织指挥有力,控制措施得当,使疫情得到迅速扑灭。二是全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9年的69??4%上升到2004年的83??9%,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9年的11??3%下降到2004年的9??4%,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999年的200??8%上升到2004年的219??2%,碘缺乏病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三是截至目前,全省进行过各类改水的氟病轻病村达1362个,中等病村839个,重病村143个,受益人口70多万。四是全省有74个县区市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13个县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五是大骨节病、克山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受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地方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甚至可能造成异地传播和蔓延。二是我省是全国7个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未达标的省份之一,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我省大骨节病现症病人还有约14万人,其中12岁以下儿童病人约1??5万人,病区受威胁人口650万。四是全省氟病区仍有3131个轻病村、703个中病村、29个重病村需进行改水。五是布病、克山病的发病有回升趋势。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省地方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

  (二)基本原则

  1?闭?府领导,齐抓共管。各级政府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合作,加强协调,立足本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

  2?痹し牢?主,科学防治。通过改造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并努力消除各种致病因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群众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地方病防治应用性科学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防治水平。

  3?蓖怀鲋氐悖?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病流行特点和分布情况以及病区自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对群众危害比较大、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地方病作为重点,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4?蓖吵锕婊?,分步实施。进一步摸清地方病流行情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先重病区后轻病区、先人群密度大病区后人群密度小病区”的做法,统筹考虑,分阶段安排和实施综合防治项目。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1.健全鼠疫防治工作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预防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2?钡?2006年底,全省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到2010年全省95%以上的县区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3?钡胤叫苑?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寄生虫病等重点地方病的发病水平显著降低。

  (二)具体目标

  1?笔笠叻乐文勘?

  省、市州、县区市各级政府建立鼠疫防控和监督管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健全鼠疫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准确监测预报和快速高效处置疫情,基本查清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交通干线、人口稠密和旅游景点周围地区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旱獭0??1只/公顷以下,黄鼠1??0只/公顷以下),医疗卫生人员鼠疫防治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疫源地区群众“三不三报”知晓率达80%以上。

  (1)完善省、市州、县区市鼠疫防治工作体系和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鼠疫防治工作和监督体系建设,形成机构健全、功能齐备、管理科学的鼠疫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各级专业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要求,专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条件显著改善,防控应

  急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机构、队伍、设施、服务能力四配套。

  (2)提高鼠疫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准确预报和报告疫情。完善鼠疫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规范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准确预报和报告动物疫情,并进行有效控制,严防波及人间。及时发现报告人间疫情,快速有效控制,确保疫情不扩散,将鼠疫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健全鼠疫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健全鼠疫应急反应机制,做好应急组织准备和物资储备。非鼠疫疫源地卫生部门要加强鼠疫的防范工作,分步骤、分层次地做好各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员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报告人间鼠疫病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鼠疫防治专业部门要做好人员、技术准备,定期组织演

  练,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医疗机构的感染科、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病房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医务人员熟悉鼠疫救治技术,提高救治水平。省上要具备处置重大、特别重大鼠疫疫情的能力,市州、县区市要具备处置一般鼠疫疫情的能力。

  (4)基本查清鼠疫疫源地分布范围。有计划地对全省喜马拉雅旱獭、阿拉善黄鼠及其他可能作为鼠疫宿主动物分布的疫源性不清地区开展疫源调查,基本查清这些地区的啮齿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分布,查清是否具有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条件,为全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5)降低宿主密度,控制鼠疫危害。交通干线、人口稠密和旅游景点周围地区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旱獭密度控制在0??1只/公顷以下,黄鼠1??0只/公顷以下,减少和消除对人群的威胁。对当年发生的动物鼠疫疫点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彻底灭鼠灭蚤,对疫情多发地区进行连续2—3年的灭鼠灭蚤,减少疫情发生频次。

  (6)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群众健康教育。把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计划,2—3年内对全省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一轮全员培训,提高疫情发现和报告意识及医疗救治水平。对疫源地区群众有计划地开展“三不三报”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鼠疫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2008年,全省医疗卫生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疫源地区群众“三不三报”知晓率达80%以上。

  2?钡馊狈Σ》乐文勘?

  (1)到2006年底,总体上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a?毕?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县占全部县数的75%以上。

  b?焙细竦庋问秤寐省?80%。

  c??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20μg/L的比率要≤15%。

  d?痹懈尽⒉溉槠诟九?尿碘中位数≥150μg/L,<20μg/L的比率要≤20%。

  e??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5%。

  f?惫芾碇副昶婪郑骸?60分。

  (2)到2008年,我省从总体上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a?毕?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县占全部县数的85%以上。

  b?焙细竦庋问秤寐省?90%。

  c??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20μg/L的比率要≤10%。

  d?痹懈尽⒉溉槠诟九?尿碘中位数≥150μg/L,<20μg/L的比率要≤10%。

  e??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

  (3)到2010年,我省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a?毕?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县区市占总数的95%以上。

  b?焙细竦庋问秤寐省?90%。

  c??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20μg/L的比率要≤10%;孕妇、哺乳期

  妇女尿碘中位数≥150μg/L,<20μg/L的比率要≤10%。

  d??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5%。

  e?惫芾碇副昶婪郑骸?90分。

  3?钡胤叫苑?中毒防治目标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目标。到2010年,全省70%的病区村完成改水,其中中、重病区村全面完成改水。保持改水工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目标。到2008年,完成全省病区分布及病情调查。开展病区居民健康教育,逐步改变饮用高氟砖茶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阻断高氟摄入逐步控制病情。

  (3)到201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

  4?钡胤叫陨橹卸痉乐文勘?

  (1)到2010年,完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所有病区村的改水。保持改水工程处于良好

  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到2010年,完成我省是否存在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并对确定的病区进行改炉改灶,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率达到95%以上。

  (3)到2010年,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

  5?贝蠊墙诓》乐文勘?

  到2010年,全省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降到20%以下。

  6?奔纳?虫病防治目标

  继续巩固和发展黑热病防治成果,降低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疟疾、土源线蠕虫病的感染和发病。

  (1)包虫病:查清各病区包虫病的分布和流行程度,在重病区开展综合性防治,到2010年,重病县疫情得到控制。

  (2)黑热病:2010年全省发病人数比2004年减少50%。

  (3)绦囊虫病:查清流行分布状况,控制发病。

  (4)蛔虫等土源性蠕虫病:到2010年,土源线蠕虫病感染率比2004年下降50%以上。

  (5)其它寄生虫病: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疟疾、阿米巴病、弓形虫病的调查和防治。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准确、及时、定量分析和预测全省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制定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考核评估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群众普遍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三)加大干预力度。根据各地区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已达到消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地区,要坚持对碘盐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保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未控制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地区,要认真落实以改水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及沼气池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大力实施改水降氟、降砷。已控制的地区,要加强水质监测和对防治措施的监督,掌握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处理。

  对能纳入国家6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和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范围的大骨节病、克山病重病区,要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其他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区,要因地制宜地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搬迁、改种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换粮(从非病区购进粮食替代病区产粮)、补硒等措施,控制新发生的大骨节病、克山病病例。

  要培训基层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使其掌握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克山病病例。

  四、治疗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治疗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其劳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巨块型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患者,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等方法治疗;对严重缺碘的孕产妇等特需人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在一定时期内酌情服用碘制剂补碘的方法防治;对严重缺碘导致的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要用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并进行生活、劳动功能训练。

  对氟骨症患者,要以药物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进行治疗,也可试用抗氧化剂或中草药治疗;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在个别病区可探索生物制剂治疗,并对发生癌变的患者进行抗癌治疗。

  对大骨节病患者,要采取以对症药物(包括中药)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进行治疗,部分病区可对一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对急型克山病患者,要以抗心源性休克、抗心律紊乱及急性心力衰竭为主,积极进行抢救;对在相对稳定期内的慢性克山病患者,要用抗心衰药维持治疗,并加强心脏功能状况的监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将防治工作纳入病区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研究制定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广泛筹集并统筹安排防治工作所需资源,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卫生部门要及时制定防治工作策略和规划,组织开展防治、监测、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同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支持。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建议,在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安排改水工程,统筹考虑并优先安排缺水的地方病病区人口搬迁。

  财政部门要安排落实防治所需经费,并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

  水利部门要将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改水工作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

  林业部门要对纳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规划的大骨节病病区进行重点扶持。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工商、质检、盐务部门要负责对碘盐生产、流通、贩运、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及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加大对碘盐生产、销售网络建设和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的普及率。

  (三)强化法制,严格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以及有关防治地方病的地方性条例和部门规章,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使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四)拓宽投资渠道,落实防治经费。各级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防治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通过建立基金的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地方病防治事业。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及本部门和单位承担的防治任务,安排必要的防治资金。要采取“渠道不变、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的办法,充分利用水利、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沼气池建设等资金,综合发挥其在地方病防治方面的效益。

  (五)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各级政府在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时,要将地方病防治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改革和调整地方病防治机构。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精干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

  (六)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要坚持科研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方针,针对防

  治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力争有所突破。

  六、考核评估

  要切实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每年要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对防治工作经费的落实与使用情况、防治措施的落实与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要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和各项策略、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对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好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对未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批评;对影响规划实施效果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